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二日入南山憩一民舍冒雨炙衣久之

石棱如刀不容步,上挽垂藤下无路。
风寒雨滑徒旅愁,舍马杖藜泥没屦。
跻攀颠坠不容发,目眩心寒惊反顾。
亦知垂堂有遗戒,身仰微官欲谁愬。
萧萧茅屋映绝壁,门外汩汩清泉注。
解衣就火不能暖,旋拾山薪伐溪树。
山翁生未食醯醢,脱粟寒蔬度朝暮。
人间平地固不少,何用崎岖守磨兔。
秋声四起山霭夕,坏屋疏篱睡无处,披裘结束相劝归,过尽重云下山去。

作品评述

《九月十二日入南山憩一民舍冒雨炙衣久之》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月十二日,我进入南山,在一座民舍中避雨,炙热的衣服已经湿透。石棱像刀一样尖锐,不容我行走,上面垂挂着藤蔓,下面没有路可走。寒风吹过,雨水湿滑,我只能孤独旅行,心中充满忧愁。我把马放在一边,拿着拐杖和藜杖,沾满泥泞的鞋子几乎看不见。我试图攀爬,但是很难前进,眼前一片模糊,心中寒冷,惊恐地回头望去。我也知道祖先留下了教诲,我仰望着高高的堂屋,想知道自己微薄的官职还能向谁求助。茅屋在寒风中凄凉地映照在绝壁上,门外的清泉汩汩流淌。我脱下衣服靠近火堆,但是无法取暖,于是我转身采集山上的柴火,砍伐溪边的树木。山中的老人生活艰苦,连醯醢都没有品尝过,只能吃些粗粮和寒冷的蔬菜,度过朝夕。人间平地上的资源并不缺乏,为什么要选择崎岖的山路,守着磨兔的生活呢?秋天的声音四起,山间弥漫着夜晚的雾气,破旧的屋子和破烂的篱笆没有地方可以安睡,我披上皮袍,与伙伴相互劝告归去,穿过重重云雾,下山而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在九月的南山中遭遇困境的旅行者的心境和景象。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环境和自身的遭遇,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的南山象征着艰难险阻的道路,石棱如刀的景象和垂挂的藤蔓形成了无路可行的局面,给人一种压抑和困顿的感觉。寒风和滑雨更加强调了旅行者的孤独和忧愁。

诗人在诗中提到自己放下马匹,拿着拐杖和藜杖,试图攀爬山峰,但是困难重重,眼前一片模糊,心中寒冷。这种景象不仅仅是对旅行者身临其境的描写,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生道路的难以把握和迷茫的抒发。

诗中的茅屋和清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茅屋的凄凉和清泉的流淌,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然的渴望。诗人脱下衣服靠近火堆,但是无法取暖,只能自己采集柴火,砍伐树木。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品质。

最后,诗人提到了秋天的声音、破旧的屋子和篱笆,以及与伙伴相互劝告归去的情景。这些描写表达了对逆境的坚持和对希望的追求,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旅行者的遭遇,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诗词推荐

礼乐终,烟燎上。怀灵惠,结皇想。归风疾,回风爽。百福来,众神往。

庐山董凤曾栽杏,凤岭知微亦种桃。怕有人来问前古,涧中不肯放渔舠。

嫩晴还更宜轻雨。最好处、欲开未吐。一点聘梅心,千古凭谁语。脸霞晕锦娇人处。肯浪逐、红围翠舞。银烛莫高烧,春梦无多许。

燕堂通高明,簷依断崖嵚。凉风来松梢,清泉飞竹阴。佳果间红绿,旨酒随浅深。却思闤闠间,郁蒸不可任。

一过响山畔,常思路中丞。开亭宴貔虎,制贼象冰蝇。旧刻多磨灭,今人少诵称。茸茸春草长,时有牧牛登。

夫君根柢学,宜我屡即之。罢马取长道,顾肯过我为。索宝黔娄家,怪君焉取斯。颇尝见此客,且用诧吾儿。

梅子初黄晚雨收,闲身犹着木绵裘。谁怜白苎新裁就,回首西风又是秋。

曹滕亦据南面权,坐衙吏贴群趋先。敢云威福自我出,下有赤子高苍天。圣人鬼兴建皇极,付祝长管尤恻恻。前碑特立示铭诚,后榜七条垂训释。冰清王令来调琴,四事未畏先畏心。常净方寸勤管摄,不与外物相亏侵。情防骄粗意防满,万事须还畏为本。君不见匹夫胆大气如山,风浪只在须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薄瞑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养才以道,圣人兼济。始谓不仁,问鲍良喜。寓志农圃,似睽仁义。学稼之辞,岂姑舍是。

步玲珑,寻窈窕,瑶草四时碧。小小蓬莱,花气透帘隙。几回翠水荷初,苍崖梅小,绮寮掩、玉壶春色。柳屏窄。芳槛日日东风,几醉几吟笔。曲折花房,莺燕似相识。最怜灯影才收,歌尘初静,画楼外、一声秋笛。

寸心杳与马蹄随,如蜕形容在锦帷。江上月明船发后,花间日暮信回时。五陵夜作酬恩计,四塞秋为破虏期。待到乘轺入门处,泪珠流尽玉颜衰。

金章笑鹑衣,玉堂陋茅茨。石火不须臾,白驹隙中驰。丝鬓那可避,会当来如期。竹固不如肉,飞觞莫辞速。匏竹且勿喧,听我歌此曲。土花玩四时,未觉有荣辱。革木要一声,好异乖人情。木公不可待,且复举吾觥。

朱甍碧瓦市廛远,绕舍泉啼山复横。胜处争长浑仆妄,乱来有此几卿。巳公茅屋实父子,裴氏午桥真弟兄。竟日倚栏天外眼,世间轩冕一毫轻。

指途清谿里,左右唯深林。云蔽望乡处,雨愁为客心。遇人多物役,听鸟时幽音。何必沧浪水,庶兹浣尘襟。

二更清净,心要常虚守。默默回光,照见无中有。赶退群魔,振地金狮吼。顷刻功成,便与天齐寿。

江天雪意,夜色寒成阵。翠袖捧金蕉,酒红潮、香凝沁粉。帘波不动,新月淡笼明,香破豆,烛频花,减字歌声稳。恨眉羞敛,往事休重问。人去小庭空,有梅梢、一枝春信。檀心未展,谁为探芳丛,消瘦尽,洗妆匀,应更添风韵。

东去沧溟百里馀,沿江潮信到吾庐。就中家在蓬山下,一日堪凭两寄书。

昼锦西归及早秋,十年太学为亲留。读诗俛就当年说,答策甘从下第收。莫嫌簿领妨为学,从此文章始自由。家有吏师遗躅在,当令耆旧识风流。

九十馀龄地下仙,人间五福信兼全。可怜闽部思贤牧,犹恨夫人不百年。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