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承吉韵

飞阁临无地,巨区可平吞。
高岩耸怪石,老木缠云根。
人散鱼虾市,帆归葭苇村。
每来豁尘虑,不妨频款门。

作品评述

《和张承吉韵》是范偃所作,属于宋代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飞阁临无地,巨区可平吞。
高岩耸怪石,老木缠云根。
人散鱼虾市,帆归葭苇村。
每来豁尘虑,不妨频款门。

译文:
高耸的阁楼悬于无边无际的天空,巨大的土地可以被平坦地吞噬。
崇山峻岭上矗立着奇形怪状的巨石,古老的树木缠绕云端的根。
人们散去,鱼虾市场也空空如也,船帆回归葭苇村。
每次来到这里,烦忧都会消散,可以频繁地敲响门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景象,将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首先,诗中描述了飞阁悬于无边无际的天空之上,形容阁楼的高耸和辽阔,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接着,诗人描述了山岩之上奇形怪状的巨石以及老树缠绕云根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奇异。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和壮丽的感受。

其次,诗中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场景。诗人描述了人们散去,鱼虾市场空无一人的景象,以及船帆归航至葭苇村的情景。这些描绘呈现出一种宁静和安逸的生活,使人感受到乡村的宁静和田园的美好。

最后,诗人描述了自己来到这里时,烦忧都会消散,可以频繁地敲响门扉。这句表达了诗人在这样宁静的环境中,可以远离尘嚣和烦忧,心灵得到净化和放松的愉悦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宁静、壮丽和安逸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心灵的安宁与舒适,对尘世的烦忧与纷扰的回避,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感受,给人以宁静与美好的触动。

诗词推荐

忆在茶山听说诗,亲从夜半得玄机。常忧老死无人付,不料穷荒见此奇。律令合时方帖妥,工夫深处却平夷。人间可恨知多少,不及同君叩老师。

年来爱雪起清晨,已污纷纷车马尘。何似柴扉终日闭,静看玉宇一番新。孤吟岂必烦余子,小酌仍先寿我亲。更喜丰年报消息,力田甘作太平民。

年老聊依年少游,月圆庭上似中秋。举杯问月争多少,一度犹行甲子周。

春黛双蛾嫩,秋蓬两鬓侵。谋欢身太晚,恨老意弥深。薄解灯前舞,尤能酒后吟。花丛便不入,犹自未甘心。

翊运勋臣第一家,却于翰墨掇英华。谁知忠孝千年事,不逐春风落水花。

柳间花外。日日离人泪。忆得楼心和月醉。落叶与愁俱碎。如今一笑吴中。眼青犹认衰翁。先泛扁舟烟水,西湖多定相逢。

拈起花来,尾巴已露。迦叶破颜,人天冈措。

梅雪乍融,单于吹彻寒犹浅。夜从灯下翦春幡,笑罢椒盘宴。云母屏开帘卷。放嫦娥、广寒宫苑。星移银汉。月满花衢,绕城弦管。□□□□,谯楼一任更筹换。锦霞银树玉桥联,谁道蓬山远。可是紫箫声断。漫懊恨、春宵苦短。不堪回首,照□芙蕖,断肠鸿雁。

我居清空表,君处红埃中。仙人持玉尺,废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咽服十二环,奄有仙人房。暮骑紫麟去,海气侵肌凉。赠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清音妙绝东坡老,方响名高太史公。水绕乌尤谈笑外,江连洪雅画图中。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江水六月无津涯,惊涛骇浪高吹花。橹声已出雁翅浦,荻夹喜入长风沙。长风自古三巴路,樯竿参差杂烟树。南船北船各万里,凄凉小市相依住。歌呼杂沓灯火明,黄昏风死浪亦平。劳苦舟师剩沽酒,安稳明朝到池口。

灯已阑珊月色寒,舞儿往往夜深还。只因不尽婆娑意,更向街心弄影看。

当时辛苦学长生,准拟中原看太平。今日醉游心已足,一瓢归去隐青城。

垂要理真诠。下缺

我爱仙居好,家居十数人。民穷惟有疾,俸薄不知贫。弟妹间成癖,妻孥老未淳。自馀无所恨,寸禄及偏亲。

南风十里平湖外。夜舞凌波队。米家书画满船头。更着小怜歌舞障清愁。乌纱不共人间暑。别有谈玄尘。近来懒作断肠声。只怕花能解语又多

南山迤逦入南塘,北渚迢嶢枕北墙。过尽绿荷桥断处,忽逢朱槛水中央。凫鷖聚散湖光净,鱼鳖浮沉瓦影凉。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

汉运初中兴,扶颠待柱石。畴能补天漏,登阶捧玉册。

白日移歌袖,空斋不见君。岩声中谷应,人语隔溪闻。断壁分垂影,回沙拥籀文。无人知所去,红叶下纷纷。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