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寄宋中道

前山不碍远,断处吐尖碧。
研青点无光,淡墨近有迹。
前林横白云,复与後岭隔。
孤舟川上人,引望不知夕。
安得老画师,写寄幽怀客。

作品评述

《看山寄宋中道》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梅尧臣。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前山不碍远,断处吐尖碧。
研青点无光,淡墨近有迹。
前林横白云,复与后岭隔。
孤舟川上人,引望不知夕。
安得老画师,写寄幽怀客。

中文译文:
前方的山峰不妨碍视线远处,山峰的断处吐出尖峰如翠玉。
磨研的青墨点无光泽,淡墨近处有笔迹。
前方的林木横云飘浮,再与后方的山岭相隔。
孤舟在江上的旅人,引望着远方,不知道何时到夜晚。
但愿能有一位老画师,将我的幽怀写成信件送给远方的友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远眺山水的景象,并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和寄托之意。

诗中的山峰并不妨碍视线远处,断崖上峰尖突出,形状宛如碧玉。磨研的青墨似乎没有光泽,但近看却有明显的笔迹。前方的林木被白云横亘,与后方的山岭相隔开来。孤舟上的旅人引领望远,却无法预知夜晚何时降临。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和寄托之意。他希望能有一位老画师,将他内心的愁思与思念写成信件,寄给远方的友人。这种寄情于画的方式,展示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显露了他对远方友人的期望和渴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水景色,通过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同时,诗人通过寄情于画的方式,将自己的思念寄托于文字之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渴望。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示了宋代诗人对山水和情感的独特抒发方式。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诗词推荐

镂果团缯宛似真,尊前一见喜生春。感公持此为余寿,益悟浮生是幻身。

徙倚诗成午照余,仙家宫府半楼居。醉来也有回仙兴,自擘黄柑蘸酒书。

上圣询黄发,清时慨莫留。居中二千古,典外十三州。禁闼多闳议,筹帏裕远猷。交新半天下,注海泪空流。

春光晓看如残梦,院静宜兼竹影疏。新处触时佳意在,夜寒犹怯枕衾孤。

无生深旨诚难解,唯是师言得正真。远近持斋来谛听,酒坊鱼市尽无人。

是他家、绛唇翠袖,可容卿有功否。相思不到胭脂井,只隔东林烟柳。春去又。漫一夜东风,吹得花成旧。无人举酒。但照影堤流图他红泪,飘洒到襟袖。人间事,大半归谋诸妇。不如意十八九。敲门夜半窥园李,赤脚玉川惊走。何处有。更灸烛风流,看到人归后。休休回首。笑旧日园林,

时平更觉宦情闲,次第春光烟水间。独向尊前问明月,多从马上看青山。陵藏衣剑传龙远,台绕笙歌想凤还。可道繁华同上国,只凭清梦到朝班。

邻窗鸡唱晓,客路马嘶风。夜色锺声外,晨光角韵中。蟾归曳残白,乌出浴新红。一点清明意,那无保养功。

先生读书不闭户,坐阅鸿□窥太古。衣冠潇洒武前修,礼乐从容出东鲁。文章光焰驾李杜,李杜后来称独步。谈辩风生四座春,胸中别有天台赋。相逢抵掌不露机,却说少年骑马时。春光淡沱随所之,好山好山多赋诗。转首东风吹马耳,犹记松阴调绿绮。杖藜不惮步行迟,孰谓画图无乃是?

应为阳春信未传,固将青艳属残年。东君欲待寻佳约,剩寄衣香与粉绵。迎春雪艳飘零极,度夕蟾华掩映多。欲托清香传远信,一枝无计奈愁何。

今朝天景清,秋入晋阳城。露叶离披处,风蝉三数声。那言苦行役,值此远徂征。莫话心中事,相看气不平。

莫见凌风飘粉箨,须知碍石作盘根。细看枝上蝉吟处,犹是笋时虫蚀痕。月送绿阴斜上砌,露凝寒色湿遮门。列仙终日逍遥地,鸟雀潜来不敢喧。

江北桃花色颇穠,不堪凡陋也春风。谁知岭下新来样,故作宫妆澹水红。

一入经战场,白马不足数。白马不敢嘶,春风在场圃。

年年春色客中看,不管今年行路难。行到西湖春正好,万重杨柳傍栏干。

卧病车马绝,初非遗世人。逍遥乍形散,邂逅却情真。见护屏能力,相扶竹亦神。闲来佐欢喜,漉酒用陶巾。

风急难开船,高浪泼银屋。下水辄畏之,病篙舌愈缩。商人货物重,久谙风信熟。我舟轻抵叶,帆破无完幅。归心劈箭忙,傍晚犹颠狂。忽将絮帽披,沙头寻酒坊。欲滞两三宵,船上无赢粮。转晴赖晓霜,中夜祈彼苍。

人间无处着我辈,只可飞泉藓石边。习气犹余子虚赋,苦令猿鹤怨风烟。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倚空峻壁列松杉,水色岚光总不凡。一段画图奇绝处,夕阳天际认归帆。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