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

在在江湖芦苇,家家杨柳楼台。
试问燕鸿心事,为谁飞去飞来。

作品评述

《试问》是宋代叶茵的一首诗词。它以江湖芦苇和家家杨柳楼台作为背景,通过对燕鸿心事的询问,表达了情感的追寻和飞翔的思绪。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试问
在在江湖芦苇,
家家杨柳楼台。
试问燕鸿心事,
为谁飞去飞来。

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江湖芦苇和家家杨柳楼台烘托出一幅和谐的画面。江湖的芦苇摇曳,家家的杨柳倩影,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

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描绘,而是转向了燕鸿的心事。他试问燕鸿,它飞翔的心思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追求什么?诗句中的“试问”意味着诗人对生活中的追问和思考。

这里的燕鸿可以被理解为象征爱情或追求的人。它飞来飞去,似乎有某种目的或动力推动着它。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接揭示出燕鸿的心思和动机,而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引发读者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追寻真爱和追求目标的渴望。其中的江湖芦苇和杨柳楼台是诗人笔下的意象,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凸显了追求者内心的矛盾和追寻的苦恼。

诗人的问句“为谁飞去飞来”,暗示了人们在追求中往往会迷失自己。无论是追求爱情、事业还是梦想,我们常常会迷茫不定,不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谁。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词句和深入的意境,表达了人们对于内心追求的思考和疑问。它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道路选择和价值追求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作者介绍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回塘风起波文细,刺桐花里门斜闭。残日照平芜,双双飞鹧鸪。征帆何处客?相见还相隔。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

味含霜气洞庭柑,鮓带桃花楚水蜮。春暖著人君会否?不教淮白过江南。

扶创裹血过家乡,四顾何人守四方。梁楚淮南残一国,山河争属将狼羊。

鉴山最有登临胜,门巷萦回知几重。此日楼头瞻御墨,何时天上覩飞龙。关河痛隔鱼纹断,臣子遥申虎拜恭。欲托离骚写愁思,涉江何处采芙蓉。

禅房无外物,清话此宵同。林彩水烟里,涧声山月中。橡霜诸壑霁,杉火一炉空。拥褐寒更彻,心知觉路通。

今岁立秋早,便觉驱探汤。虽有正午热,已觉中夜凉。麻豆率房角,早禾亦上场。吾心喜可知,纪实藏诗章。

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雪鬓衰髯白布袍,笑携赪鲤换村醪。殷勤留我宿溪上,钓艇归来明月高。

远路归来已白头,丰厓犹似旧时秋。长藤短褐行吟处,不道山翁是故侯。

散而成章合为龙,回风混事游鸿濛。舟人上下神女供,俗妆铅粉胭脂红。

星分纪轸三湘尾,万顷湖边旧晋都。

痿人常念起,夫我岂忘归。不敢梦故山,恐兴坟墓悲。生世本暂寓,此身念念非。鹅城亦何有,偶拾鹤毳遗。穷鱼守故沼,聚沫犹相依。大儿当门户,时节供丁推。梦与邻翁言,悯默怜我衰。往来付造物,未用相招麾。

盐作栖巢滋作脂,樽前风味不胜低。纵教一衲被云水,无奈胸中著淤泥。

闻说北风凛,其然其不然。新除策应使,急点守江船。设险浑无地,扶危赖有天。吾皇自神武,北伐美周宣。

昨夕梦师鲁,相对如平生。及觉语未终,恨恨伤我情。去年闻子丧,旅寄谁能迎。家贫儿女幼,迢递洛阳城。何当置之归,西望泪缘缨。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姑洗为羽]屹尔王宫,泛临翊翊。惠此万方,岂惟五色。以修阳政,以习地德。云景杳冥,施祥无极。

随宜适意小轩亭,傍竹临流取次成。地接园池山迳近,畦分花木四时平。秋风日有酒杯乐,径石时敲拄杖声。既有清湾堪钓月,可无一叶小舟横。

烽烟犹未尽,年鬓暗相催。轻敌心空在,弯弓手不开。马依秋草病,柳傍故营摧。唯有酬恩客,时听说剑来。

□宫璧柱带金缸,複道横虹结绮窗。半道牙牌奏人办,御舟才过□□□。

自古多征战,由来尚甲兵。长驱千里去,一举两蕃平。按剑从沙漠,歌谣满帝京。寄言天下将,须立武功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