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穆父新凉

家居妻儿号,出仕猿鹤怨。
未能逐什一,安敢抟九万。
常恐樗栎身,坐缠冠盖蔓。
受恩如负债,粗报乃焚券。
但知眠牛衣,宁免刺虎圈。
清风来既雨,新稻香可饭。
紫螯应已肥,白酒谁能劝。
君今崔蔡手,政比张赵健。
三公行可致,一语先自献。
幸推江湖心,适我鱼鸟愿。

作品评述

《和穆父新凉》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家中妻儿称呼我,外出任职却怨恨。
未能追随什一制度,怎敢参与九万官僚。
常常担心自己的身份,坐着的冠盖被蔓生盘绕。
受到恩惠就像欠债一样,粗糙地回报却将债券烧掉。
只知道眠在牛皮上,不愿被虎扇圈困住。
清风带来了雨水,新稻散发着香气可作饭食。
螃蟹已经肥美,谁能劝得动我喝白酒。
你今天掌握了崔蔡的权柄,政绩比得上张赵的健康。
三公职位可以争取到,但我首先要奉献一番话语。
幸运地推动着江湖的心,满足了我作为鱼鸟的愿望。

诗意和赏析:
《和穆父新凉》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在官场中的遭遇和内心的感慨。诗中描绘了苏轼在家中受到妻儿的呼唤、在官场上受到猿猴和鹤鸟的嫉妒。他并未能够追随什一制度(宋代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也没有能力参与到庞大的官僚体系中。他常常担心自己的身份地位,感觉像是被纷繁的权力利益所缠绕。他体会到受到恩惠就像欠下了债务,但他却只能以粗糙的方式回报,甚至将债券烧掉。苏轼表达了自己对权力斗争和官场虚伪的厌恶之情。

然而,苏轼并不希望深陷于权力的漩涡之中。他希望能够保持纯朴和自由,像牛一样眠在简朴的牛皮上,而不愿被虎扇困住。他渴望自然的清风和雨水,渴望新稻散发的香气,他享受简单而自由的生活。他提到螃蟹肥美,白酒美味,表示自己可以享受物质的快乐,但他也意识到这些享受并不能真正满足内心的渴望。

最后几句诗中,苏轼谈及政治权力。他提到掌握崔蔡权柄的人,表示他们在政绩上能与张赵相比。他认为这些官员或许可以在官场中取得一些成就,但他自己更愿意奉献一番话语,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愿望。他感激自己能够推动江湖的心,实现了作为鱼鸟的愿望,意味着他保持了对自由和真实的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对官场生活和个人心境的对比,展现了苏轼对权力斗争的疲惫和对自由、纯朴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描绘自然的景物和简单的物质享受,表达了对虚伪权力的鄙视,并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追求。这首诗词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由和真实的向往,体现了苏轼独特的思想和审美观。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大鸡角角号秋田,小鸡啾啾随后先。喧鸣得意吸遗黍,四顾无人惊复聚。青天闪倏片影落,饥鸢搏取填空嗉。纷纷散乱入荆棘,老父应门叫无力。鸢飞突去何遒疾,大鸡还呼小鸡出。

鸠鸣兮屋上,雀噪兮檐间。百鸟感春阳,有如动机关。雄雌相呼和,日夕聒聒不得闲。砌下两株树,枯条有谁攀。春风一夜来,花叶何班班。乃知天巧夺人力,能使枯木生红颜。奈何人为万物灵,不及草木与飞翾。自从春来何所觉,但怪睡美不觉白日高南山。行逢百花不著眼,岂念四气如回

只许春水细有声,不容灯焰恼黄昏。是为白石清泉伴,乞与蒲团便垛根。

貔貅万灶绕城坳,礼重亲耕指近郊。丰稔早占种稑种,泰和端叶地天爻。弄田何足论钩盾,劳燕真看出大庖。诏许三农瞻日表,不须前蒲纛拥梢。

金液称九转。西山歌五色。炼质乃排云。濯景终不测。云英谁可饵。且驻羲和力。能令长卿卧。暂故遇真识。

贱士穷愁殆万端,幸随所遇即能安。乞浆得酒岂嫌薄,卖马僦船常觉宽,少壮已辜三釜养,飘零敢道一袍单。饭余扪腹吾真足,苜蓿何妨日满盘。

开秋七夕到佳辰,里俗争夸节物新。乌鹊桥头已凉夜,黄姑渚畔暂归人。裴回月御斜光敛,宛转蛛丝巧意真。卜肆沈冥谁复问,年年槎路上天津。

孔明孟德两驰驱,三国人才信有馀。未肯草庐终此世,不知精舍读何书。木牛古不傅遗法,铜雀今成一废墟。毕竟忠邪天不识,当年成败复何如。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宝图熙盛,登格圣功全。瑞命集灵篇。钦修祀典成明察,道祖降云軿。赖乡真馆宅真仙。朝谒帝心虔。尊崇教父膺鸿福,绵互万斯年。犹龙胜境,真宇俨灵姿。肃谒展皇仪。宝符先路嘉祥应,云物焕金枝。纷纭紫节间黄麾。藻卫极葳蕤。高穹报贶延休祉,仁寿协昌期。

事遂鼎湖遗剑履,时来渭水掷鱼竿。欲知贤圣存亡道,自向心机反覆看。一林霜雪未沾头,争遣藏休肯便休。学尽世间难学事,始堪随处任虚舟。

王孙囚冠安稳无,骨清肉健今更癯。学似东山何所歉,才如北海莫言疏。几年汉上狂歌散,今日山前幽梦余。消息远来知有意,碧岩却要子来居。

蜀国名鞭见惠稀,驽骀从此长光辉。独根拥肿来云岫,紫陌提携在绣衣。几度拂花香里过,也曾敲镫月中归。莫言三尺长无用,百万军中要指挥。

上人辞我去行脚,我亦早晚行脚去。天涯海角或重逢,钵饭茎虀又相聚。自笑年登六十七,眼昏耳聩脚无力。触事无能保面墙,百千追悔有何益。少壮学道宜加鞭,危亡不雇勇直前。如一人与万人敌,破坚挫锐成万全。放牛归马群务息,好是太平无事日。塞北归鸿截雾飞,江南野水连天碧。

黄叶秋风起,苍葭晓露团。鹤鸣初警候,雁上欲凌寒。月镜如开匣,云缨似缀冠。清尊对旻序,高宴有馀欢。

祥源总使奉真游,藏室提纲接胜流。书蠹只知三馆乐,盘鲭不斗五侯羞。名山早晚寻黄石,逝水须臾失夜舟。白马素车分散后,何人更忍过西州。

秋风入高树,幽斋闻清音。误疑在溪壑,不知傍有琴。我爱康子野,与世任浮沈。美哉恬澹质,涤我尘垢心。

南北断蓬飘,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塞遥。劳歌此分首,风急马萧萧。

野迥半留日,云薄初护霜。一倾萸菊酒,三肃翰墨场。诸君党友贤,独我鬓毛苍。满引虽云乐,分携亦自伤。平生子刘子,趣归谒建章。勋业定指取,宝贵肯相忘。古人重佳节,酬酢无馀觞。龙山丹叶飞,骑台白草荒。但使修名立,岂识离绪长。明年未可料,共饮西湖光。

东风时不遇,果见致君难。海岳影犹动,鹍鹏势未安。星沉关锁冷,鸡唱驿灯残。谁似二宾客,门闲嵩洛寒。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