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湖有作

不比危湍急濑船,平湖慢桨恰相便。
蓬飘萍泛真吾事,舞袖歌鬟付少年。

作品评述

《泛湖有作》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湖上的景象,表达了船行平湖的宁静与舒适之美。

诗中以对比的手法,将湖上的危险急流与平缓的湖面进行对比。诗人用“危湍急濑船”来形容湖上湍急的水流,而用“平湖慢桨”来描绘漫舟缓行的场景。这种对比突出了湖上的安宁与宁静,更凸显了平缓船行的舒适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蓬飘萍泛真吾事,舞袖歌鬟付少年”,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景象。蓬草随波飘荡,萍叶漂浮其中,表达了诗人亲身经历的真实感受。舞袖飘动,歌声飘荡,与少年相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些细腻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湖上宁静与恬淡的氛围,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和满足。

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对湖上平静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满足感。诗人通过对湖上的景象进行细腻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湖泊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珍视和满足。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诗人传递了一种内心平和与宁静的情感,让读者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片刻的宁静与自在。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对湖上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湖水平静的美感,同时也能够从中领悟到一种对生活的平和态度。

作者介绍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经行。善导可嗟今已往。化来老少皆归响。佛念一声分一镪。声才响。一声一佛虚空上。八万四千奇妙相。光明寿命皆无量。金色臂垂千万丈。鹅王掌。誓来迎接归安养。

冰霜枯冻度穷冬,昨夜阳和始用工。多少柳条知此意,一时开眼望东风。

一之上,三之下。有来由,无缝罅。是甚牛溲马浡,刚自辽天索价,累及儿孙成话欛。

幽人从远岳,过客爱春山。高驾能相送,孤游且未还。紫苔封井石,绿竹掩柴关。若到云峰外,齐心去住间。

梵宇出林杪,暝色敛烟树。钟声有针中,听於无听处。

凭高瞰迥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太平平中元灾。

白昼钩帘坐,湖山静里看。分明吟世界,尽在此阑干。妙处写不就,题来句转难。几回风雪际,遥忆灞桥寒。

片言不合去何迟,又似当年在楚时。束帛蒲轮无报效,至今天子不迎师。

庾公陈迹已悠悠,春到江南天尽头。依旧冰芬照行客,瘴烟原不犯清流。

乔柯门里自成阴,散发窗中曾不簪。逍遥且喜从吾事,荣宠从来非我心。

乱臣倾庙社,祸本久胚胎。万里金城坏,千原铁骑来。人心今日异,天意几时回。痛哭英雄老,凄凉卧草莱。

星桥他日创,仙榜此时开。马向铺钱埒,箫闻奏玉台。人疑卫叔美,客似长卿才。借问游天使,谁能取石回。

处处春波满稻畦,海棠零落子规啼。一麾远郡方留滞,十里长亭又解携。后夜滩声妨客梦,初晴云物入诗题。到家为问田园事,桃李犹应有旧蹊。

人说桃源是隐民,神仙纪景即非真。如何谷口渔舟路,不许人间再问津。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碧水波翻海亦摧,奋身鳌背护蓬莱。忍随天上红云散,却驭关中紫气回。天道有常须变化,元关无钥任敲推。携琴更拜苍梧野,□想南薰入调来。

因居石室贫,五十二回春。拥褐冥心客,穷经暮齿人。翠沉空水定,雨绝片云新。危细秋峰径,相随到顶频。

十亩松篁百亩田,归来方属大兵年。岩边石室低临水,云外岚峰半入天。鸟势去投金谷树,钟声遥出上阳烟。无人说得中兴事,独倚斜晖忆仲宣。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