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临安净土寺

鸡鸣发余杭,到寺已亭午。
参禅固未暇,饱食良先务。
平生睡不足,急扫清风宇。
闭门群动息,香篆起烟缕。
觉来烹石泉,紫笋发轻乳。
晚凉沐浴罢,衰发稀可数。
浩歌出门去,暮色入村坞。
微月半隐山,圆荷争泻露。
相携石桥上,夜与故人语。
明朝入山房,石镜炯当路。
昔照熊虎姿,今为猿鸟顾。
废兴何足吊,万世一仰俯。

作品评述

《宿临安净土寺》是苏轼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鸡鸣声传来,我来到临安的净土寺,已是中午时分。
我虽然定心修禅,但此刻还未有闲暇,先满足于美食。
一生以来我睡眠不足,急忙扫除净宇清风。
闭上门,众动静皆息,香烟缭绕,篆刻的香火香气弥漫。
醒来时,我准备烧石泉水,泉水清澈如磨石,新鲜得像牛乳。
晚凉沐浴之后,我的头发已经稀疏不多。
豪情万丈地唱着出门,夜色渐渐笼罩着村坞。
微弱的月光半隐在山间,荷花争相倾泻露水。
我与一位故友相互携手走在石桥上,夜晚与他畅谈。
明天早晨,我将进入山中小屋,石镜清晰地映照着路途。
昔日照过熊虎的姿态,今日只有猿猴和鸟儿回顾。
废兴何足怀念,万世仰望和俯首都只是一瞬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轼在净土寺度过的一晚。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感受。

诗的前两句写道他早晨听到鸡鸣声后来到净土寺,已经是中午时分。虽然他来到寺庙修禅,但因为先满足于一顿美食,暂时还没有时间去参禅。这句表达了他对物质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他在寺庙内的宁静环境和香烟缭绕的景象。苏轼闭上门后,寺庙中的一切都变得静谧,香火和烟雾弥漫,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写了他在夜晚离开寺庙,与一位故友相遇,一同走在石桥上。夜色渐深,微弱的月光透过山间的缝隙,照亮了周围的景物。荷花争相倾泻露水,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他与故友在夜晚畅谈,展望未来。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往昔的回顾和对现实的认知。他说自己曾经照过熊虎的姿态,现在只能回顾猿猴和鸟儿的姿态,暗示自己已经老去。他感叹废兴何足怀念,表示对过去的兴盛已经没有太多留恋,而世事的变迁使他意识到人的一生只是短暂的一瞬间。

整首诗以宁静、淡泊的心境为主线,写出了苏轼在临安净土寺的一晚的体验和感悟。他通过描绘净土寺的宁静环境、美食和香烟的氛围,以及与故友在夜晚的交谈,表达了对物质生活和人际交往的向往与珍视。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思考,以及对过去辉煌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感悟展示了苏轼的才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呈现出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冷官无一事,日日得闲游。壮哉千尺塔,摄衣上上头,眼力老未减,足疾新有瘳,幸兹济胜具,俯仰隘九州。雪山西北横,大江东南流。画栋云气涌,铁铎风声遒。旅怀忽恻怆,涕下不能收。十年辞象魏,万里怀松楸。仰视去天咫,绝叫当闻不?帝阍守虎豹,此计终悠悠。

文章富贵自两事,脱欲其全天定悭。平生萧瑟也不恶,未妨诗赋动江关。

春筥收英得几丛,小团珍串刻闽工。甘逾宝屑非关露,快入烦襟不为风。左{左金右历}沸香殊有韵,越瓷涵绿更疑空。从来酷茗嘲伧鬼,莫枉奴名立异同。

春姿暖气昏神沼,李树拳枝紫芽小。玉皇夜入未央宫,长火千条照栖鸟。马过平桥通画堂,虎幡龙戟风飘扬。帘间清唱报寒点,丙舍无人遗烬香。

尽道君家教育深,义方高作霭儒林。彩衣已是真郎贵,紫诏方旌昔日心。鲤每趋庭惟独立,鹤常和子自鸣阴。此之能事人方信,胜积籯中十万金。

明明天子,股肱一体。于蕃于宣,邦人咸喜。主芣之山,浚冀之渠,弗童而材,弗竭而渔。皇惠斯人,俾公焉依。

芭蕉不展丁香结,匆匆过了春三。罗衣花下倚娇憨。玉人吹笛,眼底是江南。  最是酒阑人散后,疏风拂面微酣。树犹如此我何堪?离亭杨柳,凉月照毵毵。

挺质依雕槛,盘根似旧峰。美材高并接,强榦直相容。度夕寒声细,凌秋翠影重。当轩何郁郁,应只待秦封。

王母云軿下汉畿,侏儒常饱朔常饥。江湖满地流离泪,草木空山敝垢衣。石有能言惊物变,鵩来集舍覗人稀。独怜翠鸟烟波外,犹向晴天立钓矶。

康庐之麓蠡之皋,太息书来杜仲高。待制功名千古杰,贤良文字万夫豪。泪痕频向西风滴,场屋新随举子曹。且为门阑辟青紫,轲亲威父一生劳。

寂寂箕山春复秋,更无人到此溪头。弃瓢岩畔中宵月,千古空闻属许由。

黄龙室内三关语,赵老青州一布衫。何事临分无别说,则川庞老是同参。

山苍苍,水茫茫,落月未落归故乡。扁舟欲系忽已远,隐居不见遥相望。思君山中煮白石,叹我道上炊黄粱。开书视古常太息,今人高处亦难及。

先王笔法源于苏,奕然世全繇庭趋。奁中手泽他岂无,义与事比当特书。巨编剪取删繁芜,盛心端可传遗孤。百年小楷照乘珠,为问汗青谁董狐。

江行初见雪中梅,梅雨霏微棹始回。莫道无人肯相送,庐山犹自过湖来。

东林冠盖旧耆英,百尺丰碑志墓茔。经济志高官职小,睦姻义重货财轻。永平仓下遗红粟,仁寿堂前有紫荆。夜半山舟谁负去,盖棺犹是昔簪缨。

昔年风露乡,裙破郁金黄。别来参祖意,坏色染衣裳。

湘湖烟雨长菁丝,菰米新炊滑上匙。云散后,月斜时,潮落舟横醉不知。

一冬无雪麦方病,细雨迎春岁有望。愁见积阴连甲子,复令父老念耕桑。瘦田未足终年计,浊酒谁供清旦尝。赖有真人不饥渴,闭门却扫但焚香。

露坐看沟月,飘然风度荷。珠跳散作点,金涌合成波。老失芳岁易,静知良夜多。陵秋久不寐,吾乐岂弦歌。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