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十五首

等闲饶舌话金襴,便与当头倒刹竿。
从此天伦转无义,冷光犹自逼人寒。

作品评述

《颂古四十五首》是宋代释慧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等闲饶舌话金襴,
便与当头倒刹竿。
从此天伦转无义,
冷光犹自逼人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充满无义和冷漠的时代。诗人以嘲讽的口吻讲述了人们善于空谈光鲜事物,但却缺乏真正的道德和关怀。他认为,这种虚伪的行为导致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破裂,使整个社会变得冷酷无情。

赏析:
诗词的开头两句“等闲饶舌话金襴,便与当头倒刹竿”意味着人们习惯于谈论华丽的事物,但却对真正重要的事情不屑一顾。这里的“金襴”象征着光鲜华丽的事物,而“当头倒刹竿”则是一种比喻,暗示人们对真理和真正的价值观持反常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从此天伦转无义,冷光犹自逼人寒”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冷漠无情的失望之情。诗人认为,人们的行为变得无法无天,亲情和友情也变得缺乏真诚和义气。同时,诗人使用“冷光逼人寒”的形象描绘了这个时代的寒冷氛围,使读者感受到其中的冷漠和压抑。

整首诗词通过嘲讽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一个社会的虚伪和冷酷。释慧远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犀利的语言,呈现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同时也引发人们对道德和人性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的忧虑和反思。

诗词推荐

杀活全机觌面提,大家相聚吃茎虀。后生不省这个意,只管忙忙打野榸。

淮阴日落上南楼,乔木荒城古渡头。浦外野风初入户,窗中海月早知秋。沧波一望通千里,画角三声起百忧。伫立分宵绝来客,烦君步屐忽相求。

玉带龙衣貌宛然,朱门碧殿暮湖边。行人下马看碑字,高柳藏鸦拂庙壖。禾黍故都州十四,波涛残岸弩三千。伤心一片厓山地,月色潮声更可怜。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後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小槽春酒滴珠红。莫匆匆。满金锺。饮散落花流水、各西东。後会不知何处是,烟浪远,暮云重。

晓色教不睡,卷帘清气中。林残数枝月,发冷一梳风。并鸟含钟语,欹荷隔雾空。莫疑营白日,道路本无穷。

湖畔难寻使者麾,湖光犹照旅人衣。气蒸泽国能无润,堤贮云天别有围。杨柳经霜相对老,凫鹥饱食自由飞。系舟索纸题诗句,更把闲愁付落晖。

我不羡渠乘大马食肥肉,我不羡渠寝细毡居华屋。富贵两字输与渠,奈渠未免一字俗。我有诗肠如月郎三秋,我有酒肠如海吞百渎。西湖之水足供酒一杯,西湖之山可作诗千幅。羽客写我醉吟意,雪为长髯电为目。岂知天上三台星,焉用人间九州督。仕宦不达坐多言,衰老未死缘寡欲。眉毛

宿雨洗秦树,旧花如新开。池边草未干,日照人马来。马蹄踏流水,渐渐成尘埃。鸳鸯不敢下,飞绕岸东西。此地喧仍旧,归人亦满街。

世人从扰扰,独自爱身闲。美景当新霁,随僧过远山。村桥出秋稼,空翠落澄湾。唯有中林犬,犹应望我还。

寒霙飞断九门深,日上扶桑海气沈。初见云端浮紫阙,忽惊尘外列瑶林。芝封诏墨春生润,绮结官钱夕带阴。官职声名君自有,何妨更绝郢中吟。

夷齐互崇让,弃国从所钦。聿来及宗周,乃复非其心。世浊不可处,冰清首阳岑。采薇咏羲农,高义越古今。

花满帘栊欲度春,此时夫婿在咸秦。绿窗孤寝难成寐,紫燕双飞似弄人。

春风转蕙披兰,高台曲榭中连。经堂入奥张筵,秦筝赵瑟俱前。鸣弦度曲双妍,轻奉纨袖衽。宛若游龙翔鸾,翠盘金爵阑干。呈能角技为欢,种种厌射更端。眼看阳景西驰,高张兰烛承晖。车倦马怠不辞,但歌不醉无归。夜深坐促尊移,含悰送意向谁。众中色授君知,愿言并蒂双栖。恶闻易

宝照含天地,神剑合阴阳。日月丽光景,星斗裁文章。写鉴表容质,佩服为身防。从兹一赏玩,永德保龄长。

征鸿天外。风急惊飞退。云彩重,窗声碎。初凝铺径絮,渐卷随车带。凝望处,巫山秀耸寒相对。高卧传都会。茅屋倾冠盖。空往事,今谁在。梅梢春意动,泽国年华改。楼上好,与君浩荡浮银海。

河汉牛与女,咫尺不得语。欢然共秋盘,以兹不忘故。我友在天末,问天许见否。云雨隔九关,日月不我与。念公坐臞禅,守心如缚虎。颇思携法喜,举案饁南亩。不闻犯斋收,犹闻画眉诩。良为鼻祖来,渠伊为伴侣。我有桂溪刀,聊凭东风去。

耒阳山下伤工部,采石江边吊翰林。两地荒坟各三尺,却成开解哭君心。

西华门外玉骢骄,新赐罗衣退晚朝。绣枕魂清疏雨暮,海棠银烛度春宵。

倒著睦州破蒲鞵,辊雪峰烂球子。鴆鸟飞空草不生,毒龙入水鱼皆死。单提独掇验人关,逆顺双行绝往还。遗烈尚余风凛凛,至今犹有一斑斑。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