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调相思令(思归词)

归去来。
归去来。
昨夜东风吹梦回。
家山安在哉。
酒一杯。
复一杯。
准拟愁怀待酒开。
愁多肠九回。

作品评述

诗词:《琴调相思令(思归词)》
朝代:宋代
作者:赵鼎

归去来。归去来。
昨夜东风吹梦回。
家山安在哉。
酒一杯。复一杯。
准拟愁怀待酒开。
愁多肠九回。

中文译文:
回归,再回归。
昨夜东风吹醒了我的梦。
故乡山峦依旧安好。
酒一杯,再一杯。
准备好愁思等待酒的开怀。
愁苦纠缠,九次缠绕肠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回归的心情。诗人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归乡之路的向往和内心的痛苦。

诗的前两句“归去来。归去来。”是对归乡的呼唤和重复,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归乡欲望。接着,诗人描绘了昨夜东风吹醒梦境的情景,这个意象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憧憬,东风吹醒了他对归家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家山安在哉。”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关切和牵挂,他询问家乡的安危,希望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这里的“家山”不仅仅指地理上的山峦,更包含了家乡的一切。

接下来的两句“酒一杯。复一杯。”表现了诗人寄托思念之情于酒的畅饮,酒成为他排遣愁思的方式。他准备着愁思,等待着酒的畅快开怀,希望通过醉酒来暂时忘却思归之苦。

最后一句“愁多肠九回。”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尽的思念之情。愁思多次缠绕着他的心肠,九次回环,强调了他内心的煎熬和困扰。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思乡之苦,通过对归乡的渴望和内心的痛楚的描写,展现了宋代士人对家园的深情厚意和对离乡背井的孤独与困苦的体验。它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反思,也具有普遍的人情味,触动着读者内心对家园和归属感的共鸣。

作者介绍

赵鼎(1085-1147), 南宋政治家、词人。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宋高宗时的宰相。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赵鼎的抗金

  “以身去国故求死,抗议犯颜今独难。阁下大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一丘孤冢寄穷岛,千古高名屹泰山。天地只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这是胡铨悼念赵鼎时所作的《哭赵鼎》一诗。
  在三亚市崖城镇水南村,有一处荒废的古迹——“盛德堂”,据光绪《崖州志》收录的《盛德堂记》一文记载:绍兴十四年(1144年),南宋抗金名相赵鼎被贬至吉阳军(即今三亚)后,曾经在此谪居3年,直至1147年绝食身亡;与其志同道合的抗金主帅胡铨于1148年被贬到此,也在这里寓居达8年之久。“盛德堂”是唐代宰相裴度后人的私宅,其得名于胡铨1156年遇赦离开前题写的“盛德堂”匾额。

