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二首

鲁论安昌侯,田至二百顷。
后堂罗曲旃,女乐极妍靓。
晚爱肥牛亭,僭上辄有请。
行内忧外家,略不效忠鲠。
口张理义门,胸裹利欲阱,持国送与人,独欲保首领。
焉知赤眉祸,暴尸肉未冷。
寄言发冢儒,厥报捷响影。

作品评述

杂兴十二首

鲁论安昌侯,田至二百顷。
鲁論安昌侯,田地廣達二百頃。
我谈论安昌侯,田地广达二百顷。
I discuss the Marquis of Anchang, whose fields extend over two hundred acres.

后堂罗曲旃,女乐极妍靓。
後堂羅曲旃,女樂如此美麗。
后堂罗曲旃,女乐如此娇媚。
In the back hall, there are colorful curtains and enchanting music played by beautiful women.

晚爱肥牛亭,僭上辄有请。
晚間喜愛肥牛亭,竟敢越位邀請。
傍晚钟爱肥牛亭,胆敢越位邀请。
In the evening, the Fat Ox Pavilion is cherished, daringly inviting improper guests.

行内忧外家,略不效忠鲠。
在朝内忧虑家事,稍显不忠诚。
在朝内忧虑家务,稍显不忠诚。
Worries about domestic matters within the court, showing slight disloyalty.

口张理义门,胸裹利欲阱。
口角张开辩义门,胸襟裹着利欲陷阱。
口口相张辩义门,胸襟裹着利欲陷阱。
Mouths arguing over matters of righteousness, while their hearts are wrapped in the snare of personal gain.

持国送与人,独欲保首领。
把国家送给他人,只想保护首领。
将国家送与他人,只欲保护首领。
Giving the country away to others, only desiring to protect the leader.

焉知赤眉祸,暴尸肉未冷。
焉知赤眉之祸,尸体尚未冷却。
焉知赤眉之祸,尸体尚未冷却。
How could they know the calamity brought by the Red Eyebrows, while the corpses are still warm?

寄言发冢儒,厥报捷响影。
写信寄语埋葬的儒士,他们将会追随胜利的声响。
写信寄语埋葬的儒士,他们将会追随胜利的声响。
Sending a message to the buried Confucian scholars, they will follow the echoes of victory.

诗意与赏析:
这首《杂兴十二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权力争斗、欲望膨胀以及忠诚与私利之间的矛盾的思考。

诗中描绘了安昌侯的财富和娱乐生活,以及人们对他的追捧和越位的请托。然而,诗人指出安昌侯的欲望和私利使他忽略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带来了祸害。

诗人进一步批判了那些只追求个人利益,口头上辩论义理,却实际上将个人利益置于首位的人们。他们的行为是虚伪的,背离了正道。

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的寄语,他希望那些为国家奉献并为正义而战的人能够获得胜利和尊重。诗人在这里给予了那些为国家奉献的儒士们一种肯定和鼓励,他们将会追随着胜利的声响,并得到应有的荣誉。

整首诗通过对权力、欲望和忠诚的探讨,揭示了人性中复杂的矛盾和道德困境。诗人以鲜明的形象和批判的语言,将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展现出来,呼唤着人们能够追求真正的忠诚和正义,并警示着权力和欲望的腐蚀力量。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蕴丰富,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和抽象思考的结合,呈现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它通过诗意的表达和赏析,引发读者对于权力、欲望和忠诚的思考,并反思人性中的弱点和道德的选择。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胞胎才出播殃尘,直到如今毒害人。一杓兰汤无限恨,腕头何止重千斤。

今朝一见诗人诗,不用更寻黄绢词。深山一鹤自唱和,亦有松下童子知。

林静有集鸟,水濶多潜鱼。未能急期会,乃更谈清虚。吾家柱下史,不读城旦书。偶挟一语契,到官十日初。仙人水雪容,访我云霞居。扫地荫修竹,引水浇芙蕖。吏最果不足,丞负良有余。深文到穴鼠,百巧呈山狙。从今结绳内,只可禁网疏。虽非胶西室,有此指南车。

