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 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1]薜[2]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3]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4]。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5]。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澹[6]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7]!
采三秀兮于[8]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9]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作品评述

【注释】:
[1]:通“披”。
[2]:音“必”。
[3]:通“披”。
[4]:音“离”。
[5]:音“互”。
[6]:音“但”。
[7]:音“余”。
[8]:音“巫”。
[9]:音“又”。

出自《九歌》,这是第九首。

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为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叙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女山鬼,在山中采灵芝及约会她的恋人。

郭沫若根据于字古音读“巫”推断于山即巫山,认为山鬼即巫山神女。巫山是楚国境内的名山,巫山神女是楚民间最喜闻乐道的神话。


关于《山鬼》题旨的两种解释

宋朱熹认为:“此篇文义最为明白,而说者自汨之。今既章解而句释之矣,又以其托意君臣之间者言之,则言其被服之芳者,自明其志行之洁也;言其容色之美者,自见其才能之高也。子慕予之善窈窕者,言怀王之始珍己也。折芳馨而遗所思者,言持善道而效之君也。处幽篁而不见天,路险艰又昼晦者,言见弃远而遭障蔽也。欲留灵修而卒不至者,言未有以致君之寤而俗之改也。知公子之思我而然疑作者,又知君之初未忘我,而卒困于谗也。至于思公子而徒离忧,则穷极愁怨,而终不能忘君臣之义也。以是读之,则其他之碎义曲说,无足言矣。”(引自《楚辞集注》卷二)这实际上是将王逸说的“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具体化,用“君臣之义”给此篇作了一个相当完整的解释。近人谭介甫将朱说加以发展,把屈原使齐的事也附会进来,他说:“……《河伯》《山鬼》为一偶,本来山与河是相对的,那么,鬼与伯也是相对的吗?《河伯》内容是说齐、楚使臣间的交际和别离,而《山鬼》虽多言楚事,但其间也言使齐事(按:作者认为“乘赤豹”以下四句言使齐事),还有一处提及齐国和齐王(按:作者指的是“东风飘兮神灵雨”一句),已可见此两篇自有相同之点。我本认为《九歌》分题都是因事发挥,只有《东皇》列在最前,表示楚先王的强盛,作为后王衰弱无能的对比,一以表夸张,一以示鉴戒。《山鬼》列在最后,多叙屈原和怀王君臣间的离合……。”(节自《屈赋新编》(上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

对以史实附会的解释方法,王夫之早就表示过反对的意见,他说:“此章(指《山鬼》)缠绵依恋,自然为情至之语,见忠厚笃悱之音焉。然必非以山鬼自拟,巫觋(男巫,读xí)比君,为每况愈下之言也。”(引自《楚辞通释》卷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近人赞成此说的颇多,而且不限于《山鬼》一篇,就《九歌》的整体来说,大部分是情歌,也有个别祭歌,而不是什么“忠君之赋”。

(选自《名作欣赏》1994年第2期)
-------------------------------------------------
好像有人在那山隈经过,
是我身披薜荔腰束女萝。
含情注视巧笑多么优美,
你会羡慕我的姿态婀娜。

驾乘赤豹后面跟着花狸,
辛夷木车桂花扎起彩旗。
是我身披石兰腰束杜衡,
折枝鲜花赠你聊表相思。
我在幽深竹林不见天日,
道路艰险难行独自来迟。

孤身一人伫立高高山巅,
云雾溶溶脚下浮动舒卷。
白昼昏昏暗暗如同黑夜,
东风飘旋神灵降下雨点。
等待神女怡然忘却归去,
年渐老谁让我永如花艳?

