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方伯赴试
春桑催蚕日迟迟,春蚕食叶开文闱。
桃源虽好不可住,高人梦故山薇。
金鸡啁啪唤出日,轻舟短棹风吹衣。
莫问虹梁春燕入,莫吟西堂春草萋。
水光山色二千里,助君笔底龙蛇飞。
丹成九转天上去,五云胶轕黄金扉。
回首故乡烟霭暮,城郭如故人民非。
年来世事转头改,不见华表丁令威。
送君南浦祝此语,伫立江干背夕晖。
作品评述
《送谢方伯赴试》是宋代阳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春桑催蚕、春蚕吃桑叶的景象,以及送别谢方伯赴考试的情景。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桑催蚕日迟迟,
春蚕食叶开文闱。
桃源虽好不可住,
高人梦故山薇。
春天的桑树催促蚕儿吐丝纺茧的日子迟迟未到,
春蚕吃着桑叶,打开了科举考试的大门。
尽管桃源乡村美好,却不能长久停留,
有志之士憧憬着故山的草木和风景。
金鸡啁啪唤出日,
轻舟短棹风吹衣。
莫问虹梁春燕入,
莫吟西堂春草萋。
金鸡啼鸣声唤醒了太阳,
小船荡漾,轻风拂动衣衫。
不要问彩虹桥下的燕子飞入何处,
不要吟咏西堂的春草凋零。
水光山色二千里,
助君笔底龙蛇飞。
丹成九转天上去,
五云胶轕黄金扉。
水的光影和山的色彩延绵两千里,
助你的笔下描绘龙蛇的飞舞。
丹炉中的丹药经过九次炼制飞升到天上,
五彩云朵粘合黄金的门扉。
回首故乡烟霭暮,
城郭如故人民非。
年来世事转头改,
不见华表丁令威。
回头看故乡,烟雾笼罩在夕阳下,
城墙城楼依旧,但人民已不复存在。
岁月流转,世事变幻,转瞬即逝,
不再见到华表上丁令的威风。
送君南浦祝此语,
伫立江干背夕晖。
送别你,站在南岸向你祝福,
我静静地站在江边,背对夕阳。
作者介绍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