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入南华僧仲有诗为次其韵仲欲见予诗集

促驾难求马一寻,行缠快走任山深。
上方首入文公谒,小语能披逸少襟。
三尺盆池清照影,五更窗月默传心。
更烦细看门前水,昔日西流何似今。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来自宋代作家朱翌,题目为《顷入南华僧仲有诗为次其韵仲欲见予诗集》,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促驾难求马一寻,
行缠快走任山深。
上方首入文公谒,
小语能披逸少襟。
三尺盆池清照影,
五更窗月默传心。
更烦细看门前水,
昔日西流何似今。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的游历经历和内心感受。作者在旅途中急于前行,却很难找到一匹好马,他勉力行进,纠结于快速前行还是放任山深。他最终来到了一个高山之上,进入了一个僧人居住的地方,名为南华。在这里,他与文公(僧人的尊称)见面,交谈中流露出自己的心声。尽管言语简短,但他的话语能够表达他的豪情和少年心事。他观察着三尺盆池中清澈的倒影,窗外的月光静静地传达着他内心的感受。他愈发沉迷于细细观察门前的水流,回想起过去,与现在相比,曾经的西流水又何尝与今天一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游历心境。通过描绘作者旅途的艰辛和追求的焦虑,以及他在南华与僧人的交流,诗人展现了自己的豪情与少年心事。三尺盆池的清澈倒影和窗外的月光都成为了他内心情感的传递媒介。最后,他对门前水流的观察引发了他对过去和现在的反思。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作者的心境,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追求,以及对岁月沧桑的思考和思绪的回荡。

作者介绍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诗词推荐

摘来鹤顶珠犹湿,点出龙睛泪未乾。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支应不到长安。

元佑宗臣考十科,公居八九未为多。功名身後无瑕点,孝友生知不琢磨。

呜咽苔移玉座春,昔年曾扈属车尘。重阳不见黄封酒,只见餐英独醒人。

人日兼春日,长怀复短怀。遥知双彩胜,并在一金钗。

东家熟黄粱,西家梦飞盖。起来试扪腹,阅人莫如带。

渔者都星散,那知不是真。忽然重举网,何许有逃鳞。暗漉泥中玉,光跳日下银。江湖无避处,而况野塘滨。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蝉鬓惊秋华发新,可怜红隙尽埃尘。西山一梦何年觉,明月堂前不见人。玉钩风急响丁东,回首西山似梦中。明月堂前人不到,庭梧一夜老秋风。

中园花欲繁,兰闺妆且靓。霞柯烂翠屏,鲜姿馥幽径。不见素手摘,弥想纤躯映。年华忽已零,戚戚情靡定。

波穿火透本无奇,初见潮州刺史诗。当日老翁终不免,后来居士欲奚为。山中雷雨谁宜主,水底蛟龙睡不知。若使天年俱自遂,如今已复长孙枝。

岁晚随君色色无,嫁时我自有琼琚。借令值客休扪虱,幸未诗勿中专驴。宁与渔樵安旧隐,莫言封禅著新书。夜寒憎见牛衣泣,起执晨炊触釜鱼。

柳弄春柔拂小潭,山横霁色卷浮岚。飞扬旛脚掷东北,零落梅花余二三。村店疏灯新卖酒,神祠叠鼓正祈蚕。幽人睡起东园去,芹茁萱芽又满篮。

十百琅玕接屋山,麦花淡白菜花斑。村园富贵谁消得,更看溪南墨牡丹。

白崖山下古松青,暂卷牙旗谒庙灵。见说昆仑关北畔,曾将草木作人形。

漠漠溪风吹路尘,白岩山下几穷身。秋深竹色老於树,书静鸟群喧胜人。何处人家藏剡录,有时行客裹唐巾。平生笑杀禾翁子,刚为乘车弃负薪。

假守圣朝多宰辅,纪题昔日尽名贤。我今始会由来意,此境栖迟本列仙。

翠云白雪两仙容,末怯姮娥傍月宫。若把佳人较清绝,争妍应愧伯夷风。

一轮明月,古人心万年,更寸心存。沧海化为黄土,心不成尘。杳杳兴亡成败,满乾坤、未见知音。抚阑干、欲唤英魂,沈沈又没人应。无聊_枕搔首,梦庐中坛上,一似平生。共挽长江为酒,相对同倾。不觉霜风敲竹,睡觉来、海与愁深。拂袖去,塞北河西,红尘陌上寻人。

龙章凤姿中散,麞头鼠目十郎。一遗恨悲风操,一老死偃月堂。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