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兵备赴蜀兼怀杨芳洲座主

西路元戎看仗节,南宫词赋起明经。
天门初日余残雪,江国浮云伴使星。
乘兴还移浣溪棹,几时同过草玄亭。
生憎杨柳催春发,故向愁边却尽青。

作品评述

《送方兵备赴蜀兼怀杨芳洲座主》是明代廖希颜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西路元戎看仗节,
南宫词赋起明经。
天门初日余残雪,
江国浮云伴使星。
乘兴还移浣溪棹,
几时同过草玄亭。
生憎杨柳催春发,
故向愁边却尽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廖希颜对方兵备赴蜀之行的送别和对杨芳洲座主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篇写到西路元戎(指准备出征的将士)观看检阅仪式,准备出征蜀地,这是一个庄严而威武的场景。接下来,诗中提到南宫的文人们开始吟咏词赋,展示才华,也展现了明经(古代经典文献)的重要性。这里通过对西路将士和南宫文人的描写,展示了明代社会中武力和文化的并重。

随后,诗人描述了天门初日的景象,天门指的是重要关隘,初日的曙光照耀在余雪上,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景色。江国浮云伴随着使星(指行军时的指示灯火)一同飘荡,表达了出征的壮烈和辉煌。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杨芳洲座主的思念。他在诗中写道,乘着兴致,诗人回到了浣溪,意味着回忆起曾经与杨芳洲座主一同在浣溪棹舟的美好时光。然后诗人问道,几时能够与杨芳洲座主一同再次经过草玄亭,表达了对友谊和相聚的期盼之情。

最后两句写到杨柳催促着春天的到来,尽管作者应该是喜欢杨柳催春的景象,但在愁边(指离别之地)却让人感到一丝忧愁。这里通过对杨柳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对友情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词通过对出征壮烈、文化重要性、友情思念以及离别的描绘,展示了明代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感情世界,同时也传递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推荐

不为吟哦苦苦频,老逢忧患损精神。见人依约近方省,认字微茫久未真。漠漠江山浑水墨,冥冥草树隔烟尘。何人解呪杨枝水,洗净从前业障因。

周郎嗜茗饮,偶与吾好同。赠行发吾宝,紫璧琱云龙。此实太官物,分甘玉堂公。我曹百石史,藜菽每不充。诗人盍得尝,可以骄万锺。愿君间一歠,千里共清风。

道在颜瓢栾不忧,清风端可继前修。朅将西涧重新了,莫是东莱再出不。学校诸生俱向仰,文章太守共赓酬。戍瓜忽及东吾道,轻重从知系去留。

风雨犹关梦,江山不隔心。宁无疑信息,未得吉凶音。岁月催人候,春秋得趣深。明年天子诏,沙里得淘金。

青山小隐枕潺湲,一叶垂纶几溯沿。后浦春风随兴去,南塘秋雨有时眠。惯冲晓雾惊群雁,爱飐残阳入乱烟。回首无人寄惆怅,九衢尘土困扬鞭。

富贵本何物,底用苦趋奔。都为造物娱弄,人事覆来翻。须索高抬目力,觑破只同儿戏,不必更重论。但愿吾长健,赢得日加飧。衣轻裘,乘驷马,驾高轩。算来荣耀,终输渔叟钓江村。休叹谋身太拙,未必折腰便是,炙手几曾温。清议不可辱,千古要长存。

白额频频夜到门,水边踪迹渐成群。我今避世栖岩穴,岩穴如何又见君。

令尹西行去又回,西湖重把旧樽罍。吏民再见鸡栖乘,犹道吾公挽不来。

凝碧池头蘸翠涟,凤皇楼畔簇晴烟。新词欲咏知难咏,说与双成入管弦。

饱闻吾季艺穿杨,试手春风百步强。赤白羽飞低日月,东西朋立凛冰霜。共观栖鹄如环堵,亦笑童乌敢擅场。莫计草间狐兔尽,关河久已失耕桑。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教子通经古所贤,安贫守道节尤坚。当熊遣烈传家世,投烛诸郎慰眼前。不待金花书诰命,忽惊玉树掩新阡。凯风吹棘君休咏,我亦孤怀一泫然。

济南风物在西湖,湖上逢公初下车。谈笑樽前伏齐虏,旌旗门外听除书。一封未奏先焚草,三黜归来便种蔬。泪落西堂歌酒地,杉松空见岁寒余。

孤舟越客吟,万里旷离襟。夜月江流阔,春云岭路深。珠繁杨氏果,翠耀孔家禽。无复天南梦,相思空树林。

我与兹山是故人,十年相别意弥真。如何咫尺迷风雨,刚道情亲却不亲。

倦翼已知还,投林谋夜宿。戈宿无容心,机深未为福。

众口推文伯,何人识吏师。义襟惟古有,心地只天知。至死终无玷,平生本不欺。在公亡可憾,犹恨哲人萎。

尚记鸣琴锦水滨,华宗赞府偶同寅。涉哦松笔规随我,传种花词脍炙人。潘令鬓毛两堆雪,崔丞诗赋一微尘。览君姓氏询乡里,旧事关心感慨频。

三雨全清六合尘,诗翁喜雨句凌云。垤漂战蚁余追北,柱击乖龙有裂文。减去鲜肥忧玉食,遍宗河岳起炉薰。圣功惠我丰年食,未有涓埃可报君。

孤驿萧条风雨夜,夜深窗竹动秋声。离魂无睡难成梦,却绕长廊独自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