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仲穆彦徵画马

吴兴画马名天下,文采风流美无价。
子孙两世皆绝奇,笔意经营亦相亚。
分明双马如双龙,玉花对立连钱鬃。
圉人缓辔不敢鞚,矫矫似欲鸣长风。
却想当年落笔时,省郎侍彩初来归。
深庭花落白昼静,红门草绿春风微。
回首光阴既非昔,老者已逝难再得。
中原武骑更驰奔,展卷令人三叹息。

作品评述

《题赵仲穆彦徵画马》是明代钱用壬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吴兴画马的美妙,赞美了画家的才华,并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吴兴画马名天下,
文采风流美无价。
子孙两世皆绝奇,
笔意经营亦相亚。

分明双马如双龙,
玉花对立连钱鬃。
圉人缓辔不敢鞚,
矫矫似欲鸣长风。

却想当年落笔时,
省郎侍彩初来归。
深庭花落白昼静,
红门草绿春风微。

回首光阴既非昔,
老者已逝难再得。
中原武骑更驰奔,
展卷令人三叹息。

这首诗词描绘了吴兴画马的名声在天下,称赞了这幅画马的文采风流之美,认为其价值无法估量。作者相信这种绝世的马画会流传到子孙两代,持续发挥其奇异之处。画面中的双马分明如同两条龙,它们的姿态各具特色,相互呼应,连绵不断,就像是宝玉花与钱鬃相互对立。画中的人物缓缓拉着缰绳,不敢过分用力,仿佛这些马要欲鸣长风般矫矫有神。

然而,回想起当年画这幅画的时候,作者想起了当时在旁边侍奉的省郎,他初来乍到,对这些彩绘马感到惊叹。现在,深院的花朵已经凋谢,白昼静谧,红门外的草地绿了起来,微风拂过。回首过去,光阴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年老的人已经逝去,再也无法回到曾经的时光。然而,中原的武士仍然奔驰,展开卷轴的画面令人感叹不已。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画马的美丽和骏马的神态,表达了对艺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事更迭和生命的无常。通过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意象,这首诗词展示了明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诗词推荐

功绩精妍世少伦,图时就倍用心神。不知草木承何异,但见江山长带春。云势似离岩底石,浪花如动岸边苹,更疑独泛渔舟者,便是其中旧隐人。

雨洗天开,风将云去,极目都无纤翳。当遇中秋夜,静月华如水。素光晃、金屋楼台,清气彻、玉壶天地。此际。比无常三五,婵娟特异。因念玉人千里。待尽把愁肠,分付沉醉。只恐难当漏尽,又还经岁。最堪恨、独守书帏,空对景、不成欢意。除是。问姮娥觅取,一枝仙桂。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恣纵时。在世上官虽不做,出人间事地能知。待天春暖秋凉日,是我东游西泛时。多少宽平好田地,尧夫非是爱吟诗。

绿水暖青蘋,湘潭万里春。瓦尊迎海客,铜鼓赛江神。避雨松枫岸,看云杨柳津。长安一杯酒,座上有归人。

独倚桄榔树,间挑荜拨根。谋生看拙否,送老此蛮村。

读书已无效,何用转劳苦。闲斋幸无事,日共古人语。古人议论好,善恶皆有补。舍此欲奚为,惟应睡满午。

蛙鸟莫夜官何为,蝶慈芳菲梦不知。

食叨千户窃侯封,不仕为高仕死忠。临难归来图苟活,种瓜何及种桃翁。

嫋嫋鲜飚动远林,亭亭霭居占遥岑。渊明松菊秋容澹,仲蔚蓬蒿露气深。莫笑四携亭未濉,且环十鼓坐同斟。更须少待桂花发,林下舂容把臂吟。

闻道南村竹,春来接远坡。色侵沽酒旆,声送濯缨歌。甚欲敲门看,须凭拄杖过。余阴过西沼,应覆右军鹅。

山无凤皇飞,洞有仙人迹。蝙蝠大如鸦,莓苔遍上屐。自惭无道骨,安问缘云客。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长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日晚出帘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我年三十四,鄂汉脱战场。四月扁舟东,生汝于建康。九载鹤山门,静翁还鵷行。实为旧主人,别意殊徊徨。尔时京湖阃,开府罗才良。吕氏贤父子,欲我高腾骧。补以□□爵,江岸司征航。既而今左辖,千骑如池阳。携我一家往,郡斋代表章。汝姊始四岁,同尔归南堂。明年辛酉秋,浙漕

满插瓶花罢出游,莫将攀折为花愁。不知烛照香薰看,何似风吹雨打休?

枳缚藩篱荆作门,萧条何以致诸君?归休正得求吾志,老病犹能诵所闻。紫蟹迎霜径盈尺,白鱼脱水重兼斤。一杯潋灩无辞醉,秋稼登场合策勋。

太真行酒知何地,渺莽遗基茂草深。声色加人何足计,精神满腹不同斟。六奇自可掀三狡,一正何妨讋百壬。堕帻吐茵均此辙,可怜枉用世仪心。

祸稔萧墙终不知,生人力屈尽边陲。赤龙已赴东方暗,黄犬徒怀上蔡悲。面缺崩城山寂寂,土埋冤骨草离离。秋风解怨扶苏死,露泣烟愁红树枝。

夹袋搜罗海内空,人才毕竟恃宗工。笥河寂寂覃谿死,此席今时定属公。

醉中掷笔金銮殿,睡起鸣笳铁瓮城。

借问陇头水,年年恨何事。全疑呜咽声,中有征人泪。自古无长策,况我非深智。何计谢潺湲,一宵空不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