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掖四绝句·隔尘亭

山椒亭榭适徘徊,病膜烦襟斗顿开。
若有尘埃何处隔,此中自是少尘埃。

作品评述

诗词:《东掖四绝句·隔尘亭》
朝代:宋代
作者:石象之

山椒亭榭适徘徊,
病膜烦襟斗顿开。
若有尘埃何处隔,
此中自是少尘埃。

中文译文:

山椒亭榭适合徘徊,
病态的心情一下子敞开。
如果有尘埃,又能隔在何处呢?
这里面本来就少有尘埃。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石象之创作的《东掖四绝句·隔尘亭》。诗人通过描绘山椒亭榭(一种庭院建筑)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病态和烦躁。

首句“山椒亭榭适徘徊”展示了诗人漫步在山椒亭榭之间的情景。山椒亭榭被用作隐喻,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动荡和不安。诗人的病膜(病态的情绪)烦襟(心绪纷乱)斗顿开,表明他的内心情感犹如病痛般迫切而痛苦地展现出来。

接下来的两句“若有尘埃何处隔,此中自是少尘埃”则暗示了诗人对尘埃的态度。尘埃可以视为外界的纷扰、杂念或烦扰,诗人提出了一个反问,即尘埃究竟存在于何处,又如何能够将其隔离?而在这个山椒亭榭之中,诗人认为自己的世界是少有尘埃的,暗示他希望在这份宁静中摆脱外界的干扰。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烦躁和对宁静的渴望。山椒亭榭作为诗人内心的寄托,成为一个相对纯净、少有尘埃的净土。通过对山椒亭榭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心灵平静的追求和对外界喧嚣的排斥,同时也展示了他深沉的情感和对自我内省的思考。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表情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动荡和对宁静的向往。它展示了石象之在宋代文学中的独特风格和对人性与情感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石象之,生卒年不详,北宋文人。字简夫,越州新昌(今属浙江)人,石待聘之子。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官太常博士、太子中允,以文学名世。

诗词推荐

肯将戏事扰虚怀,草木知名一样裁,不放寸阴随手过,自开十亩待春来。花边未许楚狂醉,江上应怜野老哀。賸欲着鞭陪胜赏,扶颠正急万牛材。

自从别欢后,叹音不绝响。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芳岁行遒尽,高堂兴耿然。林号欲风野,云绽已霜天。乌彩疑留日,鸿声似恶弦。幽衿忽忘返,更为月娟娟。

渡溪溪水急,水溅罗衣湿。日暮犹未归,盈盈水边立。

胎发茸茸绿映巾,归耕犹是太平民。流觞内史招同社,扛鼎将军与卜邻。曾冠六鳌非俗吏,已开九秩是陈人。一杯剩约梅花醉,又见开禧第二春。

双剑潆洄地,篮舆十万峰。云争桥上屋,水舞石边春。破壁蹲饥虎,残僧拜废钟。追呼亦肯到,何处劝为农?

溪行又作叫岩登,凉冷端如快踏冰。所过有山成一访,是知我亦在家僧。

剥啄谁欤,户外一宾,布衣麻鞋。有舌端雄辨,机锋破的,袖中行卷,锦绣成堆。阍启上宾,侬观诸老,个主人公喜挽推。怎奈向,今十分衰飒,非昔形骸。阍言宾怒如雷。因底事朱门晏未开。假使汝主公,做他将相,懒迎揖客,紧闭翘材。病叟惭惶,尊官宁耐,待铁拐先生旋出来。宾性急

清溪百叠远含风,樵路渔源望欲通。一段乡愁何处着,伤春无味夕阳中。

台室名曾继,旌门节暂过。欢情老去少,苦事别离多。便为开樽俎,应怜出网罗。百忧今已失,一醉孰知他。帝德千年日,君恩万里波。许随黄绮辈,闲唱紫芝歌。龙衮期重补,梅羹伫再和。嵩丘来携手,君子意如何。

炊烟漠漠闭柴荆,聊用闲身答太平。重碧飞觞心未老,硬黄临帖眼犹明。吴蚕满箔含桃熟,垄麦登车搏黍鸣。补劓息黥今有地,问君何处用虚名?

是非终有定,世路苦多屯。山色难留客,江湖亦送人。牛羊寒日晚,桑柘一阳新。早悟深矰缴,山中合隐沦。

德山棒下桶底脱,又被岩头轰一喝。县崖万丈放全身。松山撑破秋空月。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多情也恨无人赏,故遣低枝拂面来。

静听迢迢宫漏长,斋居暂屏万机忙。那无诗句娱清景,恰有梅梢送冷香。案积陈编闲检点,志期旧学重商量。灰飞子夜调元律,又喜天心复一阳。

衣多苔藓痕,犹拟更趋门。自夏虽无病,经秋不过原。积泉留岱鸟,叠岫隔巴猿。琴月西斋集,如今岂复言。

苍苍安可料,旧德奄重泉。痛为黎民惜,谁扶大厦颠。英风摩日月,正气返山川。丙午功勋在,丰碑万口传。

野雁不知数,翳然川上鸣。曾无设罗意,空自见船惊。渺渺拍波去,纷纷孤屿盈。苦寒非塞外,霜落夜淮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