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

栴檀林里振金毛,四顾清风拂几遭。
曾许全威作云雨,不知何处是尘劳。

作品评述

《送僧》是宋代释重显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告别尘世,离开纷扰的尘劳,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诗中的"栴檀林里振金毛,四顾清风拂几遭",描绘了僧人身处栴檀林中,他的金色僧袍在清风中翩翩飞扬。这里的"栴檀林"象征着清净的佛法境界,而"金毛"则是对僧人高尚品质的隐喻。清风拂过,不仅使僧人的外袍飘动,也使他的内心得到触动和净化。

接下来的两句:"曾许全威作云雨,不知何处是尘劳",表达了僧人曾经许下的誓言和决心,以追求内心的卓越和修行的最高境界。"全威作云雨"意味着他曾经立誓要以自己的全然力量,去化解尘世间的种种烦恼和纷争。而"不知何处是尘劳"则体现了僧人对尘世的疏离和超越,不再关心纷繁世事,而是追求超越尘劳的境界。

整首诗透露出一种超然世俗的意境。作者以简练而准确的语言,将僧人离世尘、追求宁静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对栴檀林、清风和金毛的描绘,以及对尘世和云雨的对比,诗人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超脱尘嚣的精神追求。这首诗词以简单而深远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呈现出一种宁静与超然的诗意。

诗词推荐

六公八十尚占星,授法东坡今大成。此岁得归言不食,几时当雨信如盟。误人功业忍更问,老我林泉如可营。他日疑谋谁为决,无由重到访君平。

月映林塘澹,风含笑语语凉。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携幼寻新菂,扶衰坐野航。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稍欣公议白,又报喷言行。上漫招东马,人方毁李程。迎来新观主,伴取老师兄。汉士方云合,何须鲁雨生。

赤肉一块,臭脓一袋。何物著乎中,有应发於外,妙入群机兮成三昧,个时撒手断崖前,方见浑仑扑不碎。

圆明青饣迅饭,光润碧霞浆。浴殿睛秋倘中谢,残英犹可醉琼杯。

北耗而今杳不知,路傍羽檄走无时。自怜满镜星星发,羞见官中募士旗。

禄厚君恩得,才疏德性迂。入门随手散,不作守钱愚。

打荷看急雨,吞月任行云。夜半蚊雷起,西风为解纷。

嘉树吐翠叶。列在双阙涯。旑旎随风动。柔色纷陆离。

郁郁千尺松,所忧斧与斨。离离三寸草,所患牛与羊。圣贤逢浊世,处身复何当。高明畏摧折,忠信虞毁伤。祸福诚无门,天道宁有常。幸逢小丰岁,既饱无太康。谨身以节用,暇则谈先王。为善实良图,敢谓有余庆。

境静江清无事时,红旌画鹢动渔矶。心期只是行春去,日暮还应待鹤归。风破绮霞山寺出,人歌白雪岛花飞。自怜亦在仙舟上,玉浪翻翻溅草衣。

思君采艾叹如年,眼底羁愁只自煎。破梦有来惊剥啄,冲泥径欲跨连钱。新篇端复千年计,旧集犹须百手传。早晚聚头三日语,麈边闲听有源泉。

为忆去年梅,凌寒特地来。门前空腊尽,浑未有花开。

小儿名阿几,眉目颇疏明。日来书案傍,学我读书声。男儿事业多,何必学读书。自古奇男子,往往羞为儒。阿几笑谓爷,薄云无密雨。看爷饥寒姿,儿岂合贵富。翁家破箧中,惟有书与史。教儿不读书,更欲作何事。

柳真龄字安期,闽人也。家宝一铁拄杖,如栗木,牙节宛转天成,中空有簧,行辄微响。柳云得之浙中,相传王审知以遗钱镠,镠以赐一僧。柳偶得之以遗余,作此诗谢之。柳公手中黑蛇滑,千年老根生乳节。忽闻铿然爪甲声,四坐惊顾知是铁。含簧腹中细泉语,迸火石上飞星裂。公言此物

所向愁无地,穷源欲上天。蛟龙胡尔怒,鸥鹭更谁怜。万里朝宗意,群凶跋扈年。生涯秋色裹,独立问渔船。

东归复得采真游,江水迎君日夜流。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闻道泉明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

滋赋諴文侯李盛,终求一袭锦衣难。如何两度还州里,兼借乡人更剩观。

羌竹繁弦银烛红,月光初出柳城东。忽见隐侯裁一咏,还须书向郡楼中。

昔事征西幕,年年拜寿闱。那知丹旐至,曾劝板舆归。元帅抛金印,诸生返布衣。感恩惟有泪,来向路傍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