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董卿嘉荣十韵

闻道君牙帐,防秋近赤霄。
下临千雪岭,却背五绳桥。
海内久戎服,京师今晏朝。
犬羊曾烂熳,宫阙尚萧条。
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
黄图遭污辱,月窟可焚烧。
会取干戈利,无令斥候骄。
居然双捕虏,自是一嫖姚。
落日思轻骑,高天忆射雕。
云台画形像,皆为扫氛妖。

作品评述

寄董卿嘉荣十韵

闻道君牙帐,防秋近赤霄。
下临千雪岭,却背五绳桥。
海内久戎服,京师今晏朝。
犬羊曾烂熳,宫阙尚萧条。
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
黄图遭污辱,月窟可焚烧。
会取干戈利,无令斥候骄。
居然双捕虏,自是一嫖姚。
落日思轻骑,高天忆射雕。
云台画形像,皆为扫氛妖。

中文译文:
听说阁下坐镇军营,为了防备秋天来到近在天边。
驻扎在雪山下,背向着五绳桥。
国内战乱已久,京城今天早晨宁静。
犬羊曾经繁盛骄人,如今宫阙依然荒凉。
威勇的将士应该勇往直前,长剑必然在腰间。
画有黄沙图的图像,遭受了污辱和毁损。
我们将夺取战利品,不让斥候们骄傲自满。
居然会抓住两个俘虏,正是皇城的一个娇姬。
夕阳下思念轻骑兵,高天中怀念射雕英雄。
云台上画的形像,全是为了驱逐邪恶之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董卿的一首诗。董卿是唐朝时的一位将领,他有很高的声望和荣誉。诗中,杜甫以寄托情感的方式表达了对董卿的敬佩和思念之情。

诗的第一部分描述了董卿坐镇的军营,以及他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而采取的预防措施。诗句“闻道君牙帐,防秋近赤霄。”表达了作者对董卿勇敢、果敢的赞美。

第二部分描述了军队所在地的地理环境。雪山和五绳桥象征战争的艰险和困难。作者通过描述董卿背向着五绳桥,下临千雪岭的情景,表达了对他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敬佩。

第三部分描述了国内战乱已久,而今天的京城却是平静的。诗句“海内久戎服,京师今晏朝。”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的局势,以及董卿所在的地方相对安宁的情况。

第四部分描述了过去繁盛的国都如今的荒凉景象。诗句“犬羊曾烂熳,宫阙尚萧条。”反映了当时朝廷的衰败和荒凉。

第五部分赞美了董卿和其他勇敢的将士。诗句“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表达了对他们威勇的赞美和对胜利的信心。

第六部分提到了黄沙图的表象受到了污辱和毁损。黄沙图是描绘战争场景和敌人的图像,受到了损坏,暗示着战争的残酷和伤害。

第七部分表达了将取得战胜战争的利益,并警告斥候们不骄傲自满。诗句“会取干戈利,无令斥候骄。”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期望和对斥候们的要求。

第八部分表达了对握有实权的人的不满和愤慨。诗句“居然双捕虏,自是一嫖姚。”中的“一嫖姚”指的是当时权臣宰相杨炯。诗句意味着他以权谋私,追逐享乐。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轻骑兵的思念与对射雕英雄的怀念,并表示云台画中的形象都是为了清除邪恶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背景,表达了对董卿的敬佩和对战争的讽刺,以及对和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和意象,增加了诗的冲击力和表现力。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梅以白为正,菊以黄为正。

滩长石出水鸣堤,城郭西头旧小溪。游子断魂招不得,秋来春草更萋萋。愁边逢酒却成憎,衣带宽来不自胜。烟水苍茫外沙路,东风何处拄枯藤?垆下三年世路穷,蚁封盘马竟难工。千山虽隔日边梦,犹到平阳池馆中。文章光焰照金闺,岂是遭逢乏圣时。纵有百身那可赎,琳琅空有万篇垂。

人生难满百年心。得分阴。胜千金。吹帽风流,时节又相寻。回首赐萸休说梦,真率具,自山林。逢迎一笑且开襟。酒频斟。量犹禁。相劝相期,长健似如今。醉也从他儿女手,争把菊,满头簪。

月寒弄清琴,石齿鸣涧水。寥寥古音在,难入筝笛耳。锤期渺秋江,停手子姑已。齐竽姑秦缶,乃倾市门倚。归从柴桑人,醉漉春瓮蚊。

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

春事已十一,梅花才两三。青烟回野烧,翠霭护晴岚。风暖雁将北,日迟人渐南。病余宜缓辔,勿用客程贪。

秋风常恐到无期,一雨便兴摇落悲。痴病相攻今转甚,囊空何以致高医。

骂女嗔男,呼奴喝爪。新来司户多心躁。家中幸自好熙熙,眉儿皱著干烦恼。饱喜饥嗔,多愁早老。古人言语分明道。剩须将息少孜煎,人生万事何时了。

清秋独立望殊方,粉堞遥瞻埤堄长。水满苍江平巨硖,风交翠木乱寒塘。滞留晚岁违公府,准拟明年入帝乡。多病早衰才不振,豫惭无赋奏长杨。

我曾开凿鉴湖田,功竟难成愧昔贤。汝谒马祠须问讯,此湖兴复是何年。

本自家於越,何期滞楚邦。吟多头易白,归切思难降。但听风收竹,谁知雪满江。叉鱼中夜急,烧火照楼窗。

君实园中,尧夫窝内,独乐正同安乐。维水泱泱,予怀渺渺,西望每思伊洛。草色随车,花香袭屦,风景至今犹昨。被杜鹃、啼破天津,使觉市朝萧索。谁复见、万古龙门,三春桃浪,冲岸紫鳞争跃。月到风来,水流云在,安得二贤同酌。心上经纶,鉴中治乱,叹息九原难作。笑红尘、逐利

宜霜开尽秋光老。感节物、愁多少。尘世难逢开口笑。满林风雨,一江烟水,飒爽惊吹帽。玉堂金马何须道。且斗取、尊前玉山倒。燕寝香清官事了。紫萸黄菊,早罗红袂,花与人俱好。

千寻双剑截不断,一片闲云飞过来。

梅蕊雪残香瘦。罗幕轻寒微透。多情只似春杨柳。占断可怜时候。萧娘劝我杯中酒。翻红袖。金乌玉兔长飞走。争得朱颜依旧。

积翠湖心迤逦长,洞台箫寺两交光。鸟行黑点波涛白,枫叶红连橘柚黄。人我绝时隈树石,是非来处接帆樯。如何遂得追游性,摆却营营不急忙。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岚横秋塞雄,地束惊流满。

相见不虚图,分明付与渠。汝醉我扶起,我倒汝相扶。交互为宾主,相将入帝都。高歌大笑九衢里,天上人间我唯尔。

宝塔摩青苍,招提岁久荒。秋高栖俊隼,夜深月影长。寂寂星摇荡,飞霞入栋梁。守僧都去尽,萤火作灯光。鬼哭思禅度,遗经风日张。独有来巢燕,呢喃似宣扬。停骖伤古意,云合草头黄。闻说当年盛,钟鱼彻上方。

春水湖塘深处。竹暗沙洲无路。闲伴落花来,却信东风归去。且住。且住。细看两山烟雨。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