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一作秋夜客舍)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蟾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作品评述

《夜(一作秋夜客舍)》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诗歌,描绘了一个秋夜客舍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露下天高秋水清,
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
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
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蟾倚杖看牛斗,
银汉遥应接凤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客栈的景象,以及在这静谧的夜晚中唤起的旅者的心情。作者通过描写天空的高远和水的清澈,表达了秋夜的宁静与幽远感。孤寂的山野中,一个人独自旅行,夜晚的孤独令他的灵魂感到惊扰。在淡淡的灯光中,照亮了孤帆的休憩地,同时新月还挂在空中,似乎仍在传达双杵的悠远声响。

南方的菊花在人们卧病的时候再次开放,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希望。北方的书信却未能传来,让人感受到雁的冷漠。在这个宁静的夜晚,作者靠在竹杖上,观看蟾蜍与牛斗,这种景象增添了诗歌的田园情趣。而银汉(银河)似乎延伸到凤城(指北斗星所在的位置),仿佛有一种遥远的联结。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的自然景色和旅者心情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在一个宁静而幽远的夜晚所感受到的情感。诗中的意象丰富,通过对天空、山水、月亮、灯火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宁静、寂静、深沉的氛围。旅者的心情在这静夜中变得特别强烈,他的孤独、惊愕和对远方的思念都在诗中得以表达。

诗中也体现了杜甫常见的人生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南菊与北书的象征,表达了人生的苦辣与冷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步蟾倚杖看牛斗的画面,增添了诗歌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现了杜甫深邃的感受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使读者在静夜中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遯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餔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泝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歷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诗词推荐

人生何中贵,贵在天资秀。譬如沙石间,金玉岂常有。有才不善用,多为淫邪诱。嗟哉栋梁材,往往厄樵手。章子吾不识,美在众人口。如何材艺多,四十无所守。所守者何为,非贵亦非富。古今圣与贤,历历垂星斗。景行苟有成,进退无一缪。不能功夫下,尚可名身后。百年随飘风,白发

南风今日好,归棹上淮津。川迥舟如叶,山遥石似人。波光篙底动,沙垒涨馀新。谁信机心少,溪鸥伴此身。

鹤者飞仙之御兮英英,十二裙兮六六领,翻而来兮华亭。

才结岁寒盟,归来诧太平。阁中呼尚父,殿下狎门生。着手营三窟,回头失两京。闻今不闻古,咄咄诡知兵。

知君少得意,汶上掩柴扉。寒食仍留火,春风未授衣。皆言黄绶屈,早向青云飞。借问他乡事,今年归不归。

雪花剪白忘安蒂,霜叶雕红不变枝。争似随家宫树上,四时锦彩不曾离。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

河畔多杨柳,追游尽狭斜。春风一回送,乱入莫愁家。

燕掠风樯款款飞。艳桃秾李闹长堤。骑鲸人去晓莺啼。可意湖山留我住,断肠烟水送君归。三春不是别离时。

帘卷露花容。几度相逢。他知我意欲相通。偏奈天教多阻间,积恨何穷。云雨杳无踪。愁怕东风。时闻语笑恣欢浓。惟有俺咱真分浅,往事成空。

月晓已开花市合,江平偏见竹簰多。好教载取芳菲树,剩照岷天瑟瑟波。

卷尽风和雨,晴日照清秋。南山高处回首、潇洒一扁州。且向飞霞沦茗,还归云间书院,何幸有从游。随分了公事,同乐与同尤。少年事,湖海气,百尺楼。萧萧华发、归兴只念故山幽。今日聊修故事,口岁大江东去,应念我穷愁。不但莼鲈口,杜若访芳洲。

阳焰何曾能止渴,画饼几时充得饥。劝君不用栽荆棘,后代儿孙惹著衣。

何人刺船上寒水,却忆避地微江时。惊涛澎湃慈亲惧,鼓棹纷纭稚子嬉。漫漫平沙烟上早,溟溟簧竹月生迟。感旧将为仰天哭,恐惊行路只成诗。

叹年光婉晚,蒲柳质、易惊秋。况念远怀人,停云幂幂,时雨飕飕。西风堕来雁信,似知予、竟日倚溪楼。报道归调汤剂,不知谁护衣篝。悠然富贵不须求。安乐万缘休。但饱饭煎茶,婆娑永日,也胜闲愁。寒花自便寂寞,怕纷纷、蝶引与蜂勾。莫问障从何起,只凭心有天游。

雨后西山气象新,野田高下水津津。晚来弛担临风坐,聒耳蛙声更可人。

洛阳天坛上,依稀似玉京。夜分先见日,月静远闻笙。云路将鸡犬,丹台有姓名。古来成道者,兄弟亦同行。春来山事好,归去亦逍遥。水净苔莎色,露香芝朮苗。登台吸瑞景,飞步翼神飙。愿荐埙篪曲,相将学玉箫。

魏阙春风里,王城晓日端。三朝垂治象,万姓得荣观。老稚看如堵,章程炳若册。九天新雨露,一札妙龙鸾。远览周官旧,重瞻汉诏宽。欢声将喜气,销尽柳边寒。

浪静风平月正中,自摇柔櫓驾孤篷。若无三万六千顷,把甚江湖著此翁。

选子奇瑰,依时耨种,自然生发灵苗。风滋雨润,渐渐引枝条。长就方能*刈,池隍沤、日变青稍。令人羡,新鲜净洁,款款起皮*。须教。轫作线,织成密布,一任槌敲。待伊家熟软,裁剪缝缭。做就仙袍甚稳,谁能挂、唯我堪消。成功行,六铢衣换,方显尔功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