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

我劝髯张归去好,从来自己忘情。
尘心消尽道心平。
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
俎豆庚桑真过矣,凭君说与南荣。
愿闻吴越报丰登。
君王如有问,结袜赖王生。

作品评述

《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劝着胡须的张归去吧,
一直以来他自己都不拘束。
尘心已消尽,道心平和。
无论是江南还是塞北,
哪里都不堪一行。
祭祀的肉和豆,庚桑已经过去了,
请你告诉南荣这个消息吧。
我愿听闻吴越地方的丰收。
如果君王有询问,
请托付交给王生。

诗意: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他的朋友张弼秉道的离别之作。苏轼劝告张弼秉道忘记自己的情感,回归本心,追求内心的平静和道义。他表达了对江南和塞北两个地方的思念,以及对吴越地方的丰收的期盼。最后,他请张弼秉道向南荣转达消息,并将可能有的君王的询问委托给王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苏轼的离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期望。诗中的"劝髯张归去好"表明苏轼希望张弼秉道能够回归本心,不被外界的情感所困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道义的坚守。"尘心消尽道心平"表达了苏轼对修身养性的追求,希望通过超越尘世的情感,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诗中的"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表达了苏轼对两个地方的思念之情。江南是他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而塞北则是边疆之地,充满了草原的辽阔和边塞的豪情。苏轼表达了自己对这两个地方的钟爱,无论去哪里都觉得有所不舍。

诗的结尾,苏轼请张弼秉道将自己的问候转达给南荣,显示出他对友人的关心。最后,他将可能有的君王的询问委托给王生,展现了苏轼对政治的关注和对朝廷的期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苏轼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友人的劝告和自己的期望,展现了他对内心宁静和道义坚守的追求,以及对地方和国家的关心。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透露出苏轼对社会现实和政治状况的思考和关注。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我因国破家何在,君为唇亡齿亦寒。

临江仙

少年场里独鹰扬,他日悬知玉作堂。小试问囚穷两造,徐看载笔擅三长。得诗遽眩珠玑烂,玩味还疑龄颊香。风月无穷才不尽,坐须乔木拥千章。

临江仙

净明斋宿近初庚,西蜀东吴一世英。行径九盘山荦确,流泉百折玉琮琤。频飞兕斝颜俱渥,细听犀谈座为倾。觞咏直多幽兴足,未应不饮似公荣。

临江仙

突兀倚苍穹,谁云巧妙工。滴□岩已竭,神运□常空。人入嵌□里,春归秋□中。□翁何处在,孤塔凛高风。

临江仙

尻脽连接召徐严,谁羡平生太史谈。汗简杀青推老手,未应留滞只周南。

临江仙

不用籯金累世资,名家人物照清时。碧梧翠竹今何羡,森立庭前丹桂枝。

临江仙

岩崖产灵药,等閒人顾稀。采掇获所愿,跻登倦忘归。沃叶带露滋,深根涵土肌。妍光媚幽笈,芳气盈我衣。濯以清涧泉,曝之太阳晖。制治拟如法,服食从所宜。除疴养天和,仙方岂吾欺,协彼古修意,庶用延将衰。将衰偿得延,万事焉足为。

临江仙

日暖经冰泮,潜回律管春。初惊柳色重,渐见草芽新。樽酒留欢少,云溪入梦频。惟应五侯地,行乐及芳辰。

临江仙

贱子乖慵性,频为省直牵。交亲每相见,多在相门前。君独疏名路,为郎过十年。炎风久成别,南望思悠然。

临江仙

迩年士夫乏廉称,或以廉称不称能。兼廉且能毅且弘,嗟我有眼见未曾。君侯妙年翔鲲鹏,横击海宇无与朋。孝事其亲行有恒,移忠于君德日升。胸中朗彻水月澄,笔端变化云雾蒸。惠者怀之威者懲,内作心膂外股肱。浙右艰食何频仍,六年三潦岁不登。劝分之意极哀矜,坐使粒价不敢腾。

临江仙

前得得,后不得,一贯谁知两五百。雨桧萧萧,风松瑟瑟。隔山人听鹧鸪词,错认胡笳十八拍。

临江仙

飞上鳌头侍玉皇,三台遗耀换馀光。人间搦管穷苍颉,地上修文待卜商。真魄肯随金石化,真风留伴蕙兰香。皇天未启升平运,不使伊皋相禹汤。

临江仙

已分幽明隔,无端入梦来,交情今已矣,汝死亦冤哉。白骨今何在,沧波去不回。

临江仙

七十四年命幻身,临行动众动群伦。鸣钟击鼓浑闲事,一点圆明不动真,咦!擘破乾坤一玄牝,拿将日影挂林梢。

临江仙

何处吹箫夜色凉,不胜哀怨湿衣裳。平湖百丈天如水,露滴藕花秋梦长。

临江仙

日脚归云到坐隅,冻禽唧{左口右栗}树扶疏。望穷野麦绿不断,春入山梅香有余。恐是滕公千载室,定无汲冢五车书。人间可乏贤公子,长铗歌成食有鱼。

临江仙

科斗临池学篆文,燕难带雨掠香芹。春闺恨归来晚,南浦当是时错送君。

临江仙

暂来城市意何如,却忆葛阳溪上居。不惮薄田输井税,自将嘉句著州闾。波翻极浦樯竿出,霜落秋郊树影疏。想到家山无俗侣,逢迎只是坐篮舆。

临江仙

草堂归意背烟萝,黄绶垂腰不奈何。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根下茯苓多。

临江仙

不因他处食无鱼,来慰先生索寞居。走笔赠诗君莫笑,从游此是最相於。

临江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