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王安石的《始与韩玉汝相近居遂相与游今居复相近而两家子唱和诗相属因有此作》
拼音和注音
jī lǚ ér tóng dé jìn lín , xiāng zhī xiè hòu jí qíng qī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儿童:(名)年纪比少年小的未成年人。
羁旅:(书)(动)长期寄居他乡:漂萍~。
相知:(动)相互了解,感情深厚。②(名)相互了解、感情深厚的朋友。
邂逅:不期而遇
近邻:(名)住得很近的邻居:远亲不如~。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原诗
羁旅儿童得近邻,相知邂逅即情亲。
当时岂意两家子,此地更为同社人。
勋业弹冠知白首,文章投笔让青春。
万金虽愧君多产,比我渊明亦未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