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姚燮的《过二茗草堂追悼叶上舍元址得诗五章》
拼音和注音
qiū huā zài tíng , niàn zi yán sè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颜色:(名)①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红~|~鲜艳。②指显示出来让人知道厉害的脸色或行动:给他点~瞧瞧!③姿色(多见于旧戏曲、小说):这女子有几分~。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原诗
恻恻摧摧,事难往追。委世而没,人知子谁?
摧摧恻恻,事往难忆。秋花在庭,念子颜色。
林日欲下,蛛丝满门。窅然深堂,疑子尚存。
积苔犹昔,已无屐痕。惨我望目,如对夕昏。
一蛩悲语,倘为吟魂。何贼乎寿,夭其盛年。
测子夙意,冥应未捐。子之故人,发将变元。
召灵以气,知来慰怜。颓云一牖,已成古天。
钟期手爪,吾盼琴弦。以子郁忧,与弦结纠。
畴来抚之,而发其幽。我亦能抚,不抚亦休。
大溟无涘,曷容系舟?昔别晚春,今来早秋。
五年积雨,逝不还流。百年一瞬,均此悠悠。
落叶难扫,人以愁老。匿心吾中,谁识荣槁?
子为和风,我为微草。当其拂嘘,习亦忘好。
在习忘好,今始悟稀。孑影悽悽,搴子之帏。
掩子之帏,恐有风吹。要留子魂,来我梦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