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黄山馆壁

残日住孤馆,迟迟行古台。
大河连野去,白鸟背城来。
离恨浑如结,乡心渐欲灰。
山花半寥落,犹在社前开。

作品评述

《书黄山馆壁》是宋代文人寇准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黄山的孤寂之感,以及对故乡和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述了作者住在孤独的馆舍中,迟迟地登上古老的台阶。大河连绵不断地流淌,连接着无边无际的野外,而白鸟背着城市的繁华飞来。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感叹和观察。

接下来的几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他的离别之痛像一根缠绕不解的结,而对故乡的思念则渐渐冷却。这里揭示了作者对离乡背井的痛苦和渐渐淡漠的心情。

最后两句描绘了山上的花朵,虽然已经凋零落寞,但仍在寺庙前开放。这里可以理解为寇准对美好事物的鉴赏和对生命的坚持。

这首诗词通过对孤寂、离别和困境的描绘,表达了寇准内心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恋。同时,他通过对山花的描写,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对生命的坚守。

中文译文:
残日住孤馆,迟迟行古台。
大河连野去,白鸟背城来。
离恨浑如结,乡心渐欲灰。
山花半寥落,犹在社前开。

诗意和赏析:
《书黄山馆壁》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寇准内心的情感和对于生活的思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他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对比,以及离乡背井的痛苦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的孤馆和古台,营造出一种寂静和孤独的氛围,凸显了作者的内心独处和迟迟不前的心情。大河和白鸟则象征着外界的流动和变化,与作者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离恨如结,乡心渐欲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痛的深刻感受,以及对故乡的思念逐渐减弱的心理状态。这种离愁别绪,使得作者的心境变得复杂而沉重。

最后两句中的山花半寥落,犹在社前开,揭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生命的坚守。虽然花朵已经凋谢,但它们依然在寺庙前开放,传递出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坚持。

总的来说,《书黄山馆壁》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山花的寓意,也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命的坚守。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残日住孤馆,迟迟行古台。
大河连野去,白鸟背城来。
离恨浑如结,乡心渐欲灰。
山花半寥落,犹在社前开。

中文译文:
夕阳照在孤寂的馆舍,我缓缓行走在古老的台阶上。
大河连绵地流向远野,白鸟背负着城市的喧嚣飞来。
离别之痛像结一般纠缠,对故乡的思念逐渐褪色。
山上的花朵半凋零,依然在寺庙前绽放。

诗意和赏析:
《书黄山馆壁》是寇准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黄山的孤寂之感,以及对故乡和离别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残日住孤馆,迟迟行古台”表达了作者在黄山馆舍中度过余晖时光的孤独感,以及他缓缓行走在古老台阶上的情景。这种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大河连野去,白鸟背城来”通过景物的对比,突出了自然与城市、野外与人文的对立。大河流淌向远方的野外,而白鸟却从城市中飞来。这种对比凸显了作者内心对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观察和感叹。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离愁别绪。他描述了离别之痛如同一根纠结不解的结,对故乡的思念逐渐变得冷淡。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离乡背井之苦和逐渐淡漠的心情。

最后两句“山花半寥落,犹在社前开”描绘了山上的花朵,虽然已经凋谢落寞,但仍然在寺庙前绽放。这句话传递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生命的坚守。即使花朵已经凋零,但它们依然在寺庙前绽放,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命的坚守。

总体而言,寇准的《书黄山馆壁》通过对孤寂、离别和困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恋。同时,他通过山花的描写,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对生命的坚守。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作者介绍

寇准(九六二~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四年,罢知青州。五年,拜参知政事。至道二年(九九六),罢知邓州。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咸平六年(一○○三),迁兵部侍郎,爲三司使。景德元年(一○○四),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年冬,契丹攻宋,准力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是爲“澶渊之盟”。三年罢相,爲刑部尚书,知陕州。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復拜同平章事、枢密使。八年罢。天禧三年(一○一九),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四年六月,坐与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真宗爲太上皇事,罢相,封莱国公,寻贬道州司马。干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雷州司户参军。仁宗天圣元年,以疾卒于雷州,年六十二。后十一年,诏復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謚忠愍。有《忠愍公诗集》三卷,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寇准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嘉靖间蒋鏊刻《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间吴调元辨义堂刊《寇忠愍公诗集》三卷本(简称吴本),清初《两宋名贤小集》钞本所收《寇莱公集》七卷本(简称集本)。採录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劳权校记(简称劳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张元济校记(简称张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彭元瑞知圣道斋钞本、李文田跋钞本,俱系出自蒋本、吴本,然四库本补了各本残缺的文字,少数异文有参考价值,故亦出校记注明。另辑得集外诗十五首,编爲卷四。《宋诗纪事》所收《春恨》一首,系唐人来鹄所作,今归诸附录。

