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朱熹的《次秀野咏雪韵三首(其二)》
拼音和注音
yī yè tóng yún zā sì shān , xiǎo lái qiān lǐ gòng màn mà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千里:千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iān lǐ,意思是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漫漫:(形)时间或地方长远而无边无际的样子:长路~。
一夜:一个夜晚;一整夜。指某夜。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原诗
一夜同云匝四山,晓来千里共漫漫。
不应琪树犹含冻,翻笑杨花许耐寒。
乘兴正须披鹤氅,瀹甘犹喜破龙团。
无端酒思催吟笔,却恐长鲸吸海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