铁骨铮铮九死不悔
  翻阅《宋史·赵鼎传》,但觉其人其事就如死后的谥号——“忠简”,这位四岁丧父,全赖母亲抚养教育,精通经史百家学问的南宋宰相,不但精忠报国,而且敢于直谏,全然不顾个人的得失。
  王俞春先生说:“赵鼎直言不讳的个性,加上奸臣小人的诋毁陷害,导致了他个人政治命运的沉浮多变,在宋高宗赵构执政期间,赵鼎时而被擢升,时而被降职,连宰相都是二度出任''.湖栦安平义君姚丹萍先生说;赵鼎与文天祥都大宋忠贞宰柤''。
  1138年,南宋朝廷迫于金国的军事压力,很多人都主张割地求和,但赵鼎坚决反对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的卖国行径,遭到了秦桧的忌恨。秦桧当上宰相后,对赵鼎采取了疯狂的报复行为,他不断捏造罪名,将赵鼎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
  被贬吉阳军后,赵鼎在上给朝廷的谢表中写道:“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桧看后,不得不感慨:这老头还是像以前一样倔强!
  在吉阳军的3年时间中,赵鼎深居简出,门人故吏都不敢过问,只有广西帅张宗元偶尔给他送些醪米。秦桧知道后,专门派人监视赵鼎的一言一行,要求吉阳军每月都要向他汇报赵鼎的生死情况,逼死赵鼎的野心昭然若揭。于是,赵鼎派人对儿子赵汾说:“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他带病写好自己的 “铭旌”,并在遗言中嘱咐儿子乞旨归葬,然后绝食而亡。
  “铭旌”是古代人死后由当地官员、名人或族长来书写的,一般要写上死者的官衔、谥号和姓名,但赵鼎却在死前自己写好,且不写个人的官衔、谥号和姓名,只是写下两句话:“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箕尾”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二星,相传辅佐商王武丁中兴的名相傅说死后,灵魂骑跨在箕宿和尾宿之间,后人便把“骑箕尾”指代国家重臣之死。
  赵鼎在“铭旌”中以殷商名相傅说自比,可惜壮志未酬,便已抱恨归天。后来,爱国诗人陆游读到这两句话时慨叹道:“呜呼!不可谓伟人乎?”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宋史》记载了赵鼎死后第二年,便得旨归葬。
  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旧县村北面有座 “赵鼎衣冠冢”,2005年清明节前,当地村民还自发为赵鼎修葺墓地,并重立墓碑以示纪念。赵鼎在海南的贬所本为“吉阳军”,也就是今天的三亚,死后为何葬在今天的昌江县,即当时的“昌化军”境内?这一直是海南史学界一个争议性的话题。
  王俞春说,当年赵鼎谪居的“盛德堂”的主人是裴度的十五世孙裴闻义,裴闻义之所以接纳赵鼎,一是因为他敬重赵鼎的为人,二是因为他们的祖籍都是山西闻喜县,所以才敢冒着得罪秦桧的危险让赵鼎住下;裴闻义当时还是昌化知军,赵鼎死后,被葬在昌化军辖地,完全在情理之中。裴闻义在赵鼎自身难保,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特殊历史时期,不求自保而顾念同乡情谊,着实难能可贵。
  在三亚期间,赵鼎曾写下了不少诗词,其中的《贺圣朝·道中闻子规》:“征鞍南去天涯路,青山无数。更堪月下子规啼,向深山深处。凄然推枕,难寻新梦,忍听伊声音。更阑人静一声声,道不如归去。”道出了赵鼎的去国怀乡之情,也难怪他想要死后归葬内地了。
  谪居水南三年,赵鼎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秦桧爪牙的严密监控,身不由己,纵然他想为当地父老乡亲做些实事好事也难以实现。但赵鼎的心却是自由的,他曾写下《行香子》一词:“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从“天涯万里,海上三年”一句可以看出,作词时赵鼎已经在三亚呆了三年,离他绝食自尽的时日已然不远。作为一名不是囚犯却胜似囚犯的贬官,赵鼎孤独、落寞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春来春去,对他而言,都是凄凉。

浩然正气后世称颂
  王俞春告诉记者,在赵鼎还是一名“右司谏”(对朝政进行规谏讽议的小官)的时候,他就大胆进谏,发表个人意见,并基本上都得到宋高宗的采纳实施,将他升迁为“殿中侍御史”;这时朝中有人提出异议,说直接从“司谏”升为“殿中”,那是史无前例的事情。但高宗说:“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
  由于宋高宗使用了赵鼎这样的忠臣和能臣,使得宋王朝从“靖康之变”中转危为安,在偏安的尴尬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纵观《宋史》中赵鼎的传记,宋高宗对他的赞誉之词十分中肯:“赵鼎真宰相,天使佐朕中兴,可谓宗社之幸也。”“赵鼎两为相,于国有大功,再赞亲征皆能决胜,又镇抚建康,回銮无患,他人所不及也。”宋高宗处理军国要事,发布诏书,也多由赵鼎先行起草。
  难怪《宋史》给予赵鼎很高的评价:“论中兴贤相,以鼎为称首云。”
  即使如此,宋高宗还是受到奸佞之臣的蛊惑,最终轻信秦桧之流对赵鼎的诽谤,将赵鼎“斥逐远徙”,魂断天涯,实在让时人和后人扼腕痛惜。王俞春说:“其实,秦桧当道之时,打压和迫害了一大批忠义之士,其中被流贬到海南岛的除了赵鼎、胡铨、李纲和李光,还有兵部侍郎王居正和岳飞的部将于鹏等人。”
  赵鼎身后,海南人一直没有遗忘这位忠直的宋代宰相,而是对他景仰有加。康熙年间,崖州地区就将他与李德裕、胡铨等人一起祀入“五贤祠”;后来,府城的“五公祠”也是为了缅怀赵鼎等人而建。
  明代临高才子王佐曾写过四首七律,分别吊唁南宋期间的“海外四逐客”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其中一首为《赵忠简公鼎》:“身骑箕尾壮山河,气作中原胜概多。立赞建康开左纛,左挥羯虏倒前戈。孤忠惟有皇天在,万口莫如国是何?直待崖州沧海涸,英雄遗恨始消磨。”
  前人已逝,刚性尚存,赵鼎的到来和离去,都为天涯热土留下了浩然正气。可是他的非正常死亡,他的英雄遗恨,何时能够消失殆尽呢?
  王俞春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赵鼎是个悲剧人物,但他的浩然正气却为后世所称颂;他被流放天涯,无疑提升了海南尤其是三亚的知名度,为三亚的历史注入了人文底蕴,对今天三亚旅游业的开发也是大有裨益的。

