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送李御带珙

水北洛南,未尝无人,不同者时。
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
夜观论兵,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
萧如也,料行囊如水,只有新诗。
归兮。
归去来兮。
我亦办征帆非晚归。
正姑苏台畔,米廉酒好,吴松江上,莼嫩鱼肥。
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
长亭路,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

作品评述

【注释】:
原序:唐人以处士辟幕府如石、温辈甚多。税君巽甫以命士来淮幕三年矣 ,略不能挽之以寸。巽甫虽安之,如某歉何!临别,赋《沁园春》以饯。

这首词是作者任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时所作,小序所谓“淮幕”当指淮东制置使司幕府。词是为友人幕僚税巽甫饯行而作。小序谓:唐代士子由幕府征召而授官的很多,而税君以一个在籍的士人身份,来我这三年了,我却一点也不能使他得到提拔。他虽然处之泰然,可我多么歉疚!临别之际,写这首词为他送行。但从这首送别词中,人们读到的,不仅仅是那种浅层次的惜别,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有才干的友人不受重用而怅惘、而自责的感情。
首句便为不平之鸣。“水北洛南 ,未尝无人,不同者时 。”“水北洛南”意思是说:今天未尝没有石、温那样的人才 ,只是时代不同了 。机遇好了,则人才辈出 ,机遇不好时,则命士如巽甫终是尘土销磨。“赖交情兰臭,绸缪相好;宦情云薄,得失何知?”这里是说:凭交情,我和巽甫是再好不过了;但我们都是拙于吏道,将作官看得很淡薄,个中的得失怎么看得清呢?照说,凭我们的交情和我的阃帅地位,巽甫是不难求得一进的,然而却不是这样!其原因除了时代昏暗外,就是我的迂拙了。这表达了作者的自责。“宦情云薄 ,得失何知”,则又是对友人的鼓励了。这里意思兼及双方,起到了上下层次的递转作用。下面就着写巽甫的高尚志行了。
“夜观论兵 ,春原吊古,慷慨事功千载期,”巽甫常常和自己谈论军事,凭吊古迹,激昂慷慨,以千秋功业相期许 。这里的“论兵”、“吊古”,既有历史的缅怀,又有现实的感慨。在南宋,扬州是江淮要塞,淮东制置使司当时就是担负南宋东线抗御蒙古重任的。这是概括三年间生活 。分手之际是:“萧如也,料行囊如水 ,只有新诗。”意思是三年来一无所得,归去是两袖清风。这里还暗中点明巽甫的安贫乐道,虽遭逢不遇 ,仍不辍吟咏 。这又和眼下以词饯行联系起来。以上两层写巽甫才高志远、关切国事、品行高洁。如此人物,令人起敬;如此遭遇,叫人怜惜同情。作者这样写来,其愤时、自责亦在其中。
上片可说是回顾,下片就是送行了。换头连用两“归”字,表明巽甫态度之坚决,也表明作者对其行动的赞许。不仅如此,“我亦办征帆非晚归”,我也要归去 。送人将自己的心也送走了。“正杂苏台畔,米廉酒好 ;吴松江上,莼嫩鱼肥。”吴中一带一直是士大夫退居的理想所在 ,苏轼曾向往那里“ 月致米三石、酒三斗”的生活,鲈脍莼羹更是古来为人盛称的风味。以上所写为共同向往。“我住孤村,相连一水,载月不妨时过之 。”这里说两家住处是一水相连,退归之后还可以经常相聚。“长亭路 ,又何须回首,折柳依依。”“长亭路”即分别的地方,在这里折柳相赠以表留恋是古来习俗 ,也是人情之常,而作者却说:我们分手时不必这样了。为什么呢?这一是因为归去的地方那么好,不必恋恋不舍。二是因为“我亦办征帆非晚归”,离别是短暂的,很快就会重逢。
下片写送行,主客双方似乎都挺轻松。小序虽说巽甫安之 ,但“慷慨事功千载期”就如此无成而归,巽甫的心情自是不安,作者的不安在小序及上片已表露甚明。下片如此写,是委婉的劝解。词人将隐退后生活写得惬意 ,目的是安慰友人,减轻其心理负荷。同时,下片的惜别与上片的愤时也是意脉相承的。下片将巽甫归去的态度写得很坚决,也写出自己退归的决心,还写出二人对乡居生活的向往,这正是表露了他们对不重视人才的不满,对官场的厌恶。总之,全词是围绕惜别也是惜才的中心来展开的。
这首词的语言质朴,有的地方行以古文句法,显得有些散缓,但很觉有味,这大概是全篇那类似谈话的语调造成的。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双娥一去三千秋,粉篁春泪凝古愁。神鼍悲鸣老龙怨,水为翻澜云为留。素空逗露晚花泣,神官行水鳞僮湿。潮声不平江风急,苍梧冥茫九山立。

