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护国寺

喜陪人杰论三乘,岩室经年锁翠稜。
六代有师传法印,万缘无象监心灯。
赤城道远明霞画,瀑布声寒月照冰。
迹似孤云縻不得,清秋归兴杖蛮藤。

作品评述

《送僧归护国寺》是宋代张师德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喜陪人杰论三乘,
岩室经年锁翠稜。
六代有师传法印,
万缘无象监心灯。
赤城道远明霞画,
瀑布声寒月照冰。
迹似孤云縻不得,
清秋归兴杖蛮藤。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送僧人回到护国寺的情景。诗人欣喜地陪伴着人杰,一起讨论佛教的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道理。僧人经过多年在岩室修行,宛如锁住了青翠山峦的美景。六代传承了师父的法印,心灯能够照亮万缘,无所不在。远离尘嚣的赤城道路上,明亮的霞光画卷般展现,瀑布的声音寒冷而清脆,月光照耀下,冰面闪烁。诗人的修行之路像是孤云,无法束缚,清秋时节,带着喜悦的心情回归,手拄着蛮藤杖。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佛教修行为描写对象,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和修行的向往和赞美。通过描绘僧人在岩室修行的情景,表达了佛教修行者对世俗繁华的超脱和对自我的净化追求。诗人借景抒怀,通过描绘赤城道路、明霞、瀑布和月光等景象,凸显了修行者与自然的和谐融合,以及修行过程中的寂静与清净。同时,诗中提到的六代传承和万缘无象的意象,彰显出佛教传统和智慧的延续与传承。最后,诗人以清秋归兴杖蛮藤的形象,表达了对归家归心的喜悦和对修行道路的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佛教修行者对修行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与人性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传统的敬仰和对修行者的赞颂。

诗词推荐

求道惟愁不遇真,得真翻惑是何人。但将德行为梯磴,何必攀缘自苦辛。

解笔淋漓写竹枝,分明风雨满天时。此中意恐无人会,更向其间赋小诗。

冻云积雪黯洮泯,晏岁轺车晤过秦。夹道清渠翻白浪,绕山铁马走黄尘。归鸿袅袅宁无信,塞柳依依欲弄春。今夕帐中拚一醉,同年贤帅是乡人。

放豚无迹竟西奔,着意追求孰用功。惟必操存能主敬,依然不离这腔中。

水乡霜落,望西山一寸,修眉横碧。南浦潮生帆影去,日落天青江白。万里浮云,被风吹散,又被风吹积。尊前歌罢,满空凝淡寒色。人世会少离多,都来名利,似蝇头蝉翼。赢得长亭车马路,千古_愁如织。我辈情钟,匆匆相见,一笑真难得。明年谁健,梦魂飘荡南北。

韶华已过半,感叹固多同。万室初藏火,千花竞笑风。林光高蔼蔼,山气远葱葱。洒泪松阡里,伤心白发翁。

昔曾蹴龙象,而况尔区区。敢以一只口,当吾七尺躯。□生形猥琐,扑杀血模糊。欲换秋衣著,渠犹恋布襦。

嗣岁庞恩浃九垓,熙熙人物咏春台。行知大业同文轨,今见萧曹佐汉来。

青天缥缈吹云衣,碧水颠倒插翠微。三家五家村舍出,一点两点沙鸥飞。柳枝袅袅拂过艇,苔花斑斑生钓矶。风尘不到是乐土,莫怪往来城府希

江发岷山阳,河出昆仑趾。渊源既洪深,浩浩并众水。东流至渤澥,曲折万余里。经山无重数,过郡不知几。海边有小溪,近出海山裹。未能数里间,已接潮波起。到海虽则同,难与江河比。

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寡妻无子息,破宅带林泉。冢近登山道,诗随过海船。故人相吊后,斜日下寒天。

有妹有妹天一方,良人去后逢此殃。黄尘暗天道路长,男呻女吟不得将。汝母已死埋炎荒,汝兄跣足行雪霜。万里相逢泪滂滂,惊定拭泪还悲伤。呜呼四歌兮歌欲狂,魂招不来归故乡。

乾健坤顺,群生首资。日常月升,四时叶熙。帝嗣天历,后崇母备。黼黻承晖,王化是基。

惜别复惜别,残更为尔遥。青枫薄命叶,黄柳断肠条。天迥迟寒雁,江空急暮潮。秣陵烟雨际,留得鬓萧萧。

满目飞明镜。忆年时、呼朋楼上,畅怀觞咏。圆到今宵依前好,诗酒不成佳兴。身恰在、燕台天近。一段凄凉心中事,被秋光、照破无余蕴。却不是,诉贫病。宫庭花草坦幽径。想夜深、女墙还有,过来蟾影。千古词人伤情处,旧说石城形胜。今又说、断桥风韵。客里婵娟都相似,只後朝、

幽人读书处,皎皎霜月烂。香影不可掇,高花在岩畔。

高荷不受雨,倾泻与低荷。低荷强自持,聚雨倾入波。朝雨尚滴沥,晚雨忽滂沱。临池卧以听,雨声静中多。两耳本自清,奈此荷叶何。

白日无定影,清江无定波。人无百年寿,百年复如何。堂上陈美酒,堂下列笙歌。与君入醉乡,醉乡乐天和。岁岁松柏茂,日日丘陵多。君看终南山,万古青峨峨。灞上送行客,听唱行客歌。适来桥下水,已作渭川波。人间荣乐少,四海别离多。但恐别离泪,自成苦水河。劝尔一杯酒,所赠

荣悴纷纷醉梦中,转头何事不成空?全家采药鹿门去,我忆襄阳庞德公。

远出白云中,长年听不同。清声萦乱石,寒色入长空。挂壁聊成雨,穿林别起风。温泉非尔数,源发在深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