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仲以吴之柳枝词答为赋诗

吴中《柳枝》伤春瘦,湖中《竹枝》湘水愁。
说与钱塘苏小小,《柳枝》愁是《竹枝》愁?

作品评述

《羲仲以吴之柳枝词答为赋诗》是元代诗人杨维桢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对吴中《柳枝》和湖中《竹枝》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伤感和忧愁。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吴中的《柳枝》伤了春天的瘦弱,
湖中的《竹枝》忧伤了湘水的心绪。
告诉苏小小,吴中的《柳枝》愁与湖中的《竹枝》愁有何不同?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对春天的伤感和忧愁之情。通过对吴中的《柳枝》和湖中的《竹枝》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两种不同地方、不同植物所带来的忧愁的思考和疑问。作者将这种忧愁的情感传达给了苏小小,并期待能够得到她的回答。

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情感。吴中的《柳枝》和湖中的《竹枝》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地方和植物,但它们都承载着作者对春天的伤感和忧愁之情。通过将这两种伤感相比较,作者对苏小小发问:“吴中的《柳枝》愁与湖中的《竹枝》愁有何不同?”这句话既是对苏小小的询问,也是作者对自己内心忧愁情感的思考和追问。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忧愁之情的探索。通过对吴中与湖中、柳枝与竹枝的对比,作者揭示了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体验和感受可能因环境和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种对比和思考使得诗词的意境更加丰富和深远,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情感和环境的思考和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传达了作者内心对春天伤感和忧愁的情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同时,这首诗词也展示了诗人杨维桢在元代诗歌中的才华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诗词推荐

西风来晚桂开迟。月宫移。到东篱。簌簌惊尘,吹下半冰规。拟唤阿娇来小隐,金屋底,乱香飞。重阳还是隔年期。蝶相思。客情知。吴水吴烟,愁里更多诗。一夜看承应未别,秋好处,雁来时。

领取无多话,频年顿不疎。幽寻尘土外,高韵笑谈余。既悟蕉中鹿,宁求木上鱼。论诗能避暑,此意复谁如。

舒啸孤怀壮,天风荡杳冥。草枯秦地白,云尽鲁山青。闻道尊庄子,沽杯候野亭。平生辛苦事,须信此行经。

汉阳无远近,见说过湓城。云雨经春客,江山几日程。终随鸥鸟去,只待海潮生。前路逢渔父,多惭问姓名。

悲风惨惨雨修修,岘北山低草木愁。暗发前军连夜战,平明旌旆入襄州。五营飞将拥霜戈,百里僵尸满浕河。日暮归来看剑血,将军却恨杀人多。

十载劳思寤寐间,新诗态度比云烟。清风吹我无千里,明月随人共一天。归去林泉应避暑,北征道路恐经年。与君共愧知时鹤,养子先依黑柏颠。

背江居隙地,辞职作遗人。耕凿资馀力,樵渔逐四邻。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篱落栽山果,池塘养海鳞。放歌聊自足,幽思忽相亲。余亦归休者,依君老此身。

列郡二千石,所理我与共。临淮守最贤,万口交一颂。彼邦困飞蝗,我境欲集凤。彼民粒不充,我黍地无空。严乎如秋霜,巨猾弗得纵。断乎如蓍龟,吏法不敢弄。铃斋昼观书,朱轓春劝种。明堂购众材,我公实梁栋。行吐胸中奇,勋名光有宋。贱生何为者,碌碌备僚从。天幸所与薄,半岁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摧藏褫冠冕,寂寞归丘园。一瓢俱好学,伯仲吹篪埙。正以此易彼,高车择朱门。得失固有在,难为欲人言。

山苍苍,水茫茫。直下是,非相当。整天玄戈甲,淬三要锋铓。举意非他物,回眸即故乡。好将马祖旧游地,题作渝州选佛场。

芦花藏别浦,柳树隔柴屝。野鸟行行下,渔舟两两归。只愁风俗变,不虑世情违。旧日经行处,于今转觉非。

清者何曾饮盗泉,僧盂底饭逆巢田。此疑欲问师无语,风撼长松啸半天。

幽山寻不浅,归路故迟迟。猿断空山答,人行片月随。

风摇灺烬。吹下桃花影。醉倒碧铺眠碎锦。谁伴香迷酒凝。少年不解孤春。年来减尽春心。犹下绣帘遮定,不教风雨侵凌。

九阳数,尽通彻。三教门人,乍离巢穴。探春时、幸得相逢,别是般欢悦。也无言,也无说。执手大笑,无休无歇。觉身心,不似寒山,这性

罢戍成迁次,投閒想帮居。风霜欺老大,书信卜交疏。黄叶频供扫,青山炯自如。斯文身健在,归及岁之余。

酒冷灯青夜不眠。寸肠千缕、两相牵。鸳鸯秋雨半池莲。分飞苦,红泪晓风前。天远雁翩翩。雁来人北去、远如天。安排心事待明年。无情月,看待几时圆。

师之一字见还难,直下应须透祖关。纵使祖关开正眼,前头更有万重山。

登瀛忝继唐词客,补郡仍陪汉望郎。政事将何攀邵杜,声名空贵蹑王杨。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