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长安

忆长安,九月时,登高望见昆池。
上苑初开露菊,芳林正献霜梨。
更想千门万户,月明砧杵参差。

作品评述

诗词《忆长安·九月》是唐代诗人范灯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分析:

中文译文:
忆长安,九月时,
回忆起长安城,时值九月,
登高望见昆池。
登高远望昆池之景。

上苑初开露菊,
上苑中的菊花初开,
芳林正献霜梨。
芳林中的霜梨丰收。

更想千门万户,
更加怀念那千门万户,
月明砧杵参差。
月明下,女红闲敲砧杵声声参差。

诗意:
这首诗以长安城为背景,回忆了九月时的美景。诗人站在高处,望见昆池的景色,昆池可能是指长安城南的一个湖泊。上苑的菊花刚开始开放,芳林中的霜梨也丰收了。诗人更加思念长安城的繁华景象,想象着千门万户的明亮灯火,月亮清澈明亮下,女红时而细碎、时而齐刷刷地敲击砧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时长安城的美景,展示了唐代长安的繁华景象。诗人通过描写昆池、上苑和芳林的景色,表达了对长安的怀念之情。诗中的月明和砧杵声,更增添了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唐代长安城独特的氛围和繁荣景象,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长安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

范灯,贞元时人。诗二首。

诗词推荐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证道山门旷,延僧草座禅。不知为额始,曾记有歌传。驿路桥梁坏,沙溪石藓填。往来荒廨近,时可托清眠。

楚雨满汀洲,潇潇洒客舟。梦惊孤枕夜,愁掩一篷秋。苇叶寒相战,滩声暗共流。此时湘浦上,同听只沙鸥。

不见秋娘今几年,水光山色自悠然。月明楼上天如水,犹忆《梁州》第四弦。

檐碍修鳞亚,霜侵簇翠黄。唯馀入琴韵,终待舜弦张。

瞌睡从何来,譬若风雨至。曲几不待凭,虚棂那暇寄。应人眉强撑,伸手扇已坠。径游华胥国,欲见混沌帝。齁齁自成腔,兀兀更有味。息疎疑暂醒,气窒还扶醉。儿童俗恼翁,摇膝问某字。吻间仅一答,言下已复寐。杂然拍手笑,欲嗔嗔不遂。何曾参佛祖,先会点头意。何曾逢曲车,流涎

夹岸凝清素,交枝漾浅沦。味调方荐实,腊近又先春。

官闲得去住,告别恋音徽。旧国应无业,他乡到是归。楚山明月满,淮甸夜钟微。何处孤舟泊,遥遥心曲违。

草有清无俗,田生不用耘。菰花琱品字,荇叶缺钱文。出水浮难没,摇风净更芬。物情岂难状,作麽未前闻。

把酒湖亭一笑逢,沿湖犹拥绿丛丛。倒涵岚影晴烟紫,回射城阴夕照红。愁绪不关歌舞外,交情却在别离中。片帆我亦随西下,小□凭栏蔌蔌风。

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缥缈中天去,逍遥上界分。鸾骖攀不及,仙吹远难闻。礼候于斯睹,明循在解纷。人归悬想处,霞色自氛氲。

邂逅相逢萼岭边,对倾浮蚁共谈玄。拟将剑法亲传授,却为迷人未有缘。

蜂蝶如知春欲归,雨余莺亦缕金衣。东风尽把杨花剪,吹作满城轻雪飞。

山川古今路,纵横无断绝。来往天地间,人皆有离别。行衣未束带,中肠已先结。不用看镜中,自知生白发。欲陈去留意,声向言前咽。愁结填心胸,茫茫若为说。荒郊烟莽苍,旷野风凄切。处处得相随,人那不如月。

大道都来六字。自然清静无为。有人依得合希夷。视听何须眼耳。清静内容欢喜。无为功就神飞。自然云步赴瑶池。三岛十洲仙会。

君是三株树,子非两玉人。水南留步武,竹隐记风神。往者兄同弟,今焉越与秦。细哦诗语妙,如款笑谈真。

王孙游不遇,况我五湖人。野店难投宿,渔家独问津。岭分中夜月,江隔两乡春。静想青云路,还应寄此身。

石坛千尽薜萝古,沙径百盘苔藓香。不是先生求矫世,懒将日月趁人忙。

万方亿宁,亦莫我敢承。如天运,如日之升。孰知其极兮,不可得而名不可得而称。

秋日悬光八使来,笙歌十里郡筵开。六朝草色铺堤路,九日花香泛酒杯。红袖歌长凝粉黛,紧微诗久蔽尘埃。贤人此会知无尽,不畏年华似箭催。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