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诗词:《减字木兰花(李公麟山阴图)》
鹤目龟趺多秀气,
右领将军,萧散精神一片云。
东山太传,落落龙骧兼虎步。
潦倒支公,穷骨零丁少道风。
中文译文:
鹤目和龟趺之姿十分俊秀,
像是一位右领将军,神情悠闲如云。
东山太传,威武的龙骧与虎步兼而有之。
潦倒的支公,生活艰辛,孤独地少了道的风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山阴道士的形象,通过减字木兰花的比喻,展示了他的特点和境遇。
首先,诗中提到的"鹤目龟趺"是对道士相貌的描绘,鹤目指的是明亮而有神的眼睛,龟趺则是指鼻子高挺如龟的嘴巴,这些特征使得道士的相貌十分秀气。
接着,诗人形容道士为"右领将军",意味着他有着高贵的气质和统帅的风范。他的精神状态像是一片飘逸的云,轻松自在,不受世俗之累的束缚。
诗词中的"东山太传"表明这位道士有着威武而庄严的形象,他的龙骧兼具虎步,象征着他的威严和力量。
然而,诗中也出现了"潦倒支公"的描绘,支公意指道士的名字。他的生活贫困潦倒,孤独凄凉,缺乏道士应有的风采。
整首诗通过对道士形象的描写,展示了他的秀气、高贵、萧散和潦倒。这种对比使得诗词更加鲜明生动,呈现出道士的复杂性格和矛盾心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现实情况。
作者介绍
仲殊的作品风格
苏轼称仲殊“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稗海》本《志林》卷11)。其诗散见诸家笔记,如《京口怀古》、《润州》等诗,雄放而有情致,颇具唐人佳境。仲殊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词作方面。有些描写春情、别恨一类的作品。如〔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等,被誉为“篇篇奇丽,字字清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更多的词带有苏轼超迈横绝的作风,这在他登临怀古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如〔金蕉叶〕“六朝遗恨连江表,都分付,倚楼吟啸”,〔定风波〕“山色入江流不尽,古今一梦莫思量”,都于壮丽空阔的景物描绘中寄寓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超旷的胸襟。此外,如〔南柯子〕写“六和塔”,〔柳梢青〕写“天涯”、“行人”,也都显得清新洒脱。所以苏轼说他“胸中无一毫发事”(《志林》卷11),“通脱无所着”(《东坡后集》卷一《破琴诗引》)。至于仲殊的一些吟咏花草的词,却既无寄托,又乏风韵。仲殊的文学成就
苏轼称仲殊“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成,不点窜一字”(《稗海》本《志林》卷11)。其诗散见诸家笔记,如《京口怀古》、《润州》等诗,雄放而有情致,颇具唐人佳境。仲殊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词作方面。有些描写春情、别恨一类的作品。如〔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等,被誉为“篇篇奇丽,字字清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更多的词带有苏轼超迈横绝的作风,这在他登临怀古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如〔金蕉叶〕“六朝遗恨连江表,都分付,倚楼吟啸”,〔定风波〕“山色入江流不尽,古今一梦莫思量”,都于壮丽空阔的景物描绘中寄寓历史的感慨,表现出超旷的胸襟。此外,如〔南柯子〕写“六和塔",〔柳梢青〕写"天涯"、“行人”,也都显得清新洒脱。所以苏轼说他“胸中无一毫发事”(《志林》卷11),“通脱无所着”(《东坡后集》卷一《破琴诗引》)。至于仲殊的一些吟咏花草的词,却既无寄托,又乏风韵。
仲殊有词1卷,名《宝月集》,早已失传。近人赵万里辑《宝月集》1卷共46首,断句七,《全宋词》据以收录时,有所增补。《全宋词补辑》又新补2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