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三十六祖颂

降生月氏国,名鸠摩罗多。
宿乘尊者记,不二阿弥陀。

作品评述

《赞三十六祖颂》是宋代佛教僧人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的内容描述了释迦牟尼佛降生在月氏国,名为鸠摩罗多,经历了宿命尊者的记忆,最终成就了无二阿弥陀佛的故事。

诗词的中文译文:
赞三十六祖颂

降生月氏国,名鸠摩罗多。
宿乘尊者记,不二阿弥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赞颂佛陀的故事为主题,通过描述佛陀的降生和修行之路,表达了对佛陀智慧与慈悲的敬仰和赞美。

首句“降生月氏国,名鸠摩罗多”,表明佛陀在月氏国诞生,并命名为鸠摩罗多。这里的月氏国是佛教文献中对佛陀降生地的一种说法。佛陀的降生象征着智慧和慈悲的来临,为众生带来救度和解脱的希望。

接着,“宿乘尊者记”一句指的是佛陀在修行之前曾经是一位乘尊者,也就是指佛陀在前世中修行的记忆。这里暗示着佛陀的前世修行与今生成佛的关系,强调佛陀的修行历程和超凡成就。

最后一句“不二阿弥陀”则是表达了佛陀最终成就无二阿弥陀佛的境地。这里的“不二”表示无二之境,即佛陀与阿弥陀佛的境界和智慧完全融合,达到了无尽的智慧和慈悲,成为了无二阿弥陀佛。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佛陀的降生和修行历程,表达了对佛陀智慧和慈悲的赞美和敬仰。同时,诗意中蕴含着佛法的核心思想,引导人们朝向智慧和解脱的道路,寄托了追求真理和平静的人生追求。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诗词推荐

晨炊未登盘,饥肠已戚戚。欲问堂上人,先闻发歎息。苟念一饷饥,况艰终岁食。茫茫九州间,几人悲罄室。吾欲呼天工,驱雷驾云龙。十日一风雨,五谷千常丰。佩刀化为农,孙哺百岁翁。完助阴阳功,不顾吾盘空。

回首青鸾何处,长空万里苍烟。中酒梅花月夜,怀人松籁霜天。

源流简公出,名字鲁山宗。避地江之左,惊人易以东。机云千载里,歆向一门中。敬止山堂老,才名是至公。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莫学前人索送诗,我无姱节可提撕。忍听世上新翻曲,堪笑山中老古锥。人境炎凉过驹隙,天边日夜走蟾规。穷阎又度纯坤月,谁识初阳变一奇。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青林雨湿烟濛濛,杜鹃含冤号晚风。雨转萧萧声转急,不堪闻在乱离中。

出入交战以义肥,卜商先觉后勿违。上下交征以利危,惠王后悔终何追。义利之差一毫尔,其缪遂至于千里。不差不缪今谁氏,岭外眼中有之子。彼门如市挽不留,吾心如水从之游。自能下学学箕裘,相期上对对冕旒。挑兮挞兮小豚犬,匡之直之古坟典。铸铁肯捐丹九转,化龙宁吝墨一点。

具足凡夫,何行何著。静鏁天台,高知嵩岳。拘束迷情,人天离乐。圣境芝兰,名山采药。啖柏餐松,清神去浊。入口馨香,风和露嚼。可以放旷,千年之鹤。審取来由,勿自击缚。洞有桃源,化成云阁。上有凤皇,下水鱼跃。本从自然,岂用图度。

越客上荆舠,秋风忆把螯。故烦分巨跪,持用佐清糟。饮量宽沧海,诗锋捷孟劳。甘餐饱觞咏,余事付钧陶。

年灰迭起。星管环周。春凋树色。日藻川流。雪花迟舞。云叶双抽。雾开金堨。冰销石沟。

玉斧难修旧月轮,凄凉沙鸟犯钩陈。总因燕贪多庸将,却误蛾眉事别人。一纪于今兵粗定,四民莫若士犹贫。酒垆高李能同醉,老眼昏花暂觉春。

芳蓝滋匹帛,人力半天经。浸润加新气,光辉胜本清。还同冰出水,不共草为萤。翻覆衣襟上,偏知造化灵。

二山在咫尺,灵药非草木。玄芝生太元,黄精出长谷。仙都浩如海,岂不供一浴。何当从山火,束縕分寸烛。

幽蹊几日不曾来。半是红香半绿苔。乐事每从忙裹过,好花偏向雨中开。惯贫可使居无竹,高隐共忻山有莱。投老田庐筋力倦。不才多病两悠哉。

低身锵玉佩,举袖拂罗衣。对檐疑燕起,映雪似花飞。

东家近新富,满地布苔钱。

九衢尘裹无停舟,君居陋巷不出游。满城恶少弋凫雁,对面故人风马牛。别后天寒灯火夜,归来眠冷江湖秋。冯欢老大食不饱,起视八荒徒蒯缑。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它人作陵邑,榜笞朝暮急;王子乃不然,袖手万事集。它人西入都,竞裁丞相书;王子掉头去,长沙万里余。问子谋身无乃左,凛如霜松姿磊砢。屈原贾谊死有灵,计此两人心独可。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