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二首

鲁论安昌侯,田至二百顷。
后堂罗曲旃,女乐极妍靓。
晚爱肥牛亭,僭上辄有请。
行内忧外家,略不效忠鲠。
口张理义门,胸裹利欲阱,持国送与人,独欲保首领。
焉知赤眉祸,暴尸肉未冷。
寄言发冢儒,厥报捷响影。

作品评述

杂兴十二首

鲁论安昌侯,田至二百顷。
鲁論安昌侯,田地廣達二百頃。
我谈论安昌侯,田地广达二百顷。
I discuss the Marquis of Anchang, whose fields extend over two hundred acres.

后堂罗曲旃,女乐极妍靓。
後堂羅曲旃,女樂如此美麗。
后堂罗曲旃,女乐如此娇媚。
In the back hall, there are colorful curtains and enchanting music played by beautiful women.

晚爱肥牛亭,僭上辄有请。
晚間喜愛肥牛亭,竟敢越位邀請。
傍晚钟爱肥牛亭,胆敢越位邀请。
In the evening, the Fat Ox Pavilion is cherished, daringly inviting improper guests.

行内忧外家,略不效忠鲠。
在朝内忧虑家事,稍显不忠诚。
在朝内忧虑家务,稍显不忠诚。
Worries about domestic matters within the court, showing slight disloyalty.

口张理义门,胸裹利欲阱。
口角张开辩义门,胸襟裹着利欲陷阱。
口口相张辩义门,胸襟裹着利欲陷阱。
Mouths arguing over matters of righteousness, while their hearts are wrapped in the snare of personal gain.

持国送与人,独欲保首领。
把国家送给他人,只想保护首领。
将国家送与他人,只欲保护首领。
Giving the country away to others, only desiring to protect the leader.

焉知赤眉祸,暴尸肉未冷。
焉知赤眉之祸,尸体尚未冷却。
焉知赤眉之祸,尸体尚未冷却。
How could they know the calamity brought by the Red Eyebrows, while the corpses are still warm?

寄言发冢儒,厥报捷响影。
写信寄语埋葬的儒士,他们将会追随胜利的声响。
写信寄语埋葬的儒士,他们将会追随胜利的声响。
Sending a message to the buried Confucian scholars, they will follow the echoes of victory.

诗意与赏析:
这首《杂兴十二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权力争斗、欲望膨胀以及忠诚与私利之间的矛盾的思考。

诗中描绘了安昌侯的财富和娱乐生活,以及人们对他的追捧和越位的请托。然而,诗人指出安昌侯的欲望和私利使他忽略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带来了祸害。

诗人进一步批判了那些只追求个人利益,口头上辩论义理,却实际上将个人利益置于首位的人们。他们的行为是虚伪的,背离了正道。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的寄语,他希望那些为国家奉献并为正义而战的人能够获得胜利和尊重。诗人在这里给予了那些为国家奉献的儒士们一种肯定和鼓励,他们将会追随着胜利的声响,并得到应有的荣誉。

整首诗通过对权力、欲望和忠诚的探讨,揭示了人性中复杂的矛盾和道德困境。诗人以鲜明的形象和批判的语言,将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展现出来,呼唤着人们能够追求真正的忠诚和正义,并警示着权力和欲望的腐蚀力量。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蕴丰富,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和抽象思考的结合,呈现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它通过诗意的表达和赏析,引发读者对于权力、欲望和忠诚的思考,并反思人性中的弱点和道德的选择。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几叹红桃开未得,忽惊造化新装饰。一种同沾荣盛时,偏荷清光借颜色。

少小为儒不自强,如今懒复见侯王。览镜已知身渐老,买山将作计偏长。荒凉鸟兽同三径,撩乱琴书共一床。犹有郎官来问疾,时人莫道我佯狂。

黎民困逆节,残孽驻艰虞。孰云网恢恢,自及枭獍徒。

旱极望雨意,病危思药心。人人当此际,不待劝而深。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石镜宁堪对,芙蓉不是花。险中多虎迹,平处少人家。曲六蛇行迥。欹危鸟道斜。白云宜入望,不怕乱山遮。

暗中携手上高山,及至天明各自行。无限中涂未归客,明明开眼堕深坑。

只贪饮酒与吟诗,炼得丹成身欲飞。曩劫曾为观大士,前生又是派禅师。蓬莱旧路今寻著,兜率陀天始觉非。料我年当三十六,青云白鹤是归期。

未把金杯心已恻。少年病酒还成积。一昨宦游来水国。心知得。陶陶大醉何人识。日近偶然频燕客。尊前巾帽时欹仄。致得沈疴盟枕席。吾方适。从今更不尝涓滴。

乱撒明珠颗颗晶,走盘应不贵金声。谁家女子能针红,一串穿来不剩星。

三尺青蛇冷剑铓,百跗委蜕像生黄。分来上界金神节,坚起平生铁脊梁。千步已穿萝迳月,一棱犹带柏台霜。小烦拄到王码坛了,归化为龙亦未量。

少年曾忝汉庭臣,晚岁空馀老病身。初见相如成赋日,寻为丞相扫门人。追思往事咨嗟久,喜奉清光笑语频。犹有登朝旧冠冕,待公三入拂埃尘。

长江素静,夜潇潇、天如玉案冰洁。秀色氤氲寥象廓,极目瑕琳光摄。独坐颐神,帘帏光透,显出玲珑雪。凝然澄湛,太虚一点通彻。神飞两翼翱翔,蟾宫殿里,夜宿琼枝歇。得遇真筌无损益,永受真人提挈。功行双全,金童玉诏,受命寥阳阙。玉霄宫里,永排仙位罗列。

直道年来冷似菰,西山去后有人扶。王郎此段真奇特,又喜三山出介夫。

照眼菱花,剪情菰叶。梦云吹散无踪迹。听郎言语识郎心,当时一点谁消得。柳暗花明,萤飞月黑。临窗滴泪研残墨。合欢带上旧题诗,如今化作相思碧。

野性难驯狎,荒郊自闭门。心闲同海鸟,日夕恋山村。屡枉琼瑶赠,如今道术存。远峰时振策,春雨耐香源。复有故人在,宁闻卢鹊喧。青青草色绿,终是待王孙。

何必观春渚,他山质自奇。危层分荡漾,峭碧认逶迤。禁陛宜相接,星机好共支。高空如有阙,一补未为迟。

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为海榴开。黄纸除书到,青宫诏命催。僧徒多怅望,宾从亦裴回。寺闇烟埋竹,林香雨落梅。别桥怜白石,辞洞恋青苔。渐出松间路,犹飞马上杯。谁教冷泉水,送我下山来。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近来数夜飞霜重,只畏娑婆树叶凋。

羞作太真妃帐,宁为屈大夫裳。帝赏此花高节,别赐一名拒霜。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