在山间采摘益寿的芝草,
岩石磊磊葛藤四处盘绕。
抱怨神女怅然忘却归去,
你想我吗难道没空来到。

山中人儿就像芬芳杜若,
石泉口中饮松柏头上遮,
你想我吗心中信疑交错。

雷声滚滚雨势溟溟濛濛,
猿鸣啾啾穿透夜幕沉沉。
风吹飕飕落叶萧萧坠落,
思念女神徒然烦恼横生。 ①山之阿(e1):山隈,山的弯曲处。
②被(pi1):同披。薜荔、女萝:皆蔓生植物。
③含睇:含情而视。睇(音dì),微视。宜笑:笑得很美。
④子:与下文的灵修、公子、君都是指山鬼,亦即扮演山鬼的女巫所思念的人。慕:爱慕。 善:美好,是形容窈窕的副词。
⑤赤豹:皮毛呈褐的豹。从:跟从。文:花纹。狸:狐一类的兽。文狸:毛色有花纹的狸。
⑥辛夷车:以辛夷木为车。结:编结。桂旗,以桂为旗。
⑦石兰、杜蘅:皆香草名。
⑧遗(wei4):赠。
⑨余:我。篁:竹。
⑩来(li2):
⑾表:独立突出之貌。
⑿容容:即“溶溶”,水或烟气流动之貌。
⒀杳冥冥:又幽深又昏暗。羌:语助词。
⒁神灵雨:神灵降下雨水。
⒂灵修:指神女。憺(dan4澹):安乐。
⒃晏:晚。华予:让我像花一样美丽。华,花。
⒄三秀:芝草,一年开三次花,传说服食了能延年益寿。

⒆公子:也指神女。
⒇杜若:香草。
(21)
(22)然疑作:信疑交加。然,相信;作,起。
(23)靁:同“雷”。填填:雷声。
(24)猨:同“猿”。
(25)
(26)离:遭受。

【赏析】
  读这首诗先得注意两点:一是“山鬼”究竟是女神还是男神?宋元以前的楚辞家多据《国语》、《左传》所说,定山鬼为“木石之怪”、“魑魅魍魉”,而视之为男性山怪。但元明时期的画家,却依诗中的描摹,颇有绘作“窈窕”动人的女神的。清人顾成天《九歌解》首倡山鬼为“巫山神女”之说,又经游国恩、郭沫若的阐发,“山鬼”当为“女鬼”或“女神”的意见,遂被广泛接受。本文的品赏即以此说为据,想来与诗中所述山鬼的形象也更为接近〖注一〗。苏雪林提出《九歌》表现“人神恋爱”之说以后,大多数研究家均以“山鬼”与“公子”的失恋解说此诗,笔者却以为不妥。按先秦及汉代的祭祀礼俗,巫者降神必须先将自己装扮得与神灵相貌、服饰相似,神灵才肯“附身”受祭〖注二〗。但由于山归属于“山川之神”,古人采取的是“遥望而致其祭品”的“望祀”方式,故山鬼是不降临祭祀现场的。本诗即按照这一特点,以装扮成山鬼模样的女巫,入山接迎神灵而不遇的情状,来表现世人虔诚迎神以求福佑的思恋之情。诗中的“君”、“公子”、“灵修”,均指山鬼;“余”、“我”、“予”等第一人称,则指入山迎神的女巫。说明了这两点,读者对这首轻灵缠绵的诗作,也许可品味到一种不同于“人神恋爱”说的文化内涵和情韵了。

  你看,此诗一开头,那打扮成山鬼模样的女巫,就正喜孜孜飘行在接迎神灵的山隈间。我们从诗人对巫者装束的精妙描摹,便可知道楚人传说中的山鬼该是怎样倩丽,“若有人兮山之阿”,是一个远镜头。诗人下一“若”字,状貌她在山隈间忽隐忽现的身影,开笔即给人以缥缈神奇之感。镜头拉近,便是一位身披薜荔、腰束女萝、清新鲜翠的女郎,那正是山林神女所独具的风采!此刻,她一双眼波正微微流转,蕴含着脉脉深情;嫣然一笑,齿白唇红,更使笑靥生辉!“既含睇兮又宜笑,着力处只在描摹其眼神和笑意,却比《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之类铺排,显得更觉轻灵传神。女巫如此装扮,本意在引得神灵附身,故接着便是一句“子(指神灵)慕予兮善窈窕”——我这样美好,可要把你羡慕死了:口吻也是按传说的山鬼性格设计的,开口便是不假掩饰的自夸自赞,一下显露了活泼、爽朗的意态。这是通过女巫的装扮和口吻为山鬼画像,应该说已极精妙了。诗人却还嫌气氛冷清了些,所以又将镜头推开,色彩浓烈地渲染她的车驾随从:“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这真是一次堂皇、欢快的迎神之旅!火红的豹子,毛色斑斓的花狸,还有开着笔尖状花朵的辛夷、芬芳四溢的桂枝,诗人用它们充当迎神女巫的车仗,既切合所迎神灵的环境、身份,又将她手燃花枝、笑吟吟前行的气氛,映衬得格外欢快和热烈。