水满横塘占晓凉,莲腮霞举叶云生。鱼儿富贵真难比,翠盖红妆拥队行。

鼷鼠鼷鼠,实食其牛,牛则不知。彼牛彼牛,既卜以郊,伤则免之。

琅函真筌何所云,丈人嵯峨五岳尊。矞云护耀魄宝,宝绳夜低天市垣。琼瑶其上矗千仞,冰雪为人醒醉魂。飞鸿没处杳难辨,饲虎遗迹应犹存。甘泉使君趣丘壑,薰炉默坐存昆仑。高斋图史罗左右,大厦风月相吐吞。岩泉酒熟芳桂蕊,茶鼎火活苍松根。坐邀麻姑来擘脯,祗恐摩诘难亡言。界

天骥何年往,龙泓此地存。空馀曳练色,莫辨褭蹄痕。赴海妨苔甃,涵虚碍竹轩。会当逢禹凿,始可见鸿源。

幽栖尘想绝,岩阁倚杉松。吟思禅中尽,霜髭病后浓。溪闲澄夜月,山静答秋钟。寂寞怀高趣,残阳独倚筇。

衡州有贤牧,吾党更监州。事作盐梅济,殊非泾渭流。斯民均受赐,治状各推优。看即蓬山上,联翩两校讐。

昔日接z5倒,今我葛巾翻。宿酒何时醒,形骸不复存。忽闻有嘉客,躧步出闲门。桃花春径满,误识武陵源。

古祠一区环槐榆,飞鼪在瓦狐树居。铁炉缺裂死灰冷,箕坐一寸青蟾蜍。平心定气详其来,颓垣古厕浊水渠。蛇惊鼠骇得败壁,一跃乃是神王庐。丹青神鬼非其乡,顾盼欲去聊踌蹰。悾悾鄙夫见之走,争持衮冕加猿狙。鸣钲考鼓动井邑,毳衣褴褴驱大车。浮萍狎狎叱不开,遥瞻窃礼三欷嘘。

两年无惠及编望,蜀道天难六月行。深羡高僧捐世累,竹风清处听泉声。

手种千株桃李树,参差半已成阴。主人何事马骎骎。二年江海路,空负种花心。试向中间安小槛,此还长要追寻。却惊摇落动悲吟。春归知早晚,为我变层林。

石门南畔直鹰窝,葆塞纷称毳幕多。一柱天擎看白塔,两庭山界拥红螺。平芜尘向巢车上,小队风随探骑过。辛苦行边王少傅,暮年抚市辽向河。

饮冰食檗志无功,晋水壶关在梦中。秦镜欲分愁堕鹊,舜琴将弄怨飞鸿。井边桐叶鸣秋雨,窗下银灯暗晓风。书信茫茫何处问,持竿尽日碧江空。

左省涂归地,崭然德望优。夕辞清禁月,高挂白苹洲,丹扆深求旧,东嘉庆选侯。玉堂曾视草,沧海岂乘桴。奕叶甘棠在,中州雪浪浮。讙谣五马贵,题赏大龙湫。颜谢宜方驾,龚黄以上求。侧聆宣室召,宁效贾胡留。贱子尝羁宦,名山悔梦游。黄柑仁寿酒,犹足助觥筹。

新诗慰我胜浮醅,岂待杯盘更举罍。但原车中无折齿,何忧举案乏持杯。

常记河阳花县里,恰如饭颗山逢。春城何处满丝桐。纶巾并羽扇,君有古人风。重向梁王台畔见,黄花绿酒谁同。新诗别后寄南鸿。回头思照碧,人在白云中。

山泉盈石坎,抱罋每相从。广寒宫阙里,今夕是何年。

命代生申甫,承家翊禹汤。庙谟膺间气,师律动清霜。钟鼎勋庸大,山河诫誓长。英姿凌虎视,逸步压龙骧。道协陶钧力,恩回日月光。一言弘社稷,九命备珪璋。政洽军逾肃,仁敷物已康。朱门重棨戟,丹诏半缣缃。位总云龙野,师临涿鹿乡。射雕天更碧,吹角塞仍黄。深入平夷落,横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