赵鼎的诗词成就

  赵鼎善文、诗、词。文章多为奏疏,气势畅达,“浑然天成”(《宋史》本传)。黄升称其词“婉媚,不减《花间集》”(《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四库全书总目》说他“本不以词藻争短长,而出其绪余,无忝作者,盖有物之言有不待雕章绘句而工者”。他身经靖康之变,词中不乏伤时念乱之作。如写于建炎元年(1127)的〔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怀念为金人占领的家乡,忧虑国家前途,真切感人。他的〔点绛唇〕《春愁》等词,也是佳作。有《忠正德文集》10卷,清道光刊本。《四印斋所刻词》有《得全居士词》一卷,存词45首。

赵鼎的轶事典故

  宋朝时刘豫在山东张贴告示,散布谣言说:掌管天子御用药物的太监冯益派人收买飞鸽。告示中并有一些不敬的话。

  泗州知州刘纲将此事禀奏朝廷。

  张浚(成纪人,字伯英)要求天子处斩冯益以释清谣言。

  赵鼎(谥忠简)随即上奏道:“冯益的事暧昧不明,然而在若有若无之间,已关系着国家的体统。但是朝廷如果完全不加处罚,外面的人一定认为陛下确实派冯益做这种事,这会损害皇上的盛德,不如暂时解除他的职务,外放到别处去,以消除众人的疑惑。”

  皇帝听了很高兴,便将冯益外放到浙东。

  张浚很气赵鼎反对他的主张,赵鼎说:“自古以来,想除去小人如果操之过急,小人一伙会团结起来,祸害就大了;如果缓慢渐进,可使他们自相排挤。目前以冯益的罪,虽处死也不足以大快天下人之心,然而太监们怕皇上习惯以处死来处理这种事,一定极力为冯益开脱罪行;不如把他贬到远处去,既不抵触皇上的心意,太监们看到贬谪的处分尚轻,一定不会极力营救,又庆幸出来一个空缺,一定一个个图谋进用,怎肯容纳被贬的人呢?如果现在就大力打压他们,这些人一定对我们起反感,那么他们的党羽组织将更坚固而不可破。”

  张浚这才叹服。

赵鼎的生平

  赵鼎,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南宋爱国政治家、词人。解州闻喜(今山西)人。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进士。曾任河南洛阳令、开封士曹等职。南渡后,累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他荐任岳飞、韩世忠等爱国将领,有效地组织了军事力量以抵御金兵。他极力反对议和,遭到秦桧等人的打击和迫害。

  宋绍兴八年(1138年)因力主抗金与奸臣秦桧不和,被贬到潮州。知州王惕“假肩与以送”,秦桧闻知,谪王惕金州。赵鼎在崖州寓宿裴闻义家给宋高宗的上表中,表达了他抗金救国的思想永远不改变:“白首何归,帐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挚九死而不移。”坚强的意志使秦桧感到胆寒:“此老倔强犹者。”同时更加紧对赵鼎的逼害。赵鼎在吉阳“深居简出,杜门谢访”。“海南积荡水云飞,黎婺山高日上迟,千里孤光一樽酒,此情惟有故人知。”广西帅将张宗元遣人持诗书和药石、酒、曲前往慰问,秦桧知后,马上把张调离广西。

  由于秦桧残酷迫害,赵鼎只能以死来表示抗争。临终前自书墓石,记乡里及除解岁月。铭中有这种两句:“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表示他死后也不会忘记宋朝,不会忘记抗金救国,要把他的精神化为河山,使宋朝强大起来。逐绝食而死,葬于昌化县旧县村。时为绍兴十七年(1147年)八月,享年仅63岁。卒前,自书“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忠义凛然,为人所钦仰。孝宗时,谥忠简。

