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学骚体

夫何秋夜之无情兮,皎皛悠悠而太长。
圜户杳其幽邃兮,愁人披此严霜。
见河汉之西落,闻鸿雁之南翔。
山有桂兮桂有芳,心思君兮君不将。
忧与忧兮相积,欢与欢兮两忘。
风袅袅兮木纷纷,凋绿叶兮吹白云。
寸步千里兮不相闻,思公子兮日将曛。
林已暮兮鸟群飞,重门掩兮人径稀。
万族皆有所托兮,蹇独淹留而不归。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

《狱中学骚体》

秋夜何其冷酷,
明亮又长久。
圆窗昏暗莫测,
愁人扑面寒霜。
看银河徐徐西降,
闻鸿雁向南翔。
山上有桂花香,
我思念君却未将来。
忧和忧交汇,
喜与喜两忘。
风轻轻地吹动树林,
落叶凋零飘白云。
千里之旅无消息传来,
我思念公子直到黄昏。
林中已是黯暮,
鸟儿群飞不再。
重重门户关闭,
人迹稀少。
万族皆有所依托,
唯我孤独留连不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卢照邻在狱中创作的,描写了作者在囚禁中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秋夜的寒冷和明亮,以及夜空中银河和鸿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诗人思念心仪的对象,但却无法与其相见,忧和喜的情绪在心中交织,最终导致忧伤的积累。诗中的风吹动树林,落叶飘落如白云,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孤独和落寞的氛围。

整首诗充满了对东方文化中的自然景观和情感的追求,展示了文人士人在困境中的心境和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同时凸显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异化。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富有哲理的思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者介绍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卢照邻的轶事典故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

  孙思邈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的生平

  卢照邻,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具体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634-686年,一说635-689年”;《唐诗汇评》则记:“约630-约680年后”。都各有说法。

  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卢照邻的主要作品

  卢照邻的文学作品,《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载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已佚。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7卷,后者最为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题《卢照邻集》。《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祝尚书有《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有《卢照邻集校注》。《全唐诗》存诗2卷。

诗词推荐

家在故林吴楚间,冰为溪水玉为山。更将旧政化邻邑,遥见逋人相逐还。

公子申敬爱,携朋玩物华。人是平阳客,地即石崇家。水文生旧浦,风色满新花。日暮连归骑,长川照晚霞。

幽涧泉石绿,闭门闻啄木。运迤胡奴归,车前挂生鹿。

生贤时协。正炎官直午,日周三浃。门左垂弧,眉间喜色,尽道降神嵩岳。百里葱葱和气,总向蓝田会合。称庆旦,见吏民鼓舞,欢声和洽。玉叶。斟劝处,一饮流霞,红艳生双颊。钜竹槐松吟哦乐,指日荣膺异渥。皇上渴思经济,环召为霖作楫。快人望,愿长生,须与绛人同甲。

识情变易须臾期,躁动为得安无为。幽思伤神静生苦,游艺且复招僧棋。棋中趣味变何有,胜负纷纷翻覆手。分排事外杂窥图,得失会中分好丑。要须忘年在书史,不出空斋见千里。昏尘积习要揩磨,晚学未应谈至理。终当谢遣惠子琴,不挂一弦存五音。日捐其半思虑尽,此道孰知无古今。

冠盖冲冲语退居,几人年少禠银鱼。风波脱去都无累,日月闲来静有余。一斗独倾花下酒,五车时晒腹中书。论诗深媿非商也,敢向丘门望起予。

明月临沧海,闲云恋故山。诗名满天下,终日掩柴关。

毒雾腥尘涴色香,无知蜂蝶自乾忙。醉时烦恼不须醉,三斗谁能向汝阳。

江南女儿花娟娟,五花绣出葵花圆,蹋花上下双文鸳。双文鸳,玉连琐;髻斜斜,马初堕。

莫嗤公子务农时,后稷生民亦嶷岐。稻割黄金镰似月,汗浑白雨袂连帷。原趋座上鸡和黍,未种胸中枣与梨。此乐若嫌儿辈觉,后知何以赖先知。

解纵枭鸱啄凤凰,天心似此亦难详。但知斩马凭孤剑,岂为摧车避太行!得者折腰犹下列,失之垂翅合南翔。不如长揖尘埃去,同老逍遥物外乡。

爪牙了不露,谁能见其踪。超然变化处,即此是真龙。

雪睛风劲晚来冰,楼上奇寒病骨惊。雀啄空檐银笋堕,鸦翻高树玉尘倾。青帘闪闪千家静,黄帽亭亭一水横。坐久天容却温丽,一弯新月对长庚。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

秋中唯此夕,雨蔽月圆时。握管沉幽思,临轩失旧期。孤灯花谩落,长会信成亏。宋玉悲潜长,安仁鬓亦衰。檐声悉里滴,星度暗中移。到晓休临鉴,霜髯只自欺。

我生孤僻本无邻,老病年来益自珍。肯对红裙辞白酒,但愁新进笑陈人。北山怨鹤休惊夜,南亩巾车欲及春。多谢清时屡推毂,狶膏那解转方轮。

昆明池里跃金鳞,怒目扬鬐不露身。想是龙门曾点额,至今羞见钓鳌人。

流尘拂还集,絜糒俨然陈。歌吹自朝暮,君王宁复闻。松柏有时摧,妾非百年人。愿为陵上土,岁久得相亲。

名园春信来,冷眼思一窥。吏文巧束缚,颖脱乃不羁。兴发勇欲往,壮士先登埤。但得一樽乐,岂论官职卑。况兹横清流,适然副心期。梅梢出翠竹,照水两猗猗。野航转澄碧,小雨斜风吹。平生江海怀,是日慰渴饥。村迥孤烟处,林深幽鸟时。端疑是吴越,梦到身亦随。同游客靡恶,喜气

不读儒书读道书,故人听我自江湖。君今一武登台省,我亦三清直殿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