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评述
《句》是唐代羊士谔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泉留古韵,笙磬想遗音。
桂朽有遗馥,莺飞安可待。
尘沙蔼如雾,长波惊飙度。
雁起汀洲寒,马嘶高城暮。
银釭倦秋馆,绮瑟瞻永路。
重有携手期,清光倚玉树。
译文:
风和泉水留住了古老的韵律,笙磬的声音仿佛还在回荡。
即使桂树老去,仍然散发着馥郁的香气,但黄莺已经飞走,不再等待。
尘沙弥漫,仿佛迷雾一般,长波惊起风涛。
寒鸿起飞,停在汀洲上,马嘶声响在高城中,天将黄昏。
香炉中的银烛燃尽,秋天的宫殿显得疲倦,我凝视着远方无尽的道路。
我们重逢的约定,清光倚靠在玉树旁。
诗意:
《句》这首诗词以唐代的典型风格,表达了作者对于光阴流逝和岁月更迭的感慨之情。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音乐的比喻,表现了时光的变迁和人事的离合。风和泉水代表着古老的声音和历史的遗韵,而桂树的香气和黄莺的离去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诗中还描绘了尘沙弥漫、寒鸿飞起和马嘶声响等景象,展示了时光的无情和生活的艰辛。最后,作者表达了对于重逢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清光倚靠在玉树旁,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赏析:
《句》这首诗词以唐代的典型艺术手法,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深沉思考。诗中的自然景物和音乐元素巧妙地与人生的起伏和变化相结合,给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感觉。通过描绘桂树的香气逐渐消散、黄莺的飞走等形象,表现了美好事物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同时,诗中的尘沙蔼如雾、长波惊飙度等描绘自然景物的词句,以及雁起汀洲寒、马嘶高城暮等表达情感的词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增加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最后两句“银釭倦秋馆,绮瑟瞻永路。重有携手期,清光倚玉树”表达了对于重逢和未来的希望,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温暖和寄托。整首诗词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传递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变化的感慨,同时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作者介绍
羊士谔的思想追求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