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钱塘

十载飘零客路赊,钱塘无复睹繁华。
六桥杨柳林逋墓,一树棠梨苏小家。
山径翠舆湖上出,楼船画鼓月中挝。
如今纵有金如土,坐听荒城咽暮笳。

作品评述

《忆钱塘》是明代袁宗所作的一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畔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中文译文:

十年漂泊客路赊,
无法再见钱塘繁华。
六桥杨柳林丛中,
有一树棠梨苏小家。
山径翠舆从湖上出,
画船击鼓月中挝。
如今纵使财富如土,
仍听荒城咽暮笳。

诗意:

诗人袁宗在十年的漂泊旅途中,对曾经见过的繁华之地——钱塘江畔充满了怀念之情。他描绘了钱塘江畔的六桥杨柳林景象,以及一株棠梨树下的苏小家。在那里,山径婉转曲折,翠舆从湖上行驶,画船击鼓,月光下波光粼粼。但是,如今时间已经流转,即使有金钱堆砌如土,也不能再次见到钱塘江畔的繁华景象,只能听到荒城咽咽的笳声。

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袁宗十年漂泊客路中对钱塘江畔的怀念之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无情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钱塘江畔昔日的繁华景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令人感受到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最后,通过“荒城咽暮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令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诗词推荐

雨来未见花间蕊,雨後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江村十日喜霜晴,草死泥乾拄杖轻。沟港浅来无鹭下,郊原暖处有牛耕。奔驰久厌儿童戏,沦落偏知世俗情。欲向书窗了残课,归来犹占夕阳明。

江湖萧散乐平生,夜课图书日课耕。一段高风犹凛凛,逢人肯说鸭呼名。

雪意满芳洲,苍山引去舟。霜风醒客梦,笳月起边愁。万里从军急,孤身倚剑游。家园落日里,莫上最高楼。

享以精社,声非稷黍。工祝致告,孔硕为俎。执事骏奔,绳绳具举。神之嘉虞,介福是兴。

因山为高,爰陟其首。玉趾躩如,在帝左右。帝谓我王,予怀仁厚。凑言顾之,永绥九有。

五载南州屈重名,活人一段是归程。两州曾唤两苏起,孤节要师孤竹清。合有峰车催赴阙,不应画戟又专城。闲身已决深山底,千里犹能共月明。

昏昏堕醉梦,奈此六月溽。君诗如清风,吹我朝睡足。登临得佳句,江白照湖渌。袖手独不言,默稿已在腹。是时风雨过,蔼蔼云归麓。疏星带微月,金火争见伏。惜哉此清景,变灭不可逐。归来读君诗,耿耿犹在目。却思少年日,声价争场屋。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秋风起鸿雁,我亦

扁舟昔舣浙江边,曾醉王孙玳瑁筵。竹杖芒鞵晚城上,金荷银烛夜堂前。宦游我辈聊复尔,聚散人间亦偶然。谁料天涯今八载,青灯相对各华颠。

一春雾雨暗溪山,城北城南断往还。政是晴时君又去,望君烟艇有无间。

济济斑衣子,怡怡白发亲。紫萱偏得地,玉树解留春。

祖灯传到老卢奴,解道元来一物无。葱岭笑伊携只履,渡江更要一枝芦。

春半寒未已,今晨天气清。弹冠适新沐,搔发亦良轻。但爱百鸟乐,复怜一窗明。干世宁可期,归耕良近名。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悠悠信风帆,杳杳向沧岛。商通远国多,酿过东夷少。怀乡寄书迟,见日知晨早。应闻有海花,何必树萱草。

骑马来,骑马去。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春路逶迤花柳前,孤舟晚泊就人烟。东山白云不可见,西陵江月夜娟娟。春江夜尽潮声度,征帆遥从此中去。越国山川看渐无,可怜愁思江南树。

槛外甘堂锦绣屏,长松何者擅亭名。浮花过眼无多日,劲节凌寒尽此生。暗长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气尤清。长官不用求琴谱,但听风吹作弄声。

渐入新丰路,衰红映小桥。浑如七年病,初得一丸销。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