题潭州徐氏春晖亭

曈曈晓日上三竿,客向东风竞倚栏。
穿竹鸟声惊步武,入檐花影落杯盘。
勿嫌步月临玄圃,冷笑乘槎向海滩。
胜概直应吟不尽,凭君寄与画图看。

作品评述

《题潭州徐氏春晖亭》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曈曈晓日上三竿,
朝阳升起,照亮了三杆高的竹竿,
The morning sun rises, illuminating the bamboo poles three times as high.

客向东风竞倚栏。
游客们迎着东风争相依靠在栏杆上。
Travelers lean on the railings, competing to feel the breeze from the east.

穿竹鸟声惊步武,
穿过竹林,鸟儿的鸣叫惊动了步行的人。
Through the bamboo grove, the chirping of birds startles the pedestrians.

入檐花影落杯盘。
花影儿进入了屋檐,映在杯盘上。
The shadows of flowers enter the eaves, casting their reflections on cups and plates.

勿嫌步月临玄圃,
不要嫌弃步行的人夜晚到达幽静的园子,
Do not disdain the pedestrian who arrives at the secluded garden at night,

冷笑乘槎向海滩。
冷笑着搭乘小船前往海滩。
Mockingly laughing while taking a boat to the beach.

胜概直应吟不尽,
胜景的风采无法用吟诗抒发完全,
The beauty of the scenery cannot be fully expressed through poetry,

凭君寄与画图看。
请你看着这些诗句,将其寄托于画图之中。
I entrust you to depict these verses through painting.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早晨的景色和人物活动。诗人首先描述了朝阳升起的美景,接着描述了游客们倚栏而立,享受着朝风的情景。随后,诗人通过描写鸟儿的鸣叫和花影儿的映照,刻画了一个宁静而生动的场景。

后半部分的诗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嫌弃夜晚步行的人,因为他们也可以欣赏到幽静的园子。然而,诗人以冷笑形容自己乘船前往海滩,或许是对自己行为的自嘲和对繁华世界的一种反思。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之难以言表的无奈,他将这些美景寄托于读者的画图之中,希望通过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出这些无法完全用文字描绘的美景。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清晨的景色和人物的活动,展现了苏轼擅长的写景能力和独特的思考角度。诗人通过描绘细节和抒发情感,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美景和情态,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自我和美的深入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在昔昌黎公,序赠张童子。独出超等夷,芳名驾青史。君门蔼世勋,夐轶四平李。宗社方同休,彪炳见孩稚。天庭插犀角,星眸炯秋水。诵书如焦琴,高下涵角祉。朱门共骇听,洗此筝笛耳。老翁欲笞儿,眼看拾青紫。一朝闻九关,赍予出周篚。我朝晏与杨,炳炳贵名起。愿子志远大,勤学

翠钿帖靨轻如笑,玉凤雕钗袅欲飞。拂晓贺春皇帝阁,彩衣金胜近龙衣。

晴空杳杳冥鸿远,阿阁沉沉社燕回。酬酢风光堪一醉,却虞蜂蝶浪打猜。

忆在庐山始识君,当时惟拟共眠云。那知身计关前定,却向人间逐世纷。紫阁峰前欣独往,银台门里叹离群。青囊旧有登真诀,莫遣闲人取次闻。

离舟解缆到斜晖,春水东流燕北飞。才子学诗趋露冕,棠花含笑待斑衣。稍闻江树啼猿近,转觉山林过客稀。借问还珠盈合浦,何如鲤也入庭闱。

残雪覆枯颅,手扶短榔栗。送酒无苏州,一醉未易得。青旗猎猎秋风吹,长瓶一吸亦足奇。但办道傍常醉倒,不须解作藏真草。

天气清和修禊後,土风淳古结绳前。村村陂足分秧水,户户门通入郭船。亭障盗消常息鼓,坊场酒贱不论钱。行人争看山翁醉,头枕槐根卧道边。

腾龙纷野马,非雾亦非烟。心共春山远,诗凭淡墨传。

白石鄱姜病更贫,几年白下往来频。歌词剪就能哀怨,未必刘郎是后身。

呼僮耕云种瑶树,斗挂青冥下风露。隔林野鹤不知寒,为我飞来复飞去。

露水荷叶珠儿现,是奴家痴心肠把线来穿。谁知你水性儿多更变:这边分散了,又向那边圆。没真性的冤家也,随着风儿转。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

许由为计未为深,洗耳如何不动心。到此洒然如世外,何尝更有事来侵。

忆昔扪三峡,班荆拥暮寒。宦情双鬓底,世事两眉端。坏证扶须力,危机发更难。胸中经济学,为国好加餐。

乞得纷纷扰扰身,结茅都峤与仙邻。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名语益真。许迈有妻还学道,陶潜无酒亦従人。相随十日还归去,万劫清游结此因。

白团扇,今来此去捐。愿得入郎手,团圆郎眼前。

吃粥了也,头上安头。洗钵盂去,为蛇画足。更问如何,自纳败阙。

觉海难将浅见窥,打包径去契禅机。何曾蝴蝶暂成梦,除却杜鹃谁劝归。江上风涛犹汹涌,盘中泉土颇甘肥。自当叱犊勤耕墅,不必然犀往照矶。

岸侧古大柳,谁种临长江。中自出蠹蝎,百岁成枯腔。忽值涨流没,槎牙缀旌幢。腹肤藏蛟龙,半夜雷砰{绛纟换音}。飞霆痕尚白,如斩马陵庞。倏尔巨电至,万弩声裂缸。又为狂风摧,所残惟朽桩。卧干越大鼎,绝膑不可扛。就爇以照渔,骇鳞一何厖。始知网罟细,未足禁突撞。隆准以脱

未到山阴兴已阑,相传道路正间关。故人坐隔月千里,老宿肯分云半间。有客谁家无白酒,能诗何处不青山。一声啼鸟长廓静,花落花开春自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