诗词推荐

夙龄秉微尚,中年忽有邻。以兹山水癖,遂得狎通人。迨我咸京道,闻君别业新。岩前窥石镜,河畔踏芳茵。既怜伊浦绿,复忆灞池春。连词谢家子,同欢冀野宾。趣闲鱼共乐,情洽鸟来驯。讵念昔游者,只命独留秦。萧条颖阳恋,冲漠汉阴真。无由陪胜躅,空此玩书筠。

田园隐密白牛闲,近揖湖光远对山。何似踏翻无寸土,上方香积在其间。

蓬岛烟霞阆苑钟,三官笺奏附金龙。茅君奕世仙曹贵,许掾全家道气浓。绛简尚参黄纸案,丹炉犹用紫泥封。不知他日华阳洞,许上经楼第几重。

寂寞山城,春已半、好花都折。无奈向、阴晴不定,冷烟寒食。莫问花残风又雨,且须烂醉酬春色。叹使君、华发又重来,人应识。丹井畔,山桥侧。空翠里,烟如织。便直教马上,醉巾沾湿。丞相车茵端未惜,孟公好客聊无客。算明年、溪路海棠开,还相忆。

去岁逢京使,因还所寄诗。难留天上作,曾换月中枝。趣极僧迷旨,功深鬼不知。仍闻得名后,特地更忘疲。

国镇重双璧,宠光均一时。姱修甘俗改忤,忠愤倚天知。闻徵环急,难忘侧席思。分明调鼎味,梅熟雨垂垂。

东风吹雨湿秋千,红点棠梨烂欲然。擬买芳华赠年少,紫榆春浅未成钱。

共讶高楼望,匡庐色已空。白云横野阔,遮岳与天同。数点雨入酒,满襟香在风。远江吟得出,方下郡斋东。江徼多佳景,秋吟兴未穷。送来松槛雨,半是蓼花风。浪猛惊翘鹭,烟昏叫断鸿。不知今夜客,几处卧鸣篷。

才方八月中秋,又是九月十五。唯有这个不迁,一众耳闻目睹。

生日重重见,馀闰有新春。为吾母寿,富贵外物总休论。且说家怀旧话,教学也曾菽水,亲意尽欣欣。只此是真乐,乐岂在邦君。吾二老,常说与,要帘勤。庐陵几千万户,休戚属儿身。三瑞堂中绿醑,酿就满城和气,端又属人伦。吾亦老吾老,谁不敬其亲。

细雨微风湖上亭,柳深荷密竞青青。生平漫与形神接,客里孤游耳目醒。题咏纷绘几诗板,画图零落半幽屏。像祠只在荒墩外,小复舆篮更一经。

男儿一片气,何必五车书。好勇方过我,多才便起予。运筹将入幕,养拙就闲居。正待功名遂,从君继两疏。

紫髯何事忽迁都,有意宫中号太初。他日三军嫌饮水,只应翻忆武昌鱼。

声病消磨只古文,诸儒经术斗纷纭。不知旧学都无用,犹把新书强欲分。老病心情愁见敌,少年词气动干云。搜贤报国吾何敢,欲补空疏但有勤。

足下一封书,子卿归自虏。虽曰诳单于,孤忠传万古。

正是园林花木衰,冰姿玉洁出疏篱。月中瘦影道傍见,江上寒香人不知。时节惊心非故物,簿书满眼欠新诗。碧云暮合关山远,拟折琼英寄所思。

萧萧风叶。似与更声接。欲寄明珰非为怯。梦断兰舟桂楫。学书只写鸳鸯。却应无奈愁肠。安得一双飞去,春风芳草池塘。

丹室白云深,红尘不受侵。鸣琴惊鹤梦,弹铗恐龙吟。只有清虚事,全无名利心。谢渠为下榻,买酒共侬斟。

翩跹飞舞半空来。晓风催。巧萦回。野旷天遥,回望兴悠哉。欲问玉京知远近,试携手,上高台。云涛无际卷崔嵬。敛浮埃。照琼瑰。点缀林花,真个是多才。说与化工留妙手,休尽放,一时开。

猎猎风吹雨气腥,谁翻碧海踏天倾。如何农畯三时望,只得官蛙一处鸣。何处断虹残冷落,有时斜照暂分明。当车收辙云藏迹,依旧晴空万里平。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