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鏊的《壬子校文南畿得诗十二首(其十二)陈朝旧城》
拼音和注音
lóng tán qǐ zhì jīn chuān mén , bǎi lǐ mián yán chéng bù jué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百里:一百里。谓距离甚远。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看'百里之命'。亦谓地小。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借指县令。宝剑名。复姓。春秋秦有百里奚。见《孟子.万章上》。
不绝:谓品性高洁而不与世俗隔绝。
龙潭:深渊。喻凶险之处。
绵延:(动)延续不断的样子:~不断。[近]连绵。
王鏊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原诗
江东天险天削成,长江为堑山为城。
南朝天子慎封守,城外筑城随地形。
盘盘青山出复没,筑城密补青山缺。
龙潭起至金川门,百里绵延城不绝。
青山四绕城四周,雁飞不过神鬼愁。
北兵纵健无羽翼,礼乐兵刑何用修。
益州楼船夜飞渡,虽有金汤没人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