  自“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以下,情节出现了曲折,诗情也由此从欢快的顶峰跌落。满怀喜悦的女巫,只因山高路险耽误了时间,竟没能接到山鬼姑娘(这当然是按“望祀”而神灵不临现场的礼俗构思的)!她懊恼、哀愁,同时又怀着一线希冀,开始在山林间寻找。诗中正是运用不断转换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女巫的这一寻找过程及其微妙心理:她忽而登上高山之巅俯瞰深林,但溶溶升腾的山雾,却遮蔽了她焦急顾盼的视野;她忽而行走在幽暗的林丛,但古木森森,昏暗如夜;那山间的飘风、飞洒的阵雨,似乎全为神灵所催发,可山鬼姑娘就是不露面。人们祭祀山灵,无非是想求得她的福佑。现在见不到神灵,还有谁能使我(巫者代表的世人)青春长驻呢?为了宽慰年华不再的失落之感,她便在山间采食灵芝(“三秀”),以求延年益寿。这些描述,写的虽是巫者寻找神灵时的思虑,表达的则正是世人共有的愿望和人生惆怅。诗人还特别妙于展示巫者迎神的心理:“怨公子兮怅忘归”,分明对神灵生出了哀怨;“君思我兮不得闲”,转眼却又怨意全消,反去为山鬼姑娘的不临辩解起来。“山中人兮芳杜若”,字面上与开头的“子慕予兮善窈窕”相仿,似还在自夸自赞,但放在此处,则又隐隐透露了不遇神灵的自怜和自惜。“君思我兮然疑作”,对山鬼不临既思念、又疑惑的,明明是巫者自己;但开口诉说之时,却又推说是神灵。这些诗句所展示的主人公心理,均表现得复杂而又微妙。

  到了此诗结尾一节,神灵的不临已成定局,诗中由此出现了哀婉啸叹的变徵之音。“靁填填兮雨冥冥”三句,将雷鸣猿啼、风声雨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极为凄凉的山林夜景。诗人在此处似乎运用了反衬手法:他愈是渲染雷鸣啼猿之夜声,便愈加见出山鬼所处山林的幽深和静寂。正是在这凄风苦雨的无边静寂中,诗人的收笔则是一句突然迸发的哀切呼告之语:“思公子兮徒离忧!”这是发自迎神女巫心头的痛切呼号——她开初曾那样喜悦地拈着花枝,乘着赤豹,沿着曲曲山隈走来;至此,却带着多少哀怨和愁思,在风雨中凄凄离去,终于隐没在一片雷鸣和猿啼声中。大抵古人“以哀音为美”,料想神灵必也喜好悲切的哀音。在祭祀中愈是表现出人生的哀思和悱恻,便愈能引得神灵的垂悯和呵护。不知山鬼姑娘听到这首祭歌,是否也能怦然心动,而赐给世人以企盼的福佑?

【注释】
  ①以此诗“采三秀兮于(於)山间”,“于”不该与“兮”相重,而断定“于山”为“巫山”,山鬼为“巫山神女”。其实,这种句式在本诗即有,如“云容容兮而在下”,“兮”与“而”亦不妨相重。则“于”不必读作“於(巫)”,此山鬼自是民间传说的女山神,而无证据必为“巫山神女“。
  ②《史记·封禅书》记齐人少翁语日:“上(指武帝)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即环境、装扮)非象神,神物不至。”荆楚民间迎“紫姑”神,亦须“作其形(紫姑形貌)迎之”(《荆楚岁时记》)。都证明了巫风迎神、降神的这一特点。 (潘啸龙)