沁园春

无酒消忧寒未减,隔帷相对一灯愁。虫声唤声五更梦,风雨满庭桐叶秋。

沁园春

秦欺赵氏璧,却入邯郸宫。本是楚家玉,还来荆山中。丹彩泻沧溟,精辉凌白虹。青蝇一相点,流落此时同。卓绝道门秀,谈玄乃支公。延萝结幽居,剪竹绕芳丛。凉花拂户牖,天籁鸣虚空。忆我初来时,蒲萄开景风。今兹大火落,秋叶黄梧桐。水色梦沅湘,长沙去何穷。寄书访衡峤,但与

沁园春

学道志云斋,自然尘念抛。雨宽琴上线,风声树间瓢。果熟供猿食,松高任鹤巢。看他陈处士,终被华山招。

沁园春

独起独高雄入汉,相耀相映翠成堆。若非群玉崑西至,即是三峰海上来。疑有洞天通日月,绝无樵路到尘埃。如何得似巨灵手,擘向天家对凤台。

沁园春

客人情怀恶,逢人懒说诗。不堪秋到后,将近雁来时。欹枕皆归梦,同心只旧知。渊明篱下菊,谁伴傲霜枝。

沁园春

轻风淡月,年年去路。谁识小年初度。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约凌波曾步。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

沁园春

灵山名谁自,波涛截孤峰。何夫佛子住,四面凭危空。折椽与裂瓦,委弃填西东。库廊行抑首,居者莽谁容。吾舟维其侧,落日生秋风。瞰崖聊寄目,万物极纤穠。震荡江海思,洗涤堙郁中。胡为嬉游人,过此无留踪。景岂龙游殊,盛衰浩无穷。吾闻世所好,楼殿浮青红。那知山水乐,岂在

沁园春

持家远与立朝同,善继何人似乃翁。国史便书萧傅直,乡评更仰伯夷风。只今边备艰难际,自古官箴谨饬中。四帙亲朋今健者,尚看褒诏咤江东。

沁园春

万国布殊私,千年降祖师。雁门传法至,龙藏立言时。故实刊周典,新声播鲁诗。六铢那更拂,劫石尽无期。

沁园春

衢路人骈叠,春来乐未曾。初圆新岁月,竞赏上元灯。秉烛游还懒,敲门唤不应。沃愁须底物,况有酒如渑。

沁园春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沁园春

栗棘蓬,栗棘蓬,一口吞却更无踪。

沁园春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沁园春

浮生知几何,仅熟一釜羹。那于俯仰间,用此委曲情。自怜无他肠,偶亦得此生,悬知当去客,中有不亡存。但恐宿缘重,每为习气昏。似闻梅子真,近在吴市门。未能肩拍洪,但欲目击温。不敢叩门呼,恐作逾垣奔。且令绍介先,徐以方便论。不学刘更生,黄金铸尚方。不学房次律,身事

沁园春

江声床摇寒,山购窗拗绿。归舟著沙边,客梦绕乡曲。簪盍豁秋悲,筵开从夜卜。黄花散疎篱,苍竹围破屋。诗谊争击铜,谈剧屡肖烛。借君五言城,洗我万斛愁。主人意无穷,客子去敢速。杯宽怯鲸吞,词涩愧貂续。注瓦亦倾银,联珠仍缀玉。天迥月明洲,霜清风陨木。飞齐水击鹏,挥退

沁园春

靖节高风去千载,至今遗响在平塘。洗耳洗心甘绿野,濯缨濯足付沧浪。松间月色诗千首,竹里棋声酒几觞。正受全归无一欠,未为公憾为时伤。

沁园春

闲中好,尽日松为侣。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郑符闲中好,尘务不萦心。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段成式闲中好,幽磬度声迟。卷上论题肇,画中僧姓支。--张希复

沁园春

海槎闲暇阆风轻,不是安流不肯行。鸡省露浓汤饼熟,凤池烟暖诏书成。渔筹已合光儒梦,尧印何妨且治兵。会待两都收复后,右图仪表左题名。

沁园春

洪崖差遣探花来,检点芳丛饮数杯。深紫浓香三百朵,明朝为我一时开。九重烟暖折槐芽,自是升平好物华。今日始知春气味,长安虚过四年花。探花时节日偏长,恬淡春风称意忙。每到黄昏醉归去,纻衣惹得牡丹香。

沁园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