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鄂王墓

将军魂梦绕旌旃,偃月谋成尚忍言。
一旦风波谁左袒,八陵荆棘自中原。
更无雁带边头信,惟有天知地下冤。
郁郁栖霞霞外树,墓门不掩鹳巢喧。

作品评述

《岳鄂王墓》是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岳鄂王墓的景象,表达了将军忠魂不灭的情感。下面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将军的英灵在墓前徘徊,
他带领着军旅,谋划伟业,一直保持着沉默。
但当风暴来临时,谁会站在他的一边,
八陵的荆棘已经遮蔽了中原的光辉。
没有信鸟传递边境的消息,
只有天地才知道这地下的冤屈。
郁郁葱葱的树林中,隐隐约约飘荡着霞光,
墓门没有合拢,鹳巢却喧嚣不息。

诗意:
这首诗词以岳鄂王墓为背景,通过描绘墓地的景象与情感抒发,表达了将军忠魂不灭、忍辱负重的精神。诗中展现了将军的英勇和智谋,他的忠诚和坚韧超越了时光,但他的牺牲与冤屈却只有天地才能知晓。墓地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鹳巢喧嚣的描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将军英灵的孤寂和辛酸。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岳鄂王墓景象的描绘,展示了将军英魂的悲壮和坚毅。将军的忠诚和智谋在诗中得到高度赞美,他们的功绩和牺牲超越了时光的限制。墓地氛围凝重庄严,而鹳巢的喧嚣则突出了将军英灵的孤独和辛酸。诗词中的意象与对比,使人们深入感受到历史长河中英勇将士的忠诚和无私奉献。同时,诗词也呼唤人们对历史的尊重与记忆,让他们的精神永存于世间。

总之,董嗣杲的《岳鄂王墓》通过描绘将军墓地的景象,表达了将军英灵的悲壮与坚毅,并借此反映了历史中英勇将士的忠诚和无私奉献。诗词中的意象与对比,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庄严肃穆的画面,使人们对历史的尊重与记忆产生共鸣。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诗词推荐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湖光已微绿,梅萼亦多时。一月僧高卧,满城人未知。恐消枝上雪,故作雨前期。莫道休文病,兰桡清夜移。

弯弓注碧浔,掉尾行凉沚。青枫下晚照,正在澄明里。抨弦断荷扇,溅血殷菱蕊。若使禽荒闻,移之暴烟水。

琱章琢句老双溪,秀韵凌虚独擅时。字似金陵诗似甫,风流词翰两相宜。

竟日霜寒暮解围,融融桑柘染斜晖。北人争劝临洺酒,云有棚头得兔归。

水色含群动,朝光切太虚。年侵频怅望,兴远一萧疏。猿挂时相学,鸥行炯自如。瞿唐春欲至,定卜瀼西居。

忆昔争游曲水滨,未春长有探春人。游春人尽空池在,直至春深不似春。

山过白马渡,千里断平原。水出云根上,帆行石峡门。未寒厓已冻,不雨昼多昏。何自闻人语,荒荒虎豹村。

绵野喜相依,长亭亟解携。寒销云栈北,春遍锦城西。邛酱传芳蒟,岩祠颂缥鸡。时平通守贵,千骑斗鄣泥。

禅灵桥畔落残花,桥上离情对日斜。顾我乘轩惭组绶,羡师飞锡指烟霞。楼中西岭真君宅,门外南州处士家。莫道空谈便无事,碧云诗思更无涯。

但谨鸡鸣问,何知鹤发侵。石经方典学,盟载更关心。四海尧丧毕,三年舜慕深。匆匆付神器,长乐尚沾襟。

幔亭峰下泛仙船,洞口琼花锁翠烟。一自魏王归绛阙,至今哀怨岭头猿。

铜龙看却送春来,莫惜颠狂酒百杯。吟鬓就中专拟白,那堪更被二更催。

野狐泉畔昔人集,朱亥墓南今日豪。惭愧曾槐谁细摘,蹔抛汤饼属吾曹。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廉崖千仞孰能干,一见令人毛发寒。可以人而不如石,我当为石共衣冠。

对言方有默,因默乃名庵。庵留默不遣,一物遂为三。龟扫泥中痕,正恐力弗堪。自问呵默者,了然成妄谈。

两公贤比道州阳,总为勤民鬓已苍。喜雨喜晴俱有赋,乐忧宁止为诗昌。

淡月江南树,香奇影亦奇。春前十二月,雪后两三枝。冷蕊疏堪数,孤根稳不移。西湖老仙宅,清梦夜何其。

裁生罗,伐湘竹。帔拂疏霜簟秋玉,炎炎红镜东方开。晕如车轮上裴回,啾啾赤帝骑龙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