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二首)

彩笺吟遍惜春诗,花隐纱窗见月迟。
欲问海棠持画烛,自嗟不是少年时。

作品评述

诗词:《春夜(二首)》
朝代:明代
作者:沈应

彩笺吟遍惜春诗,
花隐纱窗见月迟。
欲问海棠持画烛,
自嗟不是少年时。

中文译文:
彩色纸笺上吟唱了无数珍爱春天的诗篇,
花儿藏在纱窗后,迟迟才能看见月亮。
想要问海棠花为何拿着画烛,
自叹不是当年少年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青春逝去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彩笺吟遍惜春诗”,表达了诗人倾心吟唱春天诗篇的心情。彩笺可能指的是装饰精美的纸张,诗人用它来书写和记录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怀念之情。这句诗传达出对春天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赞美。

第二句“花隐纱窗见月迟”,描绘了花儿隐藏在纱窗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月亮的景象。这里通过花朵和月亮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花儿的绽放和月亮的出现都有一种迟缓的感觉,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青春的逝去。

第三句“欲问海棠持画烛”,海棠是一种盛开在春天的花卉,诗中提到它拿着画烛。这里可以理解为海棠花在春夜里托起画烛,为春天增添了一丝明亮的光芒。诗人想要询问海棠花为何这样做,可能是因为他感叹时间的流逝,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少年时的那个热血青年。

最后一句“自嗟不是少年时”,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慨叹和思念之情。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对青春的美好时光心生感慨,认识到时光不可逆转,青春不再。

整首诗以春夜为背景,通过描绘花朵、月亮和海棠花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年华易逝的感慨。诗人内心的思绪和对时光的感慨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而得以表达,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诗词推荐

渊明真学者,馀事聊为诗。我读命子篇,怆彼已焉辞。后来杜陵翁,自笑身长儿。我昔过庭日,教诲真严师。哀哀蓼莪泪,洒洒坟树枝。

吾方贵吾生,相从多阽危。岂伊天地公,而独及我私。於焉识仁端,一物岂忍遗。当思宇宙间,寿域咸熙熙。

五更殊觉洗空忧,一雨端能接引秋。陋室了知饶鹤料,高田无复拆龟畴。蒲葵扇老堪藏箧,杨柳梢存不见洲。混混浊流聊濯足,玉泉金井酒宜篘。

醉罢见明月,照我还照君。如何君不见,只见天边云。

朝朝锄毒草,斤斧到山深。 书改当年事,人量此日心。兰经依慧剑,蜜语伴刑针。 地下输嬴氏,英雄但数今。

淫声美色。底死谩生难弃舍。艳态娇妻。儿女恩情总送伊。除情去欲。惜气存神如珠玉。一点精金。失了难为复再寻。

读易工夫恨不深,晚年方见圣人心。如何五十云无过,盖欲从初学到今。

高第由佳句,诸生似者稀。长安带酒别,建业候潮归。稚子欢迎棹,邻人为扫扉。含情过旧浦,鸥鸟亦依依。

彼美东篱菊,胡为官道傍。蓬生虽翳翳,秉色故煌煌。风露与湔洗,牛羊违践伤。未嗟愆节物,终必在医囊。

素丝久即黑,黑鬓久即丝。丝黑有涴法,鬓丝无染期。日月有底忙,昼夜驰向西。江汉与之友,却向东方驰。江汉西流日东落,鬓丝漆黑还如昨。夜长何不秉烛游,自是人生不行乐。

迹就空门退,官从画省迁。住持良有愿,朝谒穴无缘。 ——王遘身净金绳内,心驰玉扆前。 ——皎然荣添一两日,恩降九霄年。 ——齐翔慕法能轻冕,追非欲佩弦。 ——李纵栖闲那可久,鸳鹭待行联。 ——崔子向

高楼银烛夜欢残,一曲琵琶月下弹。拍遍弦声人莫会,自将红袖障春寒。

淮人为水族,疱脍亦已巧。田间有鸣鸡,性命得自保。吴人口垂涎,捕取穷浩渺。於吴产或多,於淮求则少。要之业境会,食债良自绕。予也家淮南,游吴尝草草。平生下箸处,但觉皆羊枣。不论赤鯶公,亦及长须老。何况鼓吹部,可作钟鼎宝。世间多空中,所见徒有表。至美不外示,鱼鳖

花中淡伫只梅花,未见梅中萼绿华。一色琼瑶裾织翠,尚嫌红蜡蒂村些。

堪嗟人人,波波劫劫贪名利。何时已。眼光落地。到此才方悔。虽有儿孙,要替应难替。思下泪。这场滋味。认着心先碎。

山居少华丽,牵茅结净屋。此间不受尘,幽人亦新沐。

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

蛰龙道已成,升降得自在。渊无百尺深,窍穴通沧海。

二年同守梦刀城,遥节初为北道行。飞将负才曾捕虏,伏波见上数论兵。剑南剩腊梅迎使,塞下新春柳映营。贵宠逼身头未白,七貂终嗣汉西京。

晚进违前辈,湮才重此州。绝知他日少,预作百年忧。樵牧非身致,聪明不我谋。莫令司马藁,祗候茂陵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