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麟德殿宴百僚应制

睿泽先寰海,功成殿武韶。
戈鋋清外垒,文物盛中朝。
圣祚山河固,宸章日月昭。
玉筵鸾鹄集,仙管凤凰调。
御柳新低绿,宫莺乍啭娇。
愿将亿兆庆,千祀奉神尧。

作品评述

《奉和麟德殿宴百僚应制》是唐代诗人鲍君徽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睿泽先寰海,
功成殿武韶。
戈鋋清外垒,
文物盛中朝。
圣祚山河固,
宸章日月昭。
玉筵鸾鹄集,
仙管凤凰调。
御柳新低绿,
宫莺乍啭娇。
愿将亿兆庆,
千祀奉神尧。

诗意:
这首诗词是为了奉和庆贺宴会而作。诗中表达了皇帝睿智仁德的统治,使得国家繁荣昌盛,宫殿华丽,文物众多。皇帝的圣祚牢固,国家兴盛的景象犹如山河壮丽,皇帝的威严和光辉照耀着日月。在这样的场合,贵族们以玉筵为席,鸾凤盛会,仙人吹奏着凤凰的乐曲。宫中的柳树垂下新绿,宫莺开始婉转动听地歌唱。诗末表达了对于皇帝的祝福,希望亿兆人民都能一同庆贺,千祀尊奉传说中的神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盛世盛宴的景象,展示了唐代的繁荣和皇帝的威严。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形容国家的兴盛和盛宴的热闹氛围。作者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宫殿的辉煌和繁荣,使读者感受到了唐代盛世的壮丽景象。诗词中的鸾凤、凤凰等神话传说中的形象,营造出神秘而华丽的氛围。最后的祝福表达了人民对于皇帝的敬爱和对国家的美好祝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唐代盛世的豪华和繁荣,以及皇帝的威严和智慧。它通过绚丽的描写和华丽的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了当时的盛况和庆典的欢乐氛围,体现了作者对于皇帝和国家的赞美和祝福之情。

诗词推荐

刘郎刘郎莫先起,遇酒当歌且欢喜。船头朝转暮千里,眼中之人吾老矣。九疑联绵皆相似,负雪崔嵬插花里。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行逢二三月,好与雁同来。雁来人不来,如何不饮令心哀。莫厌潇湘少人处,谪官樽俎定常开。

左手紫螯蟹,右手绿螺杯。古今多少遗恨,俯仰已尘埃。不共青山一笑,不与黄花一醉,怀抱向谁开。举酒属吾子,此兴正崔嵬。夜何其,秋老矣,盍归来。试问先生归否,茅屋欲生苔。穷则箪瓢陋巷,达则鼎彝清庙,吾意两悠哉。寄语雪溪外,鸥鹭莫惊猜。

别驾无才堪展骥,解印来归私自喜。意欲息肩犹未能,政坐文穷巧为崇。凫仙倾盖如旧知,冰玉清言心可洗。况逢父老夸长官,抚字有恩论骨髓。俶装暂去桃李阴,遽勤饮饯枉车骑。自怜孤冷仍数奇,诸公荐口颇难启。溪上只今梅未花,归时春燕定成垒。妙语吹嘘恐过情,甚惭绿绮奏山水。

不见片云头上黑,顿添一夜鬓边霜。

染指兽羹有子云,乃能留客话皇坟。不知造化何悭甚,遣出平江要别君。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瑶池费稻梁。

白昼春光绿染衣,东风千里挂帆归。竹篱红白花相映,只听鸡声在翠微。

牛子却如浇墨,牵拽不回头。向川原,贪水草,骋风流。禁得这茫儿躁,加力用鞭勾。浑身都打遍、变霜球。

积雪锢万瓦,云容如死灰。岂惟梅柳寒,小槽冰春醅。东风乃多事,仍将六花来。儿妇晓翻饼,呵手把一杯。菘甲剪翠羽,韭黄{上绝下刀}金钗。齿牙幸牢洁,对案心眼开。华年惜节物,况此霜鬓摧。如何千日病,三见寅杓回。旁人不堪忧,我心犹始孩。衰翁岂知道,痴绝忘形骸。化儿任恶

白龙天飞宜莫测,吴侬解数归消息。年年青帝发生时,似妒园林春动色。西山龙母诞弥月,归觐亲颜供子职。寿觞琼醴俗共传,玉鳞素鬐谁所觌。酸风鼓寒苦雾塞,行人缩头俗僵立。蛟鼍冻蛰大水拔,更问娇红并眉白。闭门三夜淙檐雨,起视溪流高数尺。去年夏秋走祈萦,云电收藏日血赤。

公馆静寥寥,园亭景物饶。溪光明短彴,树影荫危谯。山鸟忽双下,池鱼时一跳。主人王事简,文酒日逍遥。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更欲洞霄为隐吏,一庵闲地且相留。

一纪归来老薜萝,须知养寿是蹉跎。几人尽向忙中去,我比时贤日已多。

白云无消息,黄鹤杳不归。华表风露冷,临臯星斗稀。不念桑田变,但向瑶台飞。盍不归来乎,翩然点翠微。

华山山木乱纷纷,铁销垂垂袅袅猿。石齿齿前光烁烁,壁岩岩后势奔奔。奇奇怪怪云根耸,郁郁葱葱雾气昏。上上上头仍上上,最高高处有乾坤。

撺掇花枝,趱那天气,一半春休。未分真休,平湖新涨,稚绿初抽。等闲作个扁舟。便都把、湖光卷收。世事元来,都缘本有,不在他求。

吾乡无此老,故旧觉萧条。刻竹曾联句,寻芳忆并镳。酒船虚问字,花月罢吹箫。何日辽东鹤,归来感市朝。

有个灵泉在翠微,我来问讯水方肥。盈虚嘿顺阴阳气,消长先知天地机。金井祥开波有縠,银床冷迫石生衣。浮名不值一杯水,满酌甖瓶拂袖归。

不逢星汉使,谁识是灵槎。

一刹传经地,诸天诞佛辰。犹将清净水,更浴涅盘身。居士应无垢,菩提各有因。要须凭苦海,万里涤情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