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

在在江湖芦苇,家家杨柳楼台。
试问燕鸿心事,为谁飞去飞来。

作品评述

《试问》是宋代叶茵的一首诗词。它以江湖芦苇和家家杨柳楼台作为背景,通过对燕鸿心事的询问,表达了情感的追寻和飞翔的思绪。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试问
在在江湖芦苇,
家家杨柳楼台。
试问燕鸿心事,
为谁飞去飞来。

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江湖芦苇和家家杨柳楼台烘托出一幅和谐的画面。江湖的芦苇摇曳,家家的杨柳倩影,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

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描绘,而是转向了燕鸿的心事。他试问燕鸿,它飞翔的心思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追求什么?诗句中的“试问”意味着诗人对生活中的追问和思考。

这里的燕鸿可以被理解为象征爱情或追求的人。它飞来飞去,似乎有某种目的或动力推动着它。然而,诗人并没有直接揭示出燕鸿的心思和动机,而是通过这个问题来引发读者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追寻真爱和追求目标的渴望。其中的江湖芦苇和杨柳楼台是诗人笔下的意象,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绘,凸显了追求者内心的矛盾和追寻的苦恼。

诗人的问句“为谁飞去飞来”,暗示了人们在追求中往往会迷失自己。无论是追求爱情、事业还是梦想,我们常常会迷茫不定,不知道自己的追求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谁。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词句和深入的意境,表达了人们对于内心追求的思考和疑问。它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道路选择和价值追求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共鸣。

作者介绍

叶茵(一一九九?~?)(生年据本集卷三《己酉生日敬次靖节先生拟挽歌辞三首》、《既次韵或非之作解嘲》“衰龄踰五十”推算),字景文,笠泽(今江苏苏州)人。曾出仕,“十年不调”(本集卷二《参选有感》),退居邑同里镇,筑顺适堂,以杜甫诗“洗然顺所适”得名。与陈起等有唱酬。有《顺适堂吟稿》五卷。事见清同治《苏州府志》卷四八。 叶茵诗,以清顾氏读画斋刊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影宋钞本(简称汲古阁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红映衡门夕照明,翠浮村巷暝烟生。摇摇楸线风初紧,颭颭荷盘露欲倾。数酌浊醪留客醉,一编疑义与儿评。须臾散去人声寂,独数城头长短更。

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

本是无家客,那堪任便游。顺风加橹棹,船子下扬州。

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

陊江三十年,潮打形骸朽。家人都不知,何处奠杯酒。

洞锁千峰紫气蒸,峭厓珠瀑乱漰腾。道人结屋云深处,自捣茶油供佛灯。

闲中一卷圣贤书。耽玩意□□。潜心要游阃奥,须是下工夫。今何异,古何殊。本同途。若明性理,一点灵台,万事都无。

独倚危樯数过鸿,家山渺渺楚云东。吟情不到滕王阁,只乞归帆一日风。

春色年年讵有涯,梅花将落又桃花。如花更有娇歌女,尚少胡姬弄琵琶。

黄金络马首,白玉作马鞭。盘旋不肯去,墙外看秋千。

天地神只不可诬,小人君子费分疎。我无其事初何卹,自揆於心或未如。岂是大颠留乃服,只闻刺史造吾庐。谁能脱略形骸外,孟简尚书谩寄书。

家书希到恐缘遥,岂有全无鴈扫霄?屈指大刀违破镜,负渠缩项及长腰。何当竹外扁舟去,趁取梅梢未雪消。赖有可人同舍客,破愁得句似参寥。

世传寿可三松倒,此语难为常人道。人能百岁自古稀,松得千年未为老。我移两松苦不早,岂望见渠身合抱。但怜众木总漂摇,颜色青青终自保。兔丝茯苓会当有,邂逅食之能寿考。不知篝火定何人,且看森垂覆荒草。君诗爱我亦古意,秀眉昔比南山栲。复谓留侯不及我,人或笑君无白皁。

谈经人在翠微中,缥缈烟霏隔几重。欲寄此心无可托,长随片月挂西峰。

曾上高台望翠微,重来悲叹客难期。章华苍莽寻无处,云梦逶迤寒更迟。墨客多情曾痛饮,玉箫何处弄妍词。请君点检当时事,只应朱颜非旧时。

东君未试雷霆手。洒雪开春春锁透。帝台应点万年枝,穷巷偏欺三径柳。峰排群玉森相就。中有摩围为领袖。凝香窗下与谁看,一曲琵琶千万寿。

山河形胜今犹在,宫阙趋跄事已非。冀野风生双虎斗,咸阳火起一龙飞。伤心何忍闻黄诏,稽首无缘见衮衣。击石独怀千古恨,仰天血泪不胜挥。

莫问南枝与北枝,幽香先与小春期。直从的皪寒梢数,看到飘零似雪时。

丹壁排空叠彩虹,上真应此驻灵踪。烟沉晓日明孤顶,云破馀霞出半峰。岩下法师曾伏虎,洞中仙客屡投龙。他年翠盖东巡狩,玉牒终须受大封。

乍寂寞。帘栊静,夜久寒生罗幕。窗儿外、有个梧桐树,早一叶、两叶落。独倚屏山欲寐,月转惊飞乌鹊。促织儿、声响虽不大,敢教贤、睡不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