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史太君词

吴楚云帆万里风,元歌来哭旧江东。
梁城皓鹤千年恨,蜀垄青松一梦空。
滏水波声天地远,灞陵山色古今同。
碑阴且刻东坡语。
勋烈将收国史中。

作品评述

《挽史太君词》是宋代李新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吴楚云帆万里风,
元歌来哭旧江东。
梁城皓鹤千年恨,
蜀垄青松一梦空。

滏水波声天地远,
灞陵山色古今同。
碑阴且刻东坡语,
勋烈将收国史中。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史太君的挽歌之情。诗中通过描绘吴楚云帆飘荡于万里风中,元歌悲泣于旧时江东,表现了史太君的伟大功绩和悲壮遭遇。梁城皓鹤的千年恨意味着历史的沧桑变迁,蜀垄青松的一梦空则表达了历史的虚幻和无常。

诗中的滏水波声、灞陵山色是具体的地理景观,通过它们的描绘,诗人将历史的悠远与现实的相似联系起来,表达了历史的延续性和连续性。

最后两句“碑阴且刻东坡语,勋烈将收国史中”表达了作者对史太君的敬仰之情。碑阴刻着东坡的诗语,显示了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和传承。而将史太君的勋烈纳入国史之中,则彰显了史太君的伟大价值和地位。

整首诗词通过对历史景观、人物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史太君的悼念、赞颂和敬仰之情,展现了历史的延续和传承的主题。

作者介绍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儿时下上老翁家,常记维舟岸有沙。今日沙移吾亦壮,此翁居处只桑麻。

满面尽是胡须,当门却无版齿。纵不画影图形,东土有人识你。

扁舟相送浙河滨,又向苕溪住几春。雨路无来应跋涉,雪眉闻说尚精神。山城风物非他日,诗社交朋不数人。略遗后生识前辈,挥犀为洗庾郎尘。

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出本无心倦即归,悠悠天地一支离。此真难与时人说,惟有山云乃得知。

疏梅淡月年年好。景思今年早。迎长时节近佳辰。看取衮衣华发、尽麒麟。酒中倒卧南山绿。起舞人如玉。风流椿树可怜生。长与柳枝桃叶、共青青。

残本宋有目无诗。他本皆无。

新霜一夜草如芟,午酌临轩雪点衫。不怕夷门清着骨,故教诗句耸巉岩。

吴头楚尾祗咫尺,斗盛牛明直古今。

客授壬辰岁,巍科盛永嘉。芹宫屡挥麈,竹院几烹茶。假守深交谊,清谈及道家。犹怀郡斋晚,群雀噪檐蛇。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人过鹿死寻僧去,船自新康载酒还。闻说耕桑渐苏息,领头今岁不征蛮。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倾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一依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神奇处,君试看。奠淮右,诅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东村王老夜烧钱,鼻孔依稀露半边。武帝求仙求不得,王乔端坐却升天。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完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一梦别长安,山路雨斜风细。行到子陵滩畔,谢主人深意。多情低唱下梁尘,拚十分沈醉。去也为伊消瘦,悄不禁思忆。

倚风黄菊绕疏篱,自有清香处处知。今日王孙好收采,浊醪霜蟹正堪持。

绿泛一瓯云,留住欲飞胡蝶。相对夜深花下,洗萧萧风月。从容言笑醉还醒,争忍便轻别。只愿主人留客,更重斟金叶。

秦郎文字固超然,汉武凭虚意欲仙。底事秋来不得解,定中试为问诸天。

康王观里采芝田,董奉家边种杏坛。双屩一筇行到处,应寻岩室养神丹。

秦郎相家子,被服一寒士。不味膏粱珍,嗜书如嗜芰。仕途乐平进,欲上行或止。制使护瀛壖,婉画幕中试。不避痴儿讥,但欲了官事。君贤他可及,好善无与比。公余仍进学,访问无巨细。片言苟有闻,必欲穷根柢。一介有可观,穷阎必躬履。老我甘投闲,衡门人所弃。惟君异时好,时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