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为周明府太霞洞天卷题》
拼音和注音
yán hè jǐn xián cāng hǎi qì , lóu tái cháng duì chì chéng biāo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沧海: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楼台:(名)①(方)凉台。②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近水~先得月。
赤城:1.指帝王宫城,因城墙红色,故称。2.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在浙江省天台县北,为天台山南门。3.传说中的仙境。
海气:海面上或江面上的雾气。海上蜃气。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反射,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沙漠上的气流。海,指旱海,沙漠。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太霞高馆洞天遥,东接兰津十二桥。
岩壑尽衔沧海气,楼台常对赤城标。
云烟五色春相丽,金碧诸山夜自朝。
仙令怪来工制锦,真阳人喜得王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