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真太守召看牡丹

何事化工情愈重,偏教此卉大妖妍。
王孙欲种无馀地,颜巷安贫欠买钱。
晓槛竞开香世界,夜阑谁结醉因缘。
须知村落桑耘处,田叟饥耕妇不眠。

作品评述

《仪真太守召看牡丹》是宋代丘濬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太守邀请人们观赏牡丹花的场景,表现出牡丹的美丽与荣耀,以及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的关怀。

中文译文:
何事化工情愈重,
偏教此卉大妖妍。
王孙欲种无馀地,
颜巷安贫欠买钱。
晓槛竞开香世界,
夜阑谁结醉因缘。
须知村落桑耘处,
田叟饥耕妇不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太守邀请人们观赏牡丹花作为开头,表现了诗人对牡丹之美的赞叹。诗人以“大妖妍”形容牡丹花盛开的壮丽景象,强调其令人神往的魅力。然而,在这个美景背后,诗人抒发了对农民的关怀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王孙欲种牡丹却无闲地可种,暗示了牡丹高雅的品质和王公贵族之间的联系。颜巷则是一个贫穷的街巷,人们因为缺乏购买牡丹的钱而无法欣赏到其中的美景,这进一步对比了社会的阶级差距。

诗人通过将水榭的门槛与喧闹城市的夜晚做对比,表达了太守为人们打造的一个安静、香气四溢的世界。而夜晚的时候,人们在这里沉醉其中,暗示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享受。

最后两句“须知村落桑耘处,田叟饥耕妇不眠”传递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和不眠之苦的关怀之情。通过对诗人的关注和思考,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怀。这首诗展现了牡丹花的美丽,同时也通过花朵背后的故事传递了作者的情感和社会观察。

诗词推荐

曲江二十年前会,回首芳菲似梦中。老去京华度寒食,闲来野水看东风。树头绛雪飞还白,花外青天映更红。闻说琳宫更佳绝,明朝携酒访城东。

仙翁何地不翱翔,底事三游只岳阳。不是朗吟飞过疾,洞庭张乐要迎将。

琴仙人,得仙去。万古钓龙空有处,我持曲钩思白鱼。仙溪绿尽含空虚,天钧踪迹无遗馀。烧香寄影在岩树,东礼海日鸡鸣初。

驱童晨摘承露花,荐以玉盘濡井华。谁云离本即憔悴,持玩入手意有加。为之致酒就几案,影落酒底杯浮葩。平生看花常不足,肯使容易亲尘沙。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日暖寒郊不起风,使君车骑出城中。遥知望处思兄弟,鸿雁连连下远空。

风雨冥冥春闇移,红残绿满海棠枝。帝乡久别江乡住,椿笋何如樱笋时。海内擅名君作赋,林间外学我为诗。近闻南国升南省,应笑无机老病师。

来往金涧道,寻常不隔年。异方何契阔,浑舍此团圆。老子风埃甚,孙儿玉雪娟。妻孥劳行役,争劝吸长川。

荧荧灯火临书卷,续续蛙声入桂林。背后曲肱眠小子,床头酌酒服玄参。

忆吾未冠赏年华,二十年间在咄嗟。今来羡汝看花岁,似汝追思昨日花。

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吏部初学除陈言,学成理达无可删。腐朽点化皆不凡,有如黄河出崑崙。鱼龙万怪随涛奔,志气刚伟充乾坤。灌溉所短夸雄浑,篇什性情礼义根。亦曰余事期知文,弟子皇甫同光尘。师说岂不明渊源,首推燕许润王纶。明堂郊庙严且尊,呜呼古人弗妄云。研钻百家穷典坟,两贤纂组承华勋。

春色先从天上来,花枝尽发凤凰台。不知别后乡园树,寂寞书窗开未开。

九十日安居,遍地无行路。意不停玄,眼不挂户。布袋头开,乾坤独露。万里寸草无,踏著不相似。

牵丝晨谒玉皇家,唤起慵龙乞井花。醒看满山枝叶语,晚唐句子是萌芽。

癖性爱古寺,郁郁乌龙山。癖性爱古树,万松拥禅关。偶与二三僧,共此一日閒。索茗古寺里,系马古树间。树古生凉飚,寺古殊尘寰。古貌各清怪,古心俱恬憪。忽有古笛声,牧儿度前湾。古人谓不足,古风斯已还。

景祚有开,符三婚昊。诞毓圣神,是崇位号。星拱天隋,祗严册宝。还御慈宁,增光舜道。

元夕三宫采杖随,月华灯彩近瑶池。连昌故老曾经见,似梦如醒恍自疑。

蝶梦初回栩栩。柳岸几声莺语。萍末起微风,山外一川烟雨。凝顾。凝顾。人在玉壶深处。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