【寒砧读后】
  此说无法解答扮神的女巫怎么可能在“山之阿”乘着“辛夷车”的问题,而“乘赤豹兮从文狸”亦非凡人所能办到。联系《山鬼》的上篇《河伯》来看,把此篇作为河伯自白对山鬼女神的爱慕之情,而《河伯》篇作为山鬼女神自白对河伯男神的爱慕之情,即若《湘君》、《湘夫人》两篇的理解法,似乎更加顺理成章。

诗词推荐

侬家活计本天然,刹刹尘尘见普贤。犀角一星蟾影透,神珠九曲蚁丝穿。觉非渐次亡棱缝,幻自消鎔得混圆。妙应通身无向背,古菱花不染媸妍。

悠悠东武云,来抱南山岑。南山有寒泉,云影落泉心。泉古湛不流,云静閒不飞。相与待明月,千载发光辉。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犹喜相逢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今冬不雪何关事,值伴孤芳却欠伊。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西下长乐坂,东入新丰道。雨多车马稀,道上生秋草。太阴蔽皋陆,莫知晚与早。雷雨杳冥冥,川谷漫浩浩。诏书植嘉木,众言桃李好。自愧无此容,归从汉阴老。

先生堂前雪月苦,弟子读书喧两庑。撞门入室书纵横,蜡纸灯笼似云母。

独立千林压众葩,正由风骨傲烟霞。谁教群玉峰头客,也染红裙一幅纱。

空有奇胸貯石渠,功名不许老头丰。凭君细阅寒窗下,还有它年房杜无。

苍茫烟景晦,舟楫自如家。宿处随鸥鸟,秋初惜月华。遥心连浦雁,归萝滞江花。为客谁知者,疏灯水一涯。

落月如老妇,苍苍无颜色。稍觉林影疎,已见东方白。一生困尘土,半世走阡陌;临老复兹游,喜见太行碧。

问讯江南客。怕秋崖、苔荒诗屋,云侵山屐。留得钓竿西日手,梦落鸥傍鹭侧。倩传语、溪翁将息。四十飞腾斜暮景,笑双篷、一懒无他画。惟饱饭,散轻策。世间万事知何极。问乾坤、待谁整顿,岂无豪杰。水驿山村还要我,料理松风竹雪。也不学、草颠诗白。自有春蓑黄犊在,尽诸公、

幽趣无人会,人应为我愁。山深云易聚,市远酒难谋。恃力貙惊鹿,争巢鹊避鸠。老夫春睡美,蝴蝶是庄周。

刻烛知无取,争先素未精。本图忘物我,何必计输赢。赌墅终规利,焚囊亦近名。不如相视笑,高咏两三声。

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

世事惟尊酒,清狂寄海东。濯缨千涧里,步屟万花中。放杖留青草,将衣挂碧松。西林云寂寂,到晚自鸣钟。

十年前事付流水,清梦悠悠何处寻。老去谁怜三献玉,生来不受四知金。穷途赖有陈雷友,大雅应殊郑卫音。俗子纷纷败人意,何时握手再论心。

兰江路尽按荆江,竹屋萧条草树荒。许久长晴坐极暑,霎时疏雨做重阳。明眸纵少新开菊,随量何妨浅旧游。烂漫赋诗兼酪酊,不在嘉节若为酬。

忆昔移家,着处偷生,*有余霜。遭几番惊怕,青天霹雳,满怀愁闷,苍海汪洋。故步全非,新知误喜,袜线初无尺寸长。龙钟后,方马归伏枥,龟作*床。年来饮不盈觞。也不爱、花枝锦绣香。与山僧野老,交情淡淡,盘蔬盂饭,清话浪浪。燕子重来,桃花应笑,四壁空空一草堂。偿诗债

酒欲醒时邻已静,斗横月落尚闻桡。炷香杯茗灯相照,不枉人生又一宵。

无酒无钱不可赊,穷居犹胜走天涯。晴轩小圃篱门掩,时有人来觅菊花。

雄藩镇楚郊,地势郁岧峣。双旌拥万戟,中有霍嫖姚。海云助兵气,宝货益军饶。严城动寒角,晚骑踏霜桥。翕习英豪集,振奋士卒骁。列郡何足数,趋拜等卑寮。日宴方云罢,人逸马萧萧。忽如京洛间,游子风尘飘。归来视宝剑,功名岂一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