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王夫之的《洞庭秋三十首(其十七)》
拼音和注音
fǎ jiè gū wēi cǐ jué liáo , kūn yóu yì sǒng děng jiāo liáo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鹪鹩:鸟,体长约10厘米,羽毛赤褐色,略有黑褐色斑点,尾羽短,略向上翘。多在灌木丛中活动,吃昆虫等。
法界:佛教语。梵语dharma-dh?tu的意译。通常泛称各种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
孤微:谓低微贫贱。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原诗
法界孤微此泬寥,鲲游亦竦等鹪鹩。
环区不鲠鱼头乙,泓水方凝雀目椒。
浓露可怜添浥润,片云何恃得逍遥。
穷涂收拾千年恨,虾国游谁出斗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