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杨士奇的《挽余正安》
拼音和注音
cí yuán fēn shǒu shí nián yú , shuāng bìn xiāo xiāo wèi jiàn shū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杨伯峻注:“十年,言其久也。”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萧萧:1.形容马嘶鸣声2.[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3.冷落凄清的样子。
霜鬓:白色的鬓发。
分手:(动)分开;别离。
杨士奇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原诗
词垣分手十年馀,霜鬓萧萧未渐疏。
朱绂早辞金殿直,草堂还傍碧山居。
一壶常共邻翁席,四马频回过客车。
闻道翛然奄乘化,砚松空对涕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