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追和柳子厚郊居岁暮韵

残暑夜如炊,晓风吹萧索。
开门望林木,引蔓修篱落。
所欣尘累远,不恨生涯薄。
心事少干云,白头成忆昨。

作品评述

《感怀追和柳子厚郊居岁暮韵》是宋代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残暑夜如炊,晓风吹萧索。
开门望林木,引蔓修篱落。
所欣尘累远,不恨生涯薄。
心事少干云,白头成忆昨。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晁补之在岁暮时节对柳子厚郊居的感怀之情。诗人在残暑的夜晚,感受到了飘渺的凉风,整个世界显得冷清而凄凉。他打开门窗,看着外面的林木和蔓草,意味着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变迁。诗人欣赏这些寂静的景色,虽然他的生活看似平凡而繁忙,但并不因此而怨恨。他的内心事务少得像云一样轻盈,白发已经成为对过去回忆的象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残暑夜晚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简洁而准确,通过对林木和蔓草的观察,将岁月的变迁和生活的平凡表达出来。诗人对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虽然生活中有很多繁忙和劳累,但他并不埋怨,反而欣赏宁静的自然景色。他的内心清净如云,不受外界的干扰。最后,诗人提到自己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也成为了对过去回忆的象征。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通过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的交融,传达了一种淡然从容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首诗词在表达人生哲理的同时,也呈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氛围。

作者介绍

晁补之(一○五三~一一一○),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调澶州司户参军。召试学官,除北京国子监教授,迁太学正。哲宗元祐初,召试学士院,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迁知齐州。与黄庭坚等并称苏门四学士。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累贬监信州酒税。徽宗即位,召爲着作佐郎,擢吏部郎中。出知河中府,徙湖州、密州。崇宁间党论復起,奉祠禄居家,葺归来园,慕晋陶潜爲人。大观四年起知达州,改泗州,卒于任,年五十八。有《鸡肋集》七十卷。事见《柯山集拾遗》卷一二《晁无咎墓志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晁补之诗,以明崇祯诗瘦阁仿宋刊本(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明光泽堂抄本(简称光本,藏北京图书馆)、涵芬楼藏明蓝格抄本(简称涵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晋鼎臲卼奸人窥,孰谋国者如儿嬉。陷穽弗设延虎貔,虓阚搏噬婴者摧。群公奔潞峭敢谁,卞公力疾起督师。谓事迫矣奚生为,以肉餧虎吁可悲。公则死矣二子随,伟哉忠孝萃一时。维公忠义天所资,向来谋国如蓍龟。不用吾言至于斯,为社稷死则死之。冶城之麓江之湄,荒冢突兀余丰碑。

万里远行役,十年良可哀。前辈古风在,故人今雨来。绝口不言事,挽须惟把杯。种得碧梧树,春风花自开。

扬州二十四桥月,莫作灞桥同调看。诗果位登银色界,酒风流倚玉阑干。六花比似琼花巧,一岁翻成两岁寒。明日屠苏催短鬓,过从更觉欠袁安。

淅淅吹庭树,铮铮溅瓦沟。乍除秦酷吏,重见晋清流。山有月行脚,溪无风打头。不知楚台客,何以说悲秋。

暗撒骊珠成瓦砾,閒倾鸩毒是醍醐。冤将恩报灭胡种,举眼无亲真丈夫。

一舟小如叶,横在波涛中。纷纷川上人,欲渡愁北风。有帆天际来,渐近葭苇丛。寄声与问讯,恐是陶朱公。

势凌空碧小嶕嶢,秀木成阴映断桥。注意便为庐阜想,摇风最喜水芭蕉。

莫搜险韵续貒貔,雪景须知雪后奇。日绚寒光庄净界,梅将真色荐新诗。试敲折竹煎茶舌,旋觅遥岑出黛眉。油幕输君谈笑乐,圣杯正是一中时。

话兴亡千古,试听取,是和非。爱海雨江风,娇莺雏凤,相和相催。冷冷一声徐起,坠梁尘、不收彩云飞。按止玉纤牙拍,细倾万斛珠玑。又如辩士遇秦仪。六国等儿嬉。看捭阖纵横,东强西弱,一转危机。千人洗心倾耳,向花梢、不觉月阴移。日日新声妙语,人间何事*眉。

红紫妆林绿满池,游丝飞絮两依依。正当谷雨弄晴时。射鸭矮阑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一年弹指又春归。

不管家居四壁空,琢成佳句有神工。谪仙会有金銮召,莫道诗人命不通。

华亭楼头日初堕,紫衣催上宫门锁。大家今夕燕西园,高爇银盘百枝火。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新谱《霓裳》试初按,内使频呼烧烛换。知更宫女报铜签,歌舞休催夜方半。共言醉饮终此宵,明日且免群臣朝。只忧风露渐欲冷,妃子衣薄愁成

郊园夏雨歇,闲院绿阴生。职事方无效,幽赏独违情。物色坐如见,离抱怅多盈。况感夕凉气,闻此乱蝉鸣。

岚光叠杳冥,晓翠湿窗明。欲起游方去,重来绕塔行。乱云开鸟道,群木发秋声。曾约诸徒弟,香灯尽此生。

滞并释阳渊,嫩和改阴囿。草色谁与媒,青青一何骤。美人振长袖,伫立伤年少。芳红不少留,况乃飘残照。飘零可柰何,四气如环珂。白云虽有反,不反亦已多。曲流伤直水,远荫无近柯。谁令天有汉,杳杳隔秋娥。桂林有秋色,洞庭有秋波。濯衣千仞溪,涤垢非悦眼。涓辰万里游,宁以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扰扰人心随渺茫,更於底处问穹苍。今朝开霁君知否,春到无边花草行。

我生爱看真山水,眼底崎嵚每自谙。绝壑卧云留宿雨,高林浮翠出晴岚。青山近屋多于簇,白石攒沙小似蚶。展卷令人倍惆怅,杏花春雨隔江南。

洛邑名园歌舞沈,乱鸦啼破几深林。何人学得香山老,千载精庐有梵音。

油幕初开,马辛旄前导,暂归梓里舂容。致身槐揆,功在鼎彝中。自是襟怀绝俗,今犹记、笔砚陈踪。张高会,君恩厚赐,乐与故人同。把麾,鄞水上,相看青眼,谁复如公。况亲陪尊俎,笑接群翁。坐上笙歌屡合,须拚到、晓日酣红。公今去,恩波四海,桃李尽东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