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白居易的《惜春赠李尹》
拼音和注音
chūn sè yǒu shí jǐn , gōng mén zhōng rì má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有时:有时候。
春色:(名)①春天的景色;春光:~满园|~撩人。②指酒后脸上泛红或脸上呈现的喜色:他喝得尽兴,脸上已有~。
终日:(副)整日;从早至晚:~奔波。
公门:古称国君之外门为'公门'。官署﹐衙门。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原诗
春色有时尽,公门终日忙。两衙但不阙,一醉亦何妨。芳树花团雪,衰翁鬓扑霜。知君倚年少,未苦惜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