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泄山三学院十题·石鼓

巨石平如掌,天然状鼙鼓。
击之还有声,分明含太古。

作品评述

诗词《五泄山三学院十题·石鼓》描述了五泄山的一块巨石,形状如同一个鼙鼓。击打这块巨石会发出声音,仿佛隐含着古老的气息。

中文译文:
巨石平如掌,
石形如鼓凹。
击之还有声,
含太古典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五泄山的一块石鼓。作者通过形容巨石呈现出它的平整、宽广的形状,同时将它比喻成一个鼓凹,形象鲜明而极具视觉冲击力。

诗中提到巨石能发出声音,这里可能隐喻着这块巨石寓意深远,拥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并且这声音是如此独特,仿佛是古老的声音回荡在其中,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这块石鼓的强烈印象和赞叹之情。短暂的几句话勾勒出了鼓状的巨石的形态、声音和历史意义。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受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关注。

这首诗词以其简洁、生动的表述,展示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交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这首诗词也让人对五泄山的石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探索和思考。

诗词推荐

朝采山上蕨,暮采涧底薇。虽无粱肉味,聊可以御饥。羔羊荐美酒,饱食同豢牺。玄庐苟未闭,彼此谁是非。

家住丹枫白苇林,横枝一笑万黄金。玉溪园里逢千树,还尽春风未足心。

闲中一片□□□。□□□□□。□□□澄秋水,明月夜□□。□□□,□□□。□□□。鹤长凫短,前定难□,□□□□。

紫掖清晨捧号来,门前桃李占先开。满城风雨逢寒食,更听春岩第一雷。

进退须恭敬,时时勿敢轻。先生趋拱立,长者后徐行。

却请和尚道,三世诸佛也靠倒。释迦师,净名老,毗耶摩竭心相照。倦鹤夜移巢,灵蛇寒入草,正偏转侧兮妙圆兼到。

空园响松竹,霰雪霭霏霏。仰视长云色,皓然同一辉。天寒鸣雁急,日暮行人稀。惟见众小禽,啾唧满林飞。阴风起何处,拂拂来吹衣。俯念当世事,幽愤不可挥。归来散群帙,独掩袁安扉。

趁阳渴鹿背清泉,之子名亭取性便。适意中间却无事,期君忘醉亦忘眠。

礼容盛。尊俎列。玄酒陈。陶匏设。献清酒。致虔洁。王既升。乐已阕。降苍昊。垂芳烈。

古今犹异俗,邹鲁尚多儒。簿领三年责,云霄一武趋。数过忘潦倒,惜别更斯须。说与晁夫子,今年锥也无。

早岁即相知,嗟君最后时。青云仍未达,白发欲成丝。小店关门树,长河华岳祠。弘农人吏待,莫使马行迟。

救鲁亡吴事可伤,谁令利口说田常。吴亡必定由端木,鲁亦宜其运不长。

雪堂不远临皋路。怅仙伯、骑鲸去。燕麦桃花更几度。横桥虽在,种松无有,谁是关心处。解鞍君到冬虽暮。传语无忘晒蓑句。起手栽花花定许。艺香披翠,灌红疏绿,趁取清明雨。

西楼迥起寒原上,霁日遥分万井间。小苑城隅连渭水,离宫曙色近京关。亭皋寂寞伤孤客,云雪萧条满众山。时命如今犹未偶,辞君拟欲拂衣还。

湖上双双新燕子。飞过垂杨,认得朱门里。回首向时歌舞地。几番惆怅寻邻里。触景愁多心似醉。倚遍阑干,目断春山翠。忽见呢喃华屋底。

剧郡思贤牧,名曹失望郎。六参能几日,两鬓未全霜。霅水新阡远,桐川旧隐荒。绝怜垂白母,泪身独还乡。

薄命苏秦频去国,多情潘岳旋兴悲。今夜若栖芳草径,为传幽意达王孙。(咏蝶)

京携刽子丹谁颈,怒发私书族几家。天下那贵黄背子,人间岂有白桃花。

帝青天映麴尘波,时有游鱼动绿荷。回首家山又千里,不堪醉里听吴歌!

泠泠溜泣秋壑远,缠会沧溟便泛舟。见说许由曾洗耳,可怜巢父更鞭牛。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