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寄诸侄

每到秋残夜,灯前忆故乡。
园林红橘柚,窗户碧潇湘。
离别身垂老,艰难路去长。
弟兄应健在,兵火里耕桑。

作品评述

《秋夕寄诸侄》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夕时分,在远离故乡的地方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译文如下:
每当秋天的深夜,灯光下回忆起故乡。
园林中红橘柚香飘溢,窗户透着碧潇湘。
与故乡告别已年迈,险阻的路还很长。
弟兄们应当健在吧,他们在战火中耕种。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远离故乡、寂寞无依的心情。秋天的夜晚让他更加思念家乡的美景和亲人,灯光下的回忆弥漫着浓郁的乡愁。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家乡的园林景色,通过红橘柚的气味、窗户透出的碧潇湘的景色,以及离别、老去和艰难的旅途等形象,诗人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亲人的关切之心。

整首诗词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老人身处异乡的孤寂和内心对家乡情感的牵挂,也反映出了流离失所、辗转四方的艰难与无奈。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兄弟们的关心与祝福,虽然他们身处战火之中,但仍然希望他们安康、欣欣向荣。

总的来说,《秋夕寄诸侄》是一首表达离乡、孤寂和思乡之情的诗词,通过描写家乡的景色和对亲人的关心,诗人婉转地表达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作者介绍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诗词推荐

双溪始合流,崖绪遂经复。洄潭一镜平,秋影空寒绿。野渡得孤航,山家带乔木。适意方自兹,前呵戒僮仆。抚景重悠然,谁能和斯曲。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洛阳天子县,金谷石崇乡。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书成休逐客,赋罢遂为郎。贫贱非吾事,西游思自强。

西风静夜吹莲塘,芙蓉破红金粉香。摘花把酒弄秋芳,吴云楚水愁茫茫。美人此夕不入梦,独宿高楼明月凉。

閒云一片又飞还,松桂萧森满旧山。后夜有谁相伴在,自听泉落翠微间。

睡思厌厌莺唤起。帘卷东风,犹未堪梳洗。眼细眉长云拥髻。笑垂罗袖熏沉水。媚态盈盈闲举止。只有江梅,清韵能相比。诗酒琴棋歌舞地。又还同醉春风里。

牢愁漫散空阶雨,羁宦閒伤落日春。未似青青河畔草,客亭长短送离人。

野水荒山寂寞滨,芳条弄色最关春。故将明艳凌霜雪,未怕青腰玉女嗔。

旧事凭谁诉。记锦宫、初试农妆,前身天女。玉辇行春娇待夜,浴殿温泉轻注。一点点、猩红啼吐。绣幄篝香春睡足,细温存,怕遣惊风雨。春梦散,黯凝伫。韶华寂寞今何许。想故宫、柳亦凝愁,倚栏停舞。欲趁啼鹃归月下,可奈川回山阻。倩万里、鹄来衔子。工部无诗虽结恨,道无香、

庭竹拥高丛,移床就好风。掩门休务外,隐几坐忘中。世事元何物,人心了即空。客来休借问,此意浩无穷。

擎书使者来海涯,蹑晓迫趣登轮车。高冈碾断赤石骨,长空拂碎红云花。大声坎坎打天鼓,小声呜呜煎春茶。羲生驭日信可并,阿香撒雨何足夸。直入九重紫金殿,玉皇对坐倾流霞。霓裳羽衣万变态,龙笙凤管相喧哗。从容握手问至道,掀髯一笑吾还家。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榜照青山。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帖妥水如天。

泉形如盌水波圆,一勺之多可悟全。试看灵湫轻洒处,甘霖顷刻遍秦川。

杉风萝月读书楼,藜杖分光夜校雠。双璧连科天启齿,一珠照府客回头。金闺通籍传芳信,彩袖称觥衬雅讴。浪说锦屏家庆好,银潢元有此风流。

玉阶琼室冰壶帐。凭地水晶帘不上。儿家住处隔红尘,云气悠扬风淡荡。有时闲把兰舟放。雾鬓风鬟乘翠浪。夜深满载月明归,画破琉璃千万丈。

大哉乾元,既极形容。坤元德至,实兴比隆。实册闰登,勒崇垂鸿。相我缛备,肃肃雍雍。

今日山翁自治厨,嘉殽不似出贫居。白鹅炙美加椒後,锦雉羹香下豉初。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平生责望天公浅,扪腹便便已有余。

奉君五彩凤凰之绮幄,七宝鸳鸯之锦床,博山氤氲之冰屑,金盘沆瀣之琼浆。春风无情不相待,朱颜绿鬓年年改。姑苏台上鼓如雷,四时歌舞百花开。当年意气今安在,鬼火如灯秋似海。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精舍买金开,流泉绕砌回。芰荷薰讲席,松柏映香台。法雨晴飞去,天花昼下来。谈玄殊未已,归骑夕阳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