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

我生有天禄,玄膺流玉泉。
何事陶彭泽,乏酒每形言。
仙人与道士,自养岂在繁。
但使荆棘除,不忧梨枣愆。
我年六十一,颓景薄西山。
岁暮似有得,稍觉散亡还。
有如千丈松,常苦弱蔓缠。
养我岁寒枝,会有解脱年。
米尽初不知,但怪饥鼠迁。
二子真我客,不醉亦陶然。

作品评述

《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苏轼自我安慰和寄托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张常侍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我生来享受天赋的禄位,作为玄膺流淌的玉泉。
为何要去陶彭泽,缺少酒便说不出话来。
仙人和道士,自己修养不在繁忙中。
只要能除去荆棘,就不用担心梨树和枣树的过错。
我已经六十一岁,颓废的景象笼罩着西山。
岁末似乎获得了一些,稍感散亡得到了安慰。
就像千丈高的松树,常常受弱蔓缠绕的折磨。
滋养我这寒冷岁月的枝干,总会有解脱的时刻。
当米粮用尽时,才会怪罪饥饿的老鼠迁移。
两个儿子真正的客人,即使不醉也会感到愉悦。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认为真正的修养和满足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是在于心灵的宁静和内在的修炼。苏轼将自己比喻为陶彭泽,意味着他渴望远离尘嚣,寻找内心的宁静。他希望自己能像草木一样摆脱世俗的烦恼和束缚,寻求内心的解脱。

在岁末的时刻,苏轼感到自己似乎得到了一些安慰,但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衰老和生命的无常。他以千丈高的松树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在岁月流转中的无助和困顿,但他依然希望能够在寒冷的岁月中找到解脱和宁静。

诗词中提到的米粮用尽和饥饿的老鼠迁移,可以理解为在物质匮乏的时刻,才能真正意识到物质的无常和不足。最后提到的两个儿子是指苏轼的两个儿子苏迈和苏坦,他们是苏轼的知己和朋友,即使不陶醉于酒,也能感受到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内心宁静和解脱的追求,并通过对友情的赞美展示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对内心世界的思索和对人生的感悟。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羽毛丹穴种,头角玉麟儿。

白面红妆二八春,藏羞不肯过东邻。偶从绿水桥边去,谁道荷花妒杀人。

弱植素寡偶,趋时非所任。感恩再登龙,求友皆断金。彪炳睹奇采,凄锵闻雅音。适欣佳期接,遽叹离思侵。靡靡遵远道,忡忡劳寸心。难成独酌谣,空奏伐木吟。泬寥清冬时,萧索白昼阴。交欢谅如昨,滞念纷在今。因风试矫翼,倦飞会归林。向晚清淮驶,回首楚云深。

岳麓知名寺,幽寻到眼边。林深不见日,山静只闻泉。便欲呼舟去,聊为借榻眠。明朝游历处,都在小窗前。

小市西兴渡,年来一再行。花开方淑景,木落又寒声。云破日还晦,潮回江未平。壮年曾试险,迟莫敢轻生。

入山采芝薇,豺虎据我丘。入海寻蓬莱,鲸鲵掀我舟。山海俱碍,瞻望凝远愁。乾坤如许大,此身常浮沤。依托岂无地,皇皇将安求。何当跨凤鹏,相从安期游。

红裙族雕筵,一醉当鲸吸。使君若问余,为道贫彻骨。

夜半金乌出,寥寥照寰宇。两眼对青山,通身泪如雨。

破布衫巾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君何不烧自家用,何必苦心送给人。

南泉放倒,云门扶起。放倒扶起,有宾有主。明眼衲僧商量,切忌别作道理。

一生已得半生閒,出入诗篇酒盏间。祗把小儿看造化,不妨老子号痴顽。幻身且喜无诸恙,灵药谁能觅大还。多谢梅花来荐寿,年年雪裹破春颜。

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

殿转牛衣冷不禁,著人无奈晓寒侵。由来十月清霜重,况乃荒村白露深。有客分金来橘社,何人涂血染枫林。不堪青女来料理,折尽衰翁一片心。

黄人顿驾留天中,金鸦吐火烧碧空。炎光染云耸岌岌,旱气烁土飞蓬蓬。龙摇乾胡不作雨,虎裂渴吻燕生风。安和有术擘海水,入底一扣鲛人宫。

春沁幽花透骨清,矮窠殊迈百芳馨。紫英四出醉娇粉,绿萼千攒簇巧丁。自覆薰笼须闭户,谁栽锦伞都当庭。昼眠不用熏沈水,梦落庐山九叠屏。

梦回残月堕觚棱,归棹沧浪自濯缨。城郭重来嗟隔世,江山如画忆初盟。当年阮瑀谁争长,千载相如凛若生。空复满襟余老沔,临风三叫君倾。

平生三业净,在俗亦超然。佛事一盂饭,横眠不学禅。松风佳客共,茶梦小僧圆。漫续山家颂,非诗莫浪传。

山雌泽啄竞腾轩,孰有昂朐局短辕。造物至公殊弗置,穷交未喻枉焦煎。凤批一诺膺天陟,马颈三槃朝日边。虎鼠狞尪随秉笔,铨曹常格勿从旃。

日日东南去,空劳北望魂。孤帆转城角,返照入船门。强饭甘鱼菜,随方学语言。蛙声不忍听,为似故山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