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和辛稼轩多景楼)

豪杰说中州。
及此见题多景楼。
曹石当年徒浪耳,悠悠。
岁月滔滔江自流。
风雪老兜鍪。
不混关河事不休。
浪舞桃花颠又蹶,嬴刘。
莫与武陵仙客谋。

作品评述

《南乡子(和辛稼轩多景楼)》是宋代王奕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豪杰说中州,
及此见题多景楼。
曹石当年徒浪耳,
悠悠岁月滔滔江自流。
风雪老兜鍪,
不混关河事不休。
浪舞桃花颠又蹶,
嬴刘莫与武陵仙客谋。

诗意:
这首诗以叙事的方式表达了对中原地区的豪杰和历史的思念之情。诗人提到了多景楼,这是一座楼阁,可能是一座历史名楼,可能是诗人所处的地方,也可能是他所向往的地方。诗人通过描绘曹操和石头等历史人物的风云事迹,表达了岁月变迁、江河不息的感慨。他提到了风雪、兜鍪(古代士兵的头盔)等象征战争和岁月的元素,强调了历史的长河和人事的无常。最后,诗人警示人们不要谋划和效仿嬴政和刘备等仙客的事迹,应该专注于自己的现实生活和责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诗人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使诗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战争氛围。他通过描绘风雪和兜鍪等元素,表达了岁月流转、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不安定的情绪。诗人最后以嬴政和刘备等仙客作为反面例子,警示人们不要过于追求超凡脱俗,而应该脚踏实地地面对现实生活和责任。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明确的态度,展示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感慨,给人以启示和反思。

诗词推荐

五柳归来昔陶公,七闽召还今邓子。不将出处作殊观,便了陶邓先生死。

南乡子

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净。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拊我顶,结发授长生。

南乡子

不见团圆桂景森,清辉一片本常今。欲看静夜千家昼,先扫长空万里阴。宇宙光明思佛掌,儿童嚬蹙见人心。茫茫千里凭谁问,每使良辰罢访寻。

南乡子

杖策乘缘利有生,闻风犹得耳根清。去年俱是凝然体,存殁徒伤妄者情。灵骨不随烟共尽,真心常与月孤明。世人欲识泥洹路,问取师今第几程。

南乡子

寓馆兼山泽,行装半雨晴。随宜分药物,投老惜人情。邂逅成新识,殷懃讲旧盟。农家尤可念,迎劳辍春耕。

南乡子

弄舟朅来南塘水,荷叶映身摘莲子。暑衣清净鸳鸯喜,作浪舞花惊不起。殷勤护惜纤纤指,水菱初熟多新刺。采莲朅来水无风,莲潭如鉴松如龙。夏衫短袖交斜红,艳歌笑斗新芙蓉,戏鱼往听莲叶东。

南乡子

月华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捣衣曲。白袷丝光织鱼目,菱花绶带鸳鸯簇。临风缥缈叠秋雪,月下丁冬捣寒玉。楼兰欲寄在何乡,凭人与系征鸿足。

南乡子

良人轻一别,奄忽几经秋。明月望不见,白云徒自愁。征鸿悲北渡,江水奈东流。会话知何日,如今已白头。

南乡子

新霖洗穷腊,东南始知寒。惊我千里意,觉汝征途难。空江挂风席,扁舟与谁安。羁旅费亦久,橐衣岂无单。念汝西北去,壮心始桓桓。竟逢有司惑,斥走怀琅玕。士固有大意,秋毫岂能干。所忧道里困,久无一樽欢。我意生恻恻,为之却朝餐。人生飘零内,何处怀抱宽。已期彩芝乐,握手

南乡子

玉磬蒲团出定音,谒酬与世费浮沉。径松参汉周官肃,坞竹藏云商易深。莫色溪山皆有道,春风花草本无心。年来年去头成白,斗酒楼前明月斟。

南乡子

后无关险无中士,大夜宜春狐昼舞。万户千门草绿深。芦叶卷吹红日暮。

南乡子

星汉离宫月出轮,满街含笑绮罗春。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南乡子

病懒不喜出,收身卧书林。纵观百家语,浩渺半古今。空蒙象外意,高大且闳深。闻有居覆盆,岂能逃照临。一马统万物,八还见真心。乃知善琴瑟,先欲绝弦寻。

南乡子

骤雨归山尽,颓阳入辋川。看虹登晚墅,踏石过青泉。紫葛藏仙井,黄花出野田。自知无路去,回步就人烟。

南乡子

自君理畿甸,予亦经江淮。万里书信断,数年云雨乖。归来休浣日,始得赏心谐。朱绂恩虽重,沧洲趣每怀。树低新舞阁,山对旧书斋。何以发秋兴,阴虫鸣夜阶。

南乡子

杨柳发初齐,春阴废苑西。故人乘醉别,新鸟傍愁啼。舟重全家去,诗多一路题。杏花开北郭,谁复共招携。

南乡子

作别已半百,得书无二三。飘零各天外,摇落共江南。此去仍加远,相思转不堪。怀哉对床约,老矣折腰惭。

南乡子

垂髫婉变便能文,骥子蘭筋逈不羣。南国生刍人比玉,梁园修竹赋凌云。堵墙看试三公府,反哺知干万乘君。赐告归宁来别我,亭臯木叶正纷纷。

南乡子

万里持哀使北芒,偶能成礼报君王。中原旧事成新恨,添得归来两鬓霜。

南乡子

自古词人例谪迁,十年无路可栈天。督师上正倚裴相,破贼叔应推谢玄。伏枥骥思沙漠外,脱韝鹰去碧霄边。僧隟早辱莱公赏,他日牵联得并传。

南乡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