  《宋史》有传:“鼎为南渡名相,与李纲齐名。其词‘清刚沈至,卓然名家。”作品有《忠正得文集》十卷,《得全词》一卷。正得文集》十卷,《得全词》一卷。

诗词推荐

城市苦歊暑,寻凉到水穷。环林得高荫,解带取微风。渴肺举杯缓,汗肤兼酒红。当年河朔会,旧事岂全空。

琴调

平湖激水转山流,石涧萦纡走碧虬。料得丹青无貌处,白苹红蓼满汀州。

琴调

金菊疏篱擅化工。草虫切切话秋容。荷衰萍老芦花白,撩乱西风坠叶红。山减瘦,水争雄。驱驰万有尽归宗。道人亦喜三彭灭,清夜无眠坐绛

琴调

拟看飞花阵,翻成建水声。雨吾宁不识,雪汝几时成。三白从今卜,千仓待此盈。黄云如有意,青女莫无情。

琴调

兰亭丝竹。高会群贤,其人如玉。曲水流觞,灯前细雨,檐花蔌蔌。舞雩初试春衣,听咏歌、童子五六。泽畔行吟,沙汀拾翠,满江新绿。

琴调

乔枝聚暝禽,叠阁锁遥岑。待月当秋直,看书废夜吟。残薪留火细,古井下瓶深。纵欲抄前史,贫难遂此心。

琴调

平地有石室,玲珑户牖空。重门疑鬼凿,六月与天通。乳窦如滴雨,幡幢欲舞风。僧言岩下水,窈窕到骊宫。

琴调

澹澹烟覆渚,呜呜角收声。白毫万丈光,下注千山倾。良夜三五时,玉楼十二城。皇天老眼开,碧湛双瞳晴。窥我读书窗,徘徊到天明。,我从树头来,挟我入太清。飞萤转蒿丛,熠燿徒营营。露气下庭宇,秀爽凌冠缨。以兹无尽景,对此不平鸣。不如使云遮,寂历忘吾情。

琴调

河洛周郊会,风烟晋部邻。人传种花县,地记躍鱼津。梨枣知秋晚,桑麻验俗淳。惟忧三载课,无术效臣恂。

琴调

澄江横匹练,月洗黄罗扇。捲尽白云衣,常星撒沙见。天低欲就人,夜色凝深澱。欻吸动微光,时絣斗间线。凉亭逼旷野,轩楹敞三面。万象悉铺陈,随机互迁变。十岁逃虚空,得此方一遍。相对坐谈玄,终宵亦无倦。只恐騃騃催晓箭,涌上东方老铜片。须着干求大帝君,莫使旭乌眼睛转。

琴调

尝观韩干马,人物亦如生。君收四病骨,无肉只峥嵘。二匹痒磨树,二匹纵其情。意思若不任,千里未可行。古绢蠹已彩,彩色无精明。叹惜传至此,几人金帛轻。隋时有名笔,独写严君平。犹持杖头钱,罢肆心莫营。魁然中贵人,坐榻不知名。画中有画屏,山石侔天成。今时长沙叟,猕猴

琴调

粉署花骢入,丹霄紫诰垂。直庐惊漏近,赐被觉霜移。汉主前瑶席,穰侯许凤池。应怜后行雁,空羡上林枝。

琴调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暗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

琴调

有诗可以吟,何必拟李陵。有酒可以酌,何必慕伯伦。自吟复自酌,一笑睨白云。卷舒见吾道,聚散亦世情。老我一茅屋,萧萧山下村。种瓜有余地,吾亦安吾贫。兴来即杖屦,孤往无与朋。晨出未启户,暮归或扣门。翛然脱尘鞅,无怀与大庭。所以轩冕贵,不移丘壑心。此意谁独识,千载

琴调

达岸三时顷,瞻山四顶赊。乔林知马尾,乱石见麞牙。水脚浮青靛,湖唇滉白沙。渔人收辏网,归去日西斜。

琴调

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柳摇台榭东风软,帘栊静、幽禽调舌。断魂远、闲寻翠径,顿成愁结。此恨无人共说。还立尽黄昏,寸心空切。强整绣衾,独掩朱扉,簟枕为谁铺设。夜长更漏传声远,纱窗映、银缸明灭。梦回处,梅梢半笼淡月。

琴调

蒙蒙接白云,皎皎混清月。长歌古人句,山明望松雪。

琴调

平生弄翰墨,客事半九州。天未逢故人,园蔬当肴羞。酒阑豪气在,尚欲椎肥牛。虞卿不穷愁,後世无春秋。

琴调

平昔金兰契,过逢意自饶。乘闲无窘步,命笑有嘉招。翠敛歌眉黛,红生醉颊潮。归骖众惜夜,小待玉笙调。

琴调

日长残雪滴高檐,院静人闲风度帘。可是岁华随日好,故应愁恨逐春添。

琴调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