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正命

修身尽道素无愆,变故之来出自天。
比死则刳申子死,亦皆义理所当然。

作品评述

诗词:《孟子·正命》

中文译文:
修身尽道素无愆,
变故之来出自天。
比死则刳申子死,
亦皆义理所当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出自宋代作家陈普的《孟子·正命》。诗中表达了修身养性、追求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对命运的理解。

诗的第一句写道“修身尽道素无愆”,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通过修身,使自己的道德品质纯洁无瑕,没有过错。这里的“道”指的是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接着,诗中提到“变故之来出自天”。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理解。无论是好的变故还是坏的变故,都是由天命所决定的。这种命运的变化是超出个人控制的,人们应当接受并理解。

诗的最后两句写道“比死则刳申子死,亦皆义理所当然”。这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死亡和牺牲的态度。作者认为,如果为了正义和道义的原则而付出生命,即使是像申子那样被残酷刑罚致死,也是理所当然的。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修身、命运和牺牲的主题。作者呼吁人们要注重修身养性,顺应命运的变化,并为了正义和道义而勇于牺牲。这些主题与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相契合,体现了作者对于道义和正义的追求。

作者介绍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诗词推荐

行歌曳杖到新塘,银阙瑶台无此凉。万里秋风菰菜老,一川明月稻花香。

君子喜淳诚,小人喜欺罔。淳诚岁时长,欺罔日月短。

衲僧照彻千差眼,缁素浅深毫发分。分处莫非全正令,法王那得独称尊。

谁家双旐扬春波,黑头中郎宰相科。有儿有女后应好,同穴同时今奈何。

秦望山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

姑苏台上鹿麇来,流水千年去不回。野草青青都是恨,春风不放百花开。

君子不谋食,士固食於人。饥饿自有责,何足烦吾神。拂几展我书,熟读困蹇屯。羲问与周孔,可鉴道屈信。欢欢眼中事,悠悠尘间身。

我笑陶彭泽,门栽五株柳。柳成复自号,清阴亦何有。岂如两分行,一径入花薮。白毡春尽时,青障雨晴后。

忍苦待知音,无时省废吟。始为分路客,莫问向隅心。峤翠藏幽瀑,枝风下晓禽。忆君秋欲尽,马上秣陵砧。

水沉风味郁金黄,风定犹闻十里香。造物普令薰一切,故应五浊暂清凉。

陌路相逢没定期,蛇婆来命怪谁知。四十八人成鳖鼻,急唤顽禅草裹归。

枣花金钏约柔荑。昔曾携。事难期。咫尺玉颜,和泪锁春闺。恰似小园桃与李,虽同处,不同枝。玉笙初度颤鸾篦。落花飞。为谁吹。月冷风高,此恨只天知。任是行人无定处,重相见,是何时。

江郊车马满斜辉,争赴城南未掩扉。要识梅花无尽藏,人人襟袖带香归。

嗟予少好客,今老客弃予。忽忽飘流来,不知岁又除。良愧彼黄鹄,千里无修涂。江东贼强臣,淮南盗名都。钟阜被朔雪,暂与我何娱,明当云梦去,已发又如何。

海霁晚帆开,应无乡信催。水从荒外积,人指日边回。望国乘风久,浮天绝岛来。傥因华夏使,书札转悠哉。

美景春堪赏,芳园白日斜。共看飞好鸟,复见落馀花。来往惊翻电,经过想散霞。雨馀飘处处,风送满家家。求友声初去,离枝色可嗟。从兹时节换,谁为惜年华。

淮南木落秋云飞,楚宫商歌今正悲。青春白日不与我,当垆举酒劝君持。出门驱驰四方事,徒用辛勤不得意。三山海底无见期,百龄世间莫虚弃。君不见金城帝业汉家有,东制诸侯欲长久。奸雄窃命风尘昏,函谷重关不能守。龙蛇出没经两朝,胡虏凭陵大道销。河水东流宫阙尽,五陵松柏自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五斗解酲犹恨少,十分飞盏未嫌多。眼前仇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死是等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莫将心事厌长沙,云到何方不是家。酒熟餔糟学渔父。饭来开口似神鸦。竹枝待凤千茎直,柳树迎风一向斜。总被天公沾雨露,等头成长尽生涯。

早作田文去,终无苏武留。偷生宁伏剑,忍死欲焚舟。逸骥思超乘,飞鹰志脱鞲。登楼望江上,日日数行艘。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蒙 通:濛)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