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二首

鲁论安昌侯,田至二百顷。
后堂罗曲旃,女乐极妍靓。
晚爱肥牛亭,僭上辄有请。
行内忧外家,略不效忠鲠。
口张理义门,胸裹利欲阱,持国送与人,独欲保首领。
焉知赤眉祸,暴尸肉未冷。
寄言发冢儒,厥报捷响影。

作品评述

杂兴十二首

鲁论安昌侯,田至二百顷。
鲁論安昌侯,田地廣達二百頃。
我谈论安昌侯,田地广达二百顷。
I discuss the Marquis of Anchang, whose fields extend over two hundred acres.

后堂罗曲旃,女乐极妍靓。
後堂羅曲旃,女樂如此美麗。
后堂罗曲旃,女乐如此娇媚。
In the back hall, there are colorful curtains and enchanting music played by beautiful women.

晚爱肥牛亭,僭上辄有请。
晚間喜愛肥牛亭,竟敢越位邀請。
傍晚钟爱肥牛亭,胆敢越位邀请。
In the evening, the Fat Ox Pavilion is cherished, daringly inviting improper guests.

行内忧外家,略不效忠鲠。
在朝内忧虑家事,稍显不忠诚。
在朝内忧虑家务,稍显不忠诚。
Worries about domestic matters within the court, showing slight disloyalty.

口张理义门,胸裹利欲阱。
口角张开辩义门,胸襟裹着利欲陷阱。
口口相张辩义门,胸襟裹着利欲陷阱。
Mouths arguing over matters of righteousness, while their hearts are wrapped in the snare of personal gain.

持国送与人,独欲保首领。
把国家送给他人,只想保护首领。
将国家送与他人,只欲保护首领。
Giving the country away to others, only desiring to protect the leader.

焉知赤眉祸,暴尸肉未冷。
焉知赤眉之祸,尸体尚未冷却。
焉知赤眉之祸,尸体尚未冷却。
How could they know the calamity brought by the Red Eyebrows, while the corpses are still warm?

寄言发冢儒,厥报捷响影。
写信寄语埋葬的儒士,他们将会追随胜利的声响。
写信寄语埋葬的儒士,他们将会追随胜利的声响。
Sending a message to the buried Confucian scholars, they will follow the echoes of victory.

诗意与赏析:
这首《杂兴十二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权力争斗、欲望膨胀以及忠诚与私利之间的矛盾的思考。

诗中描绘了安昌侯的财富和娱乐生活,以及人们对他的追捧和越位的请托。然而,诗人指出安昌侯的欲望和私利使他忽略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带来了祸害。

诗人进一步批判了那些只追求个人利益,口头上辩论义理,却实际上将个人利益置于首位的人们。他们的行为是虚伪的,背离了正道。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的寄语,他希望那些为国家奉献并为正义而战的人能够获得胜利和尊重。诗人在这里给予了那些为国家奉献的儒士们一种肯定和鼓励,他们将会追随着胜利的声响,并得到应有的荣誉。

整首诗通过对权力、欲望和忠诚的探讨,揭示了人性中复杂的矛盾和道德困境。诗人以鲜明的形象和批判的语言,将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展现出来,呼唤着人们能够追求真正的忠诚和正义,并警示着权力和欲望的腐蚀力量。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蕴丰富,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和抽象思考的结合,呈现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它通过诗意的表达和赏析,引发读者对于权力、欲望和忠诚的思考,并反思人性中的弱点和道德的选择。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桐庐县前洲渚平,桐庐江上晚潮生。莫言独有山川秀,过日仍闻官长清。麦陇虚凉当水店,鲈鱼鲜美称莼羹。王孙客棹残春去,相送河桥羡此行。

逐客难参国士忧,扶筇万里过闽瓯。藜羹充腹初无憾,楛矢逾江生计愁。长夜漫漫不肯旦,梅霖灌灌未应休。醉中我欲呼风伯,一扫阴霾霁九州。

道路本无限,又应何处逢。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野渡波摇月,空城雨翳钟。此心随去马,迢递过千峰。

粗疏带出莲花冼,济楚披来粪扫衣。拈起少林无孔笛,左瞻右盼两头吹。声声慢,拍拍随,听者虽多和者稀。曲遍欲休休不得,知音知后更谁知。

西陆动凉气,惊乌号北林。栖息岂殊性,集枯安可任。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徒嗟日沈湎,丸鼓骛奇音。东海久摇荡,南风已骎骎。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众情嗜奸利,居货捐千金。危根一以振,齐斧来相寻。揽衣中夜起,感物涕盈襟。微霜众所践,谁念岁寒心。旭日照寒野,鸒斯

韵萧远。主人出侍人弹琵琶侑觞,酒未终,上马径去,恍然蓝桥湓浦之遇也,赋水龙吟以记其事,呈子方一笑等闲过了清明,草痕深一庭新翠。光风信息,牡丹初褪,茶*犹未。燕语清圆,梅英松润,困人天气。笑文园倦客,诗才减尽,犹□有,伤春意。别有留春去里。小房栊、玉英双倚。

吴宫旧事满陈荄,伍相残碑剔藓苔。碧血未随荒沼没,素车空驾怒潮来。但闻楚水犹金濑,莫问秦庭已炬灰。落日寒鸦倍惆怅,百花原上一僧回。

碎捣霜藤月下砧,清泉泻出簟纹匀。老翁采药归来晚,剪得山南半段云。

几度徘徊对暮天,怀人珍重寄诗篇。古今上下几千首,天地中间八九椽。史醒吟魂归浊酒,移将杰句上华颠。南来诸老凋零尽,回首斜阳倍黯然。

人事元知不可谐,名山踏破几青鞋。百钱挂杖无时醉,一锸随身到处埋。驿壁读诗摩病眼,僧窗看竹散幽怀。亦知诗料无穷尽,灯火萧疏过县街。

己亥十月六,早为立冬日。是日晴颇暄,虚叟偶饮客。醉卧二更醒,起视天宇黑。三更至四更,大风一何急。吼哮甚江潮,十屋九仆壁。五更再倚楼,云扫众星出。我楼正向东,北斗挂东北。其杓渐指南,正东起太白。日躔氐近房,红气卜晴色。万马渐次动,钟鸣戍鼜。今年未有霜,贫民或

万卷纵横眼欲盲,偶随尺一起柴荆。渊鱼脱水知难悔,野鹤乘车只自惊。苑路落梅轻有态,御沟流水细无声。红麈朝暮何时了?促驾归来洗破觥。

修竹当窗白日达,山僧出定客来时。欲从节下题诗句,妙在无言不在诗。

风荡云容不成雪,柳偷春色放冲寒。湖边艇子冲烟去,天畔青山隔雨看。

五原塞外骄儿悍,万死台前女子多。闻道中郎知魏尚,不教天子忆廉颇。

我今寻阳去,辞家千里馀。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

鹤归空有恨,云散本无心。

炎蒸得避处,铺席对西墙。有月树阴黑,无风山气凉。聚蚊妨袒裼,饮井当壶觞。妻子讵知我,笑言皆在傍。

春风仰屋卧田庐,海日鲜明柳影疏。梦觉不知身处所,此中依约是华胥。

经时不出此同临,小径新摧草旧侵。欲傍江山看日落,不堪花鸟已春深。来牛去马中年眼,朗月清风万里心。故著连峰当极目,回看幽